深度融合:让教育拥抱新时代

2015-01-09 07:53储冬生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设备培训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优质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教育信息化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来袭,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似乎都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充分准备。有领导纳闷:为什么我们投入了那么多资金,信息化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却并不明显?有校长困惑:我们过去的教学挺好,为什么还要做信息化的变革?有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使得教学进一步走向所谓的“高效”……面对身边的行政人员、校长、老师的这些困惑,我尝试着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求教于大家。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称之为数字化时代,有人说是信息化时代,也有人说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我想不管怎么说、怎么表述这个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涉及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目前正在展开。这次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在加快。(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审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到底有多少实质性的变革?在第二届科技与教育变革峰会上,陶西平先生讲了这样一则“科幻”故事:

一百年后,一个冷冻人从“睡梦”中苏醒。在他沉睡期间,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原有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有他熟悉的汽车、电脑、手机,一百年后的一切对于他都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当来到一个地方时,他突然激动地喊起来:“我认识这个地方!这是学校……”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的确深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打天下,这与我们的时代实在是不相匹配的。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1996年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数字化”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化生存已经是一种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和。面对数字化、信息化的变革,我们的教育倘若不跟上时代的节拍,一直无动于衷,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又怎么可能培养出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人才呢?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以为教育信息化探索历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硬件问题、设备问题,但是前期的实践告诉我们:目前大多数地区最大的症结和难处已经不再是硬件问题,而在于教师培训和软件、资源开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教师培训问题,不仅要解决教师的观念问题,还要解决教师的能力问题。为什么专家学者眼中很好的白板“翻转课堂”,到了教室里,到了实践层面就不是这样了呢?是专家们在撒谎吗?是老师的实施能力跟不上!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瓶颈,必须集中精力突破这个瓶颈,从而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教师专业素养以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为主,而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近年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TPACK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两位学者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来的:T代表的是技术,P代表的是教学法知识,C代表的是学科知识,以这三者建立起来的教师专业素养,才能较好地处理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更多的是考虑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的问题,当技术融入之后,我们又将遭遇更多的挑战。

近年来,我们在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总量并不少(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但是这些投入的主体部分都用在设备投入上了,对于作为设备使用者的教师的培训却关注不够。很多老师对于这些设备都感到非常陌生,遇到一点意外就没有办法应对,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资源建设,很多很好的设备,都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光有硬件的投入而缺乏软件的跟上,这些硬件也就只是一件件摆设而已。我们发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它们对于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大致是按照这样的比例来的:硬件大概占25%,教师培训大概占50%,软件和资源大概占25%,这个投资比例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是一致的。瑞士人认为,如果不用一半的资金和精力做教师培训,另外一半的钱也就白白浪费了。

学校在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必须兼顾设备投入、教师培训、软件开发,尤其要突出教师培训。只有资源平台与硬件设备、教师素养同步发展,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才可能走上协调、高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这三者的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设备奠基、培训铺路、软件搭桥。

第一,硬件奠基。没有先进的硬件设备支撑就无法实现应用的深度融合,因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显然的道理。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在逐步加大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具体可行的推进计划。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设备的投入不必追求越多越好,越先进越好。设备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配置,对于绝大部分学校而言不必追求最新、最高端,只要保持设备适度领先就可以了。因为电脑等数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有些产品功能特别多,但是我们学校目前不一定用得到,而同样的产品一两年后的价格就会降低很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是因为需要有”!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教学的现状和需求,从而以较高的性价比选购必需的设备设施。

第二,培训铺路。应用驱动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抓手,从日常工作入手,从基础能力入手,以日常工作的相关应用作为切入点,创设“不得不用,用之有益”的技术环境。在具体培训方略上这几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创设场境,学校不仅要强调教学应用,更应该从学校工作的多个方面去渗透,每周工作的安排、教学巡查的结果、行政通知,都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来发布;二是分层要求,既要有普及性的,大部分人都必须学会的基础要求,也要有高端的,让少部分人能够用得更好,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应用水平的提升;三是创新方式,不仅要有面对面的培训,也可以有基于网络的培训,不仅要有专家的培训指导,更要重视身边同伴的典型经验推介。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对教师的培训也要认真谋划、分步实施、力求实效,只有教师的理念真正更新、能力真正跟上了,“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才可能真正发生。

第三,软件搭桥。软件建设是教学和技术融合的基石,软件建设不能满足于仅仅是建一个平台然后将有关的资源放上去。首先,平台建设必须特别注意兼容性,努力让学校的各种软件和资源尽可能相互兼容,所有的数据库系统必须在底层打通,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要时要邀请专业人士(或专业团队)来参与规划和设计。其次,资源建设必须注意持续性,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推动,必须在创新管理上做文章,用心思考:用什么机制激励大家及时更新资源?用什么方式提供资源更能满足师生的需求?用什么方法促使大家更主动地来使用资源?……我们的硬件设施再好,没有教育软件和教学资源的支撑,那也就是一堆机器而已。软件和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必须有配套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跟上,才可能实现软件资源建设的优质、可持续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认为,教育变革的线索无非就是两条:一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条就是学习科学对人类学习的分析和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不断深化,这场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基础性的变化,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着深刻的革命。同样,这场革命既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教育提供了迈向新阶段的机遇,深刻改变了人们关于教育的原有观念。“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学形式的个别化”“教育目标的个性化”等理念逐渐成为现实。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环境设计,促进每一个有差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提高其学习效能和心智品质,是未来教育的根本取向。在不远的将来,技术将最终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创造。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关注并参与世界上这些最新的发展变化,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未来能够在世界竞争中保持先进地位的根本保证。面对这变革的时代,教育不能等待,必须乘风破浪,迎接时代的挑战!?筻

储冬生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海安县十大杰出青年,海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本原性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曾7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教海探航”“师陶杯”征文评比一等奖。

积极倡导“问题驱动式数学教学”,潜心打造“生动且深刻”的活力课堂,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执教观摩课或交流成长体会。

猜你喜欢
数字化设备培训
会议·培训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调试新设备
会议·培训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