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差错变废为宝

2015-01-08 22:31:49卢花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差错卡片生字

卢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67-02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尝试着把自主探究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然而,在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错误”的伏击。在教学中出现的差错,一般有“学生的差错”、“教师的差错”以及“教材的差错”等等,不管是谁出现了差错都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因为在充满灵动的课堂上,差错总会悄然而至,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的答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面对不同来源的“错误”时,教师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努力让课堂差错亮丽起来。

一、利用差错,巧妙拓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不例外啦。“人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是我们对待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一种正确认识与态度。因此,我们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小心出现了差错,不要草草敷衍了事,或者对学生指出的错误充耳不闻,甚至觉得有失尊严而对学生批评一通……这些处理方法都是比较欠缺的。我们首先应该勇敢地正视差错,并能更好地利用差错。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也曾遭遇过一次美丽的“差错”。当时我执教的是《一去二三里》,这是一篇识字课文。恰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学完汉语拼音后,要学习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的读,在教学前,我便用小黑板把整首诗抄出来并用红色粉笔注上拼音。在生字教学的环节,当读到新的生字“一”(yī)时,一位很细心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卢老师,小黑板上‘一的声调标错了!”当时还有许多听课的老师在场呢!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连忙转过身去看个究竟——啊!是真的呀!“一去二三里”的“一”(yí)的拼音却被我写成 (yì)了。我一边在心里暗暗埋怨自己,关键时刻怎能这么粗心,一边赶紧把“yì”改成“yí”。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停了下来,保佑别再出错。可怕什么偏就来什么,就在此时,大喇叭学生又喊起来:“卢老师、卢老师,您改得还是不对呀!生字卡片上明明是标(yī)的呀!您标成了(yí)也是错的呀。”哎!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呢!正当我处于极度尴尬的境地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的变调。啊,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错误生成点吗?于是,我微笑着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的要谢谢你们及时发现并且能勇敢地指出老师的错误!生字宝宝“一”初次见到你们,也特别开心。它还有一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呢!想不想听呀?“想听!”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瞧,他们多兴奋、好奇!

于是,我拿着新字卡片“一”进行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可要仔细听我的‘小秘密哦!——“我单个读的时候或是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候都是读yī;可是,我与其他生字伙伴交朋友,并且排在它前面的时候可就要变调了,有的时候读yí,而有的时候又读yì。哈哈,我是不是很善变呢?例如,“一去二三里”的“一”就要变调读yí啦!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课后我想,正是由于我的不慎出现了这个“差错”,使这节课出现了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却成为这节识字课的一个亮点,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为预设的教案锦上添花。

二、利用差错,暴露思维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或失误。因此,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差错时,身为教师,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放任自流,因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不出错才是不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蹲下身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差错,耐心倾听学生是怎么想的。这样提供机会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并且通过不断的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笔者教学《东方之珠》一课,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随即一位快嘴学生马上举手回答道:“我知道,香港在我国的下方。”显然这个学生回答时所用的“下方”这个词是不够恰当的。此时,我抓住这个差错点,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没有指名其他学生来回答,也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面带微笑地问道:“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快嘴学生想了想说:“我是这样认为的,课文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依据我们观察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南大门就应该是下方,所以我判断香港是在我国的下方。”听他这么一说,我赞许地点点头,欣慰地说:“好孩子,你能把课文内容和以前积累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看来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老师太喜欢你了,如果你能把‘下方这个词语换成一个更准确的词语就更好了。”学生略一思考后兴奋地说:“确切地说,香港是在我国的南方。”全班立刻想起热烈的掌声……

这是个生成问题,在备课时笔者没有预设到课堂上会出现这个“生成”。如果我当时直接否定这个学生的答案,将会打击他的学习热情。恰恰相反,笔者善于利用差错,巧引妙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差错,点石成金

不少教育家、名师等,都能理智地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因此,面对学生的差错,如果我们教师把它视为一种教学资源,予以欣赏和采纳,并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运用恰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将会使课堂变得更活,教学变得更美,使预设教学目标高效完成。

如,笔者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出示新字卡片“渴”,指名学生认读,一个慢三拍的学生读成了‘喝字。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这位学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害羞得低下了头。于是,我连忙用手势示意全班学生,教室里静了下来。我把“渴”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了一个“喝”字。我走到这个学生身旁,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微笑着说:“孩子呀,你觉得这两个字长得怎样呢?”“这两个字长得太像了,跟双胞胎似的,特别是右半部分。”学生小声地说。我随即表扬道:“你真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相似之处。”这个孩子听了,露出了笑容。接着,我让全班孩子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分辨这两个字。顿时,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个个小手林立各抒己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一句顺口溜来分清“渴”和“喝”——“渴时需要水,三滴润心窝;喝时需要嘴,有嘴才能喝。”

由此可见,课堂上的一些“错误”反而是很有价值的意外生成,如果教师能够正视它并且恰当的处理利用,将会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使课堂教学更有意义。为了使学生的错误能有效地变废为宝,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听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并捕捉学生发言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包括错误),加以引导,化错为对,点石成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差错卡片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生字辨识大闯关
一张卡片
学生天地(2018年20期)2018-09-10 17:11:20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卡片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