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設在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推进下,早已被视为我国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要想让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过程得以顺利发展,则必须将亟待解决的现实实践和抽象理论等一系列问题放置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大环境下去进行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以我国社会大众保护环境的生活化实践的视角为出发点的科学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中必须遵守的指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让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义得以体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这三大社会形态后,正式翻开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光荣篇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我国社会客观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党和政府通过对我国近代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外先进工业化进程进行深刻总结后得出了成果。它不仅要求政府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需要社会大众能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执行者的重任,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方法论和世界观的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于我国而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一项民生建设工程,所以无法从别处找到可以参照的案例,同时由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涉及到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它将成为我国社会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建设对象。所以,我国党和政府在指导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入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在含义,让生态文明建设能切实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联系与发展
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如同人类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与外部的自然界也是一样,它们也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影响的整体。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富庶的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材料,自然界是人类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保障,而也正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行为赋予了自然界如今的社会地位。然而,近代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自然界带来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保护上。面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我国只有结合当前国情,采取快速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树立起良好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源动力的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体——社会大众
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立足于社会大众的,因为作为个体的人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这一对立统一有机整体中占据的是主体地位。因此,仅仅依靠我国党和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足以完成这一庞大工程的,只有调动起起社会大众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投身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浪潮中,才能够建立起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用社会大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去正确认知人不仅仅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主体,同时也会受到这二者的限制与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人类统治自然界,而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从而保证人类社会能够得以长远发展。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受益人——社会大众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开展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能满足我国当前国情的需求,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方式保障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同时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点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引导下,以往以人为自然界主宰的观念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回归到自然,同时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价值取向为目标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出发点并不是单一的自然界,它是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出发,以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共处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的,它要解决的是人类不科学的社会实践给自然界带来的环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西方资本主义那些仅仅以人为出发点的社会发展状态遭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同时,这种盲目的短视逐利行为更被认为是具有强烈的反自然的,它们并不能促进人类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价值取向,将我国的生态环境作为衡量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观的得以实现。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溯源——华夏源远流长的生态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圣贤们的诗句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体现,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态度,而我国建设当代生态文明制度所依照的基本理论便是根植于此,他们早已渗透到我国社会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指导着人们生活实践中的言行举止,这一点恰恰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不谋而合,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建立在自然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它是切实符合我国当前的国家现状和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这也决定了它需要担负起我国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任。而要想真正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制度让我国当代社会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得以解决,则务必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深刻含义,将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实处,让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更上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薛晓源.生态风险、生态启蒙与生态理性——关于生态文明研究的战略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3(24):55-57 .
[2] 王建生.GNH关怀:政府善治视野下的伦理诉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65):28-33 .
[3] 刘士伟,赵钦华,雷波.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6(43):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