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新闻栏目在突发事件中的议程设置

2015-01-08 12:55侯婉胜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议程议题突发事件

侯婉胜男

摘要 :突发性事件一直都是影响人民生活稳定、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我国目前新闻报道的环境上来看,不难发现,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不少新闻媒体还存在着一些避讳的态度,尤其是对于社会突发性事件,更是讳莫如深。例如在2014年媒体报道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为例,不少新闻媒体都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跟踪报道与深度剖析。央视新闻频道虽然在此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但是在深层问题的揭露和挖掘上还是有待商榷的。本文主要围绕电视新闻栏目在突发事件中的议程设置,对如何有效合理引导公众关注的新闻信息,如何履行新闻媒体职能和政府职能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指导意义。

关键字:议程设置;突发事件;电视新闻媒体;谣言

一、突发性事件基本概述

我国学者王欢在 《如何做到突发事件中的议程设置》一文中,对突发事件有这样的定义:‘‘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很有可能造成社会危害和消极影响,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灾害和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详见参考文献[2]。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传播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大众传媒对新闻信息的传播处理具有独特的自身特点,处理手段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突发事件处理失當,会造成社会危害并导致社会混乱,处理得当会控制事态的消极发展。

一方面,这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性特点日益显现,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而它常常偶然突发,并带有很强的破坏性,不仅是客观事物急剧质变的状态是一种非常态的表现形式,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受众对信息的渴求也逐日增加,所以说,突发事件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媒体对新闻的掌控能力和报道能力。套用一句俗话:“世界上已真的没有不透风的墙了”。任何方法的封锁都不能完全阻断信息的广泛传播。灾难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传播,它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新闻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保持冷静,不能在公众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要讲究艺术,在不知不觉中传达政府的声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的形象,在正确引导中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然而,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有意隐瞒或封锁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信息,拖延消息发布时间,应对迟缓等违背大众传播的行为。恰恰由于政府或当事者担心影响形象而对新闻信息的不当处理,才导致了正常的大众传播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人们无法从正规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也就是说当前的信息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时,一些不正规的渠道“异军突起”。谣言广布,人心惶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受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二、议程设置理论研究介绍

我国学者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作出如下定义:“所谓“议程设置理论”是指认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能够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以不同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详见参考文献[1]。也就是说,大众传媒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的优先顺序和赋予不同议题显著性的方式,来有效地左右人们的看法。在大众传播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娱乐都与之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份‘‘议事日程表”用来记录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以及优先处理的顺序。但由于我们的物理视野和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依赖于大众传媒,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在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视野狭隘,研究方法局限,研究领域也较窄,对议程设置的认识不够到位,还有对突发性事件的避讳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三、议程设置效果的作用机制分析

1.大众传媒对议题的选择报道

大众传媒报不报道这个“议题”,会影响到受众对于这个议题的认知。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负面消极的新闻信息,这类信息往往与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相悖。例如,2012年媒体如何报道河南光山县砍杀小学生案件中,不少新闻媒体都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跟踪报道与深度剖析。央视新闻频道虽然在此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但是在深层问题的揭露和挖掘上也是有所商榷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媒体在有意无意地逃避这些负面新闻信息。

2.大众传媒对议题的突出报道

大众传媒通过赋予某项议题以 “显著性模式”来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例如2010年,药家鑫案。从事件发生到药家鑫被判处死刑,媒体一直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引起了公众对此案的持续关注。各大媒体在没有进行取证的情况下纷纷报道、转载药家鑫是“富二代”猜测,并在无意中催化了公众的愤怒,影响着司法的正常审判。而在央视的《新闻1+1》节目中所得的结论却恰恰相反,主持人和嘉宾都在有意无意地弱化着药家鑫犯罪的事实,称药家鑫为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认为药家鑫压力很大,心理扭曲,但罪不至死。而对事件的被害人张妙的家庭却几乎没有进行跟踪报道,倾向性十分明显。可见,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突出与淡化处理或多或少的都在影响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3.大众传媒对议题的优先报道

大众传媒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对某个“议题”进行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顺序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了解媒体关注的问题,并依据媒体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确立自己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议程设置在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作用。大选期间,电视媒体辩论是美国民众比较关注的节目之一,两位候选人激烈的舌抢唇战引发受众的兴趣。三场辩论中,双方分别就失业率、外交政策、税收、女性地位等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功能掌握新闻话语权,且倾向性十分明显。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发表社论,支持奥巴马连任。并在总统大选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意调查,企图引起大众的重视,后期的媒体通过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催生选民的投票。对选民常给予以心理方面的暗示,驱使选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这样下来不但能左右选民的意愿,甚至能够影响到美国的政治大局。

四、以<>对汶川地震、马航失联案件报道为例分析电视新闻栏目在报道突发性事件中优势与不足。

1. <>对汶川地震的报道

自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電视台新闻频道启动了重大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直播体制,第一时间报道四川汶川地震抗灾情况。<>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直播节目首播新闻200余次,以全天滚动新闻的形式对白天和午夜时段实施了直播全覆盖,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联合播出,成为国内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实况直播的方式,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官方权威信息,对于地震的流言及时辟谣,稳定了人心,同时开辟了视频回放、现场和互动专区,对灾情进行24小时实时滚动报道。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媒体视角转移到灾后重建问题上, <>首先报道堰塞湖险情,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直至6月19日险情结束,创造了电视直播记录。从整体上来看,电视媒体对新闻的持续关注和分阶段报道,一方面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媒体报道的重点,使汶川地震的报道,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其他的大众媒介来说,电视媒介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点化效果”突出,汶川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无疑是新闻报道最大的热点,直播报道第一时间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并及时进行权威发布,为受众提供正式可靠的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此外,电视媒介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介,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如将视觉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实况转播,记者连线,以及汶川地震直播场面,都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目击感,此外,电视媒介拥有大量的受众,受众来源于各个群体,渗透于社会各个阶层等等。

2.. <>对马航失联案件的报道

马来西亚航班MH370于2014年3月8日失去联系,无疑是2014年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事件,世界为之揪心。此事发生以来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事件扑朔迷离,大众媒体报道的时效性差,导致在报道中各种真假消息散布广泛,这一事件引发了我们很多关于新闻本身和大众媒介传播职能的思考。

根据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的谣言公式,“谣言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也就是说越重要且越模糊的事件越容易产生谣言。马航事件中谣言产生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频繁发生的恐怖事件加剧了人们心中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飞机坠毁事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大众媒介议程设置的作用下,更是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对马航飞机坠毁事件消息报道不及时且信息模糊,信息与官方信息自相矛盾有很大出路等。

然而,央视新闻对马航事件概括表现为没有获得信息的第一渠道,传播信息速度很慢。长期以来,我国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中,官方和传统媒体习惯提供结论形式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相关部门要统一口径后才敢对外公布信息。事件发生后,央视国际频道在事件发生后的下午就开始了特别直播并请来专家分析,而《CCTV新闻》频道则是第二天才开特别直播滚动并采访专家跟踪事件,这就造成了信息的滞后性,受众无法在正规媒体中找到信息依据,从而使流言四起,受众几乎每天都在获取不确定的消息。其次,事件进展,没有进行及时全球跟踪,且没有对突发事件进行核实公布。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在央视新闻在微博上发布的63条报道中,有6组此类的发布与辟谣信息,明确确定假消息的就有8条,由此看见,央视新闻在面对突发事件初期处理过程中,缺乏一种新闻求证精神,并没有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履行其应尽的义务,而这种乌龙事件的发生的也不只是发生在中国媒体,像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也都出现过前后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如CNN说卫星发现疑似残骸可能是货轮集装箱,澳大利亚发布疑似飞机残骸消息过早了。而对马航事件报道的结果,中国媒体引用的几乎是英美外媒最新消息,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对其深度的剖析。

五、电视栏目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给我们的启示

1.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大众媒介

从大众传播职能上来说,电视栏目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中不仅应该履行“把关人”的职能,还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校准、把关,最后给出最准确的信息,并发挥环境监测和社会协调等重要作用。电视媒介是大众公共稀有资源的使用者,本身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为公众提供信息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大众传媒除了要要履行自身的职能外从事信息生产的传媒界人员,还要自觉履行媒介自律义务,对信息进行核实与跟踪报道,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道德素养,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力图向受众展示出客观公正的信息。

2.作为权利控制机制的政府部门

我国在2007年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了相关的预案部门,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虽然得到增强,但危机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频发,暴露出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政府需要落实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预防工作,力图从源头上根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政府还要对媒体的不实报道,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稳定民心,科学处理好后期建设工作。

3.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大众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我们身处信息源与信息通道多样化的时代,最主要的是需要提升自己辨别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休养,养成对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减轻对媒介“议程设置”的依赖,积极地与媒介互动,通过反馈等行为来给媒介施加一定的压力,监督媒介,从而获得更可靠的新闻信息来源。

结语

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判断,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政府的形象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大众传媒应重视独特信源的掌握和发布。而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媒介、政府、公众等多方面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信息环境,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

[2] 王欢 如何做到突发事件中的议程设置[J] 新闻世界 2012.08

[3]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4.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殷晓蓉 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内在矛盾厦门大学学报 2008.03

[5]陆侠.《政府如何应对“麦克风时代”(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09.06

猜你喜欢
议程议题突发事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会面议程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