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国两制下德育课程表述差异

2015-01-08 01:17姜海洋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陆课程标准角度

摘要:“一国两制”体现了我国家的包容与智慧,重新把失去的香港纳入怀抱。在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下的德育教育有何不同,研究大陆和香港的德育教育之间差异。

关键字:德育教育;课程标准;表述风格;表述角度

1、课程的表述风格

《大陆课标》的表述风格延续以科学、准确与简洁的历史传统理性课标。课程标准语言的概括与抽象,其读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香港在回归祖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改革。而香港课标的叙述风格除了该有的理性外还兼顾了感性。《大陆课标》的表述是“把主要任务规划为增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健康心理品质的构成,树立法律意识,......,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1]”。而香港的是:“德育及公民教育是培养学生全人发展的五种基要学习经历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积极的态度......。学校首要培育对学生个人及群性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五种价值观和态度。这五种首要培养的价值观和态度是: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和承担精神.......。在建议这五种价值观和态度时,我们已充分考虑学生在个人及群性发展的需要。这五种价值观和态度是互有关联的,有助学生成为有识见、富责任感的公民,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承担[2]”。相比较这两段话,大陆的表述逻辑严谨,层层相扣,有一种命令的口气,还带蒙上了一层政治的味道。而且里面更高一词表述的笼统和抽象。其学习者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对比之下,香港德育教育的这种全面且易实践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做富有责任感公民、有自己的见识都是及其感性的描述。更能体现出这份人文关怀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此,清楚的把目标具体指出,明确提出要求达到的水平,是感性描述功不可没的事实。两段话的字数也是有差别的,大陆的表述文字是550左右,而香港的是1315左右。大陆的简洁确实给了老师很大的空间,但香港的表述具体细腻更具有指导和实践的意义。

2、课程表述的角度

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一直是大陆德育教育的一大垢弊,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德育教育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用社会的角度去建构自己意识形态所需要的直接德育教育,没有考虑到被教育者的理解层次,例如大陆的德育目标是“为成为好公民奠定基础”,但其是实质的展开还是附着政治理論和传统道德色彩,目标过多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做出政治性的阐释。带着突出的国家和社会的本位性。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教育部把教材内容上对“人”的关注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本质上在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点不足。香港德育教育目标;“为承担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字里行间表述出来,例如, “负责任”、“尊重他人”、“责任感”和“承担精神”.......等。在《香港课标》大部分文字都在很细致的对于个人的行为约束、个人行为规范做表述,几乎不到任何站在国家、社会角度的表述,许多发达国家的德育教育目标皆如此。

3、课程标准中表述风格应走向细腻、形象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

者。每个国家的德育教育其实就是意识形态经过外包装的一种对人民的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不能光用文件化、理论化、抽象化来体现它的严肃,还要切实的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任。大陆德育教育那带有历史遗留味道的叙述风格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一日千里的社会了。新课程在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修改,但是历史的斑斓之色还没有完全褪去。因为老师要将在课程中获得的感知直接传给学生,所以课程表述的语言应该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如果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是站在国家和社会角度上编辑的德育教育教科书中提取的文件化、口号化、抽象笼统化的信息,学生很难从老师感知到德育教育的精髓,因此,香港德育课程这种感知细腻、形象具体的表述风格是我们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

4、课程标准文本的表述要适应学生的角度

德育教育的表述对象是学生,所以德育的表述角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而不应该把个体附着在国家与社会之下。如果德育教育的目标直接把最崇高的理想作为基本目标,太过理想,只重视高要求和高标准的目标只能适得其反。道德对社会秩序维护的功能如果过分的片面的强调,道德只会成为训练人的社会“鞭子”。苏霍姆林斯基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有自己的秘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帕甫雷什学校是苏霍姆林斯基所任职的学校。每当新生入学时,在学校的大门的墙上挂着一幅上面上面写着:“要爱你的妈妈”的标语,别人对此向他提出疑问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回答道:“如果我要写一些爱国家、爱祖国之类的标语,对于7岁的孩子过于概念化、抽象化啦,如果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知道去爱,他怎么去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国家呢?现在告诉孩子容易理解——爱自己的母亲,为日后打下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基础”[3]。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对受教育者采取循循渐进的教育方式,要适应学生由浅及深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要直接的以国家立场和社会角度为基础,而要以青少年的易接受的角度去施行教育。

基于国家立场的道德教育不是口号,而应该在学生生活的基础去发觉,从学生有关的生活目标出发,让他们先学会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合格的公民。最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崇高理想的终极目标。

注释: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2]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指 引 各 尽 所 能发 挥 所 长(2002)

[3]李成灼.德育如何才能根植于孩子的心灵[J].基础教育研.(2002)

参考文献

[1]韩震.关于当代中国道德重建的思考[J]. 新视野. 2010(05)

[2]李成灼.德育如何才能植根于孩子的心灵[J]. 基础教育研究. 2002(10)

[3] 肖祥.道德关怀: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路[J]. 东岳论丛. 2005(01)

[4] 刘欢.北京中小学德育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J]. 基础教育. 2007(11)

[5] 陈恒华.浅谈中学德育课程构建及评价方法[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8)

[6] 袁雪.关于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思考[J]. 科教文汇. 2011(06)

作者简介:姜海洋,男 ,汉族,出生时间1989.7.8 ,河北沧州市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陆课程标准角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神奇的角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角度不同
人啊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