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统一集中到核算中心进行处理,能有效的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方便会计人员之间沟通业务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资金均由核算中心统一调度,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保护了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完善内部监督制度,防止资产、资金流失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保障。但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区别以往的会计核算制度,各预算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都不尽相同,而预算单位对制度的运用也处于“摸着石子过河”的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时出现的一些现象,如部门预算资金重申请、轻绩效,管理模式注重核算、轻监督,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专项资金监管缺乏配套措施,部门决算重数据核算、轻财务分析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监督管;独立审计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独立的部门预算单位,承担着事业单位的日常资金结算、日常会计核算、部门预算、部门决算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工作,预算单位的经费通过财政授权拨付至各预算单位账户,各单位独立核算。随着近年来上级单位对预算数据、决算数据的深入分析,反映出一些单位在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核算中心作为预算单位独立存在,与其他预算单位属于同级事业单位,很难全面、真实、及时掌握其他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工作内容侧重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弱化。
1.部门预算资金重申请,轻绩效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分为基本预算,项目资金两部分。基本预算按照人员情况,资产情况等基础数据,通过统一标准计算得出,这要求基础数字准确,有事实依据,但有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取以上年数据为基础通过估计调增,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数据不符,导致预算数据和决算数据差异过大;项目资金原则上按照下一年工作安排确定项目活动计划,但现行项目资金预算申请则按照上一年项目名称和金额测算,容易产生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只热衷于项目的申报及资金的争取,没能合理安排支出,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申报项目无法开展,资金无法使用,降低资金使用效益。
2.管理模式注重核算,轻监督
从管理模式上说,核算中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记账上,对于收入支出的真实性缺乏监督机制,造成核算与管理相分离。一方面,往往只重视对支出手续的完备、票据的真实、合法进行审核,对单位经济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对收入的完整性无法掌握,容易形成账外资金,产生“坐支现金”现象,核算中心作为独立的部门单独设立,难以拒绝单位用合法票据套取资金情况,账务信息与实物不符,财务资产监督管理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财务人员负责资产财务账,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仍由单位负责管理。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核算中心独立于单位之外,只能做到根据单位提供的资料,负责对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进行核算,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无法掌握,存在实物缺失或者故意隐瞒现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极易造成账实不符和资产流失。
4.专项资金监管缺乏配套措施
专项资金的申请与使用部门为各项目单位,财务人员只负责记账,与项目单位的配合衔接不顺畅。一方面,对于项目多的单位,有的没能按项目名称及年度进行单独核算;有的资金到位后,长时间拖延或不开展实施;有的虽按预算执行,但采购的物资已经不能满足项目需要,造成资金浪费;另外,有的货物采购、工程项目与预算相比差异过大或不按预算执行,缺乏“问责”、“问效”监管。另一方面,有的项目单位认为这些都属于财务工作归核算中心负责,放松了项目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漏洞。
5. 部门决算重数据核算,轻财务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由数据报表组成,没有要求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核算中心完成的决算工作只是对财务收支的数据进行填列及汇总,财务人员参与预算单位管理较少,在资金核算的中只充当“付款人”的角色,对所负责单位的经济活动及项目执行情况缺乏主动性,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极少能够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资金情况进行效益分析,只求做到收支平衡就行,没能对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也没有对其他往来事项等进行分析说明,缺乏部门决算的综合分析。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可以在行业财务制度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综合部门预算制度
建立包括本级行政单位及下属事业单位的综合预算制度。形成以本级预算单位为主体的综合预算单位,综合预算主体反映了包括本级及下属所有单位整体的资产负债情况,从而解决了部分由于部门口径不一致导致预算与决算数据差异过大的情况,另外,在财政资金的拨付时,将部门内所有财政资金纳入行政本级预算单位统一管理,在实际支出时由实际使用部门单位申请,财务人员通过本级预算单位直接支付,减少预算与决算对比分析时人均开支、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比率、人均办公使用面积等财务指标的差异性,推进实现国库统一集中支付核算管理。
2.以核算为基础,强化监督管理职能
实行集中核算,不仅要做好日常业务核算,更要发挥好监督管理的职能。制定单位统一可行的费用支出标准,使财务人员在支付资金时,有依据可循,不仅检查报销手续的完整性,更合理的控制支出范围。定期向单位领导提供各项资金使用进度,提出资金使用合理化建议。
3.统筹预算资金管理,规范用途使用
由本级财政组织外部审计对上年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对于项目在使用上的真实性与必要性进行审核,通过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参考,进行绩效评价,结合往年安排的专项资金,要求预算单位按拨款年度与项目名称相结合设置项目账中的项目名称,更好的进行项目的单独核算,更清晰的显示该年度项目用款情况。对于上年甚至以前年度的结余资金,或者是没有使用的专项资金,按项目预定计划规定项目使用的截止年度日期,过时财政统一收回。对于用于弥补预算单位的人员补助类和公用经费的项目,纳入基本预算项目进行核算。对于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支出提供具体使用用途,可以避免项目与项目在内容申请上重叠。
4.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注重绩效评价
为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要具体明确专项资金申请使用方向,加大项目单位支出责任,项目的申请,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供项目立项理由、可行性报告,并在项目申报时进行效益评价,项目过程中,项目单位对项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图纸、监理合同、竣工结算、项目审计报告等项目资料进行整理收集,由核算中心设立专门人员,在项目的资金支付方面,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批复情况把关,及时发现和解决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树立责任意识。
5.执行资产清查,提高财务数据准确性
基础数据是一切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的基础,关系到预算单位预算报表、决算报表、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将资产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人动物移”(人事关系变动,实物资产也随之移动变动),通过人与实物资产之间建立关联,做到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单位每年对资产进行清查,清查时财务人员提供固定资产财务账,由单位资产管理员进行核对,并且要求每个资产都粘贴序列标签,经过逐一核对,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6.借助外部独立审计,完善集中核算制度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成立并实行集中会计核算的单位不多,参照《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制定本单位制度,保障财务有效运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但是,由于本单位财务人员的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则,需要借助外部独立审计对现在的财务核算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特别是工程项目从立项、过程控制、竣工验收等方面,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出具验收审计报告。
7.注重制度执行,完善全过程监督过程
建立预算单位集中会计核算制度,可以按单位现有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其次是执行,有的单位制度形同虚设,不按规定办事,设立核算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办公室、人事科、各业务科室进行协办,内控建设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并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观念的转变的漫长的,也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只有当制度运用到实践工作中,集中核算的优越性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做到单位内部工作相互牵制,互相监督。
三、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根本的问题不是集中至哪里,而是集中起来要受到严格的约束和控制。会计集中核算的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在号召力与执行力较强的牵头人的带领下,慢慢摸索设计集中核算架构,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展完善集中核算制度,使岗位与岗位之间相互衔接,互相牵制,提升工作的效率,能充分利用好政府的资金、资产,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方便人民群众、增强社会效益,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章雁.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施难点及对策,事业财会,2008年,第1期
[2]姜春娜. 浅析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年,第6期
[3]郑庆光.刍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11年,第24期
[4]杨新.提高事业单位决算工作质量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3期
[5]祝魁运.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武警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