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同时这种高增长的外表下,带来的是隐性担忧,传统红利的日益消退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从本质上遇到了阻碍,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日益突出。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进行转变。
【关键词】红利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得到质的飞跃。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体制转轨红利,投资外贸红利,人口数量红利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红利经济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自然传统红利的空间也就相对缩小,甚至已经消失。在这样的经济背下景,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红利发展模式,为中国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生机。
一、红利变化对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之所以取得现今的巨大成功,主要依赖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也主要依赖于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红利经济。比如,人口红利。但随着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来领,以前的中国特色社会红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口红利”受到老龄化的挑战,大规模老年人口增加使“人口红利”变为“人口负担”。
在传统红利消退的背景下,提高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发展后劲。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着眼点上要实现从短期向长期的转变,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进行转变。如何合理的改变中国红利变化,深化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成了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现阶段中国红利增长所面临问题
1.长期约束
首先,在资源约束方面。“改革红利”受到国企长期垄断市场的挑战,这些“庞然大物”垄断能源、通信、金融等产业领域,阻断民营企业进入的通道。
其次,体制转轨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重工业加工业,转向高精尖科技产业。这对体制转轨红利的形成了很大的冲突。
最后,人口红利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城市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我国城市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人口红利相较以往产生了大幅的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约束作用。
2.倒逼机制
随着中国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传统红利增模式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首先,判断人口红利的变化主要衡量指标是人口抚养比。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在2010年达到谷底, 2011年开始回升,标志着我国人口红利需求结束。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抚养比下降趋势已经在2011年终结,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能再依靠劳动力数量的无限供给,以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取产品价值的时代就此终结。
其次,工厂不再拥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而实现对工资的一刀切。这对工厂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在保证员工利益的同时达到成本最低成了摆在企业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对中国现有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经济发展,已经不符合中国发展的现阶段国情。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要提出新的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方式。
三、红利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策略
1.从投资的外生增长转向技术内生增长
在中国经济发展拐点来领之际,要从传统红利发展中走出来,寻找发现符合现阶段中国发展的经济方式。这首先要依赖于经济发展公式,正确对经济公式进行分析才能最大化的对经济发展起到帮助。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想使得经济发展得到高速增长,就要加大Mi指数。也就是说,要加强中国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脚步。健全有利于推动各企业自主创兴的制度。从而最大化激发创新活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2.劳动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首先,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劳动力的下降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面临用工难,用工荒的困难境地。这不但加到了社会的不安因素,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
其次,我们还要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冲击,还要面临着发达国家的竞争,包括他们的科技成果对我们的压力。
最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解决办法。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将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劳动者通过受教育水平的改善来弥补人口红利的下行,不仅是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改善、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等等。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和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升潜力并不小。
参考文献:
[1]任保平,郭晗.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郭俊华,李璇.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管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