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16-01
大豆是我省的主要作物,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大豆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豆的重迎茬危害。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行粮食市场的开放政策以后,大豆种植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减产幅度随着重迎茬年限增加而增大。据调查研究表明,迎茬减产6.1%, 重茬1年减产9.9%,重茬2年减产13.8%,而且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蟲食率增加,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严重。由于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及土壤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干物质合成和积累减少,大豆产量和质量降低。
有一个现状不容忽视,目前重迎茬大豆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养分失调。一是土壤养分变化,随着大豆重茬年限增加,土壤中水解氮减少20PPM,重茬比迎茬地速效磷每100克土少0.6毫克,锌、钼、硼每100克土分别减少0.25PPM、0.097PPM和0.06PPM。随着大豆重茬年限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每年减少20PPM。二是土壤物理和PH值的变化。重迎茬大豆土壤耕层物理性状恶化。表现土壤容重降低,非毛细管孔隙表屋增大,大孔隙变多,气、液、固三相比不合理,这说明土壤板结,缺少团粒结构,不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三是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变化。大豆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等随着大豆重迎茬年限增加而降低,这些酶活性降低,影响土壤有效养分释放,使土壤肥力下降,细菌、放线菌繁殖受到抑制,大豆根腐病加重。
重迎茬使病害加重,大豆生育不良。主要病害有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潜蝇、根腐病等,发病率高。重迎茬能使贪心虫、二条叶钾、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加重。
为了提高产量,下面介绍一下减轻重迎茬损失的技术措施。
1.合理轮作。豆科作物与谷类作物轮作,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豆谷轮作可以调节土壤养分,培养地力,减轻病虫害,是种地养地的结合,能保证周期均衡增产。大豆茬每公顷可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90—105公斤,相当于450—525公斤硫酸铵。
2.增施有机农肥。农家肥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肥效长,重迎茬大豆土壤生态破坏,养分失调,必须以施农肥为主,合理施用化肥才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平衡。一般每公顷施农肥2万—2.5万公斤作基肥,平原地区提倡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我省东部山区、半山区草灰资源丰富,应大力推广草灰过圈后拌化肥作底肥,土壤有机质达到2%—3.8%,高者地块达4.4%,大豆稳产在3000公斤。
3.合理施用化肥。在施用农肥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肥力,公顷施磷酸二铵100—150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75—100公斤,其中,2/3作底肥,1/3作口肥,用微量元素钼、硼、锌、镁混合量75克拌种,瘠薄地大豆开花期追硝铵150公斤或尿素125公斤,结荚期公顷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对20—30公斤,叶面喷洒。
4.防治病虫害。首先大豆孢囊线虫是重迎茬地的主要病害,我省过去主要在白城地区发生严重,近些年来,主要防治措施是选育抗孢囊线虫的大豆品种,白城地区和松原地区推广白农5号、白农9号,白农8号效果很好,吉林地区公顷用甲拌磷颗粒25公斤和氮、磷、钾化肥混拌作底肥,对防治孢囊线虫效果很好,增产效果达49%—50%。其次是防治地下害虫。每公顷用5%甲拌磷颗粒30公斤和种肥一起下地,能防止地蛆、地下害虫,还能兼治苗期二条叶虫甲、蚜虫等害虫。用5%辛硫磷乳剂0.5公斤加水10公斤,药液可拌200公斤种子,拌均后闷4小时,阴干后播种,对防治地下害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