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内生发展驱动的学科自我评估体系——以北京大学为例

2015-01-08 07:29黄俊平严纯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位学科评估

黄俊平 何 峰 严纯华 于 菲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产出的保障和重要依托。 学科水平决定着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声誉,支撑着高校服务国家目标的能力。 由于学科建设对高校声誉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学科排名和评估也逐渐成为社会评价高校、国家和高校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

目前,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评估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启动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以及国际上的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 世界大学排名、 由Quacquarelli Symonds 公司发布的QS 排名,以及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发布的USNews 排名等。如何在应对众多评估的同时,又不失自身发展的目标和特色,是目前高校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内生发展驱动的学科自我评估机制,既是外部社会环境的驱使,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高校推动学科建设的自省意识和自觉行动。

一、自我评估是学科建设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学科自我评估是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基础,是各学位授予单位科学、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的关键环节[1]。

1.在政策层面,国家对学校开展自我评估提出纲领性的意见和指导

2013 年3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明确强调了通过“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加强国际评估”等方式,“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 2014 年3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 〔2014〕3 号), 提出“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明确定位学位授予单位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主体,要求学位授予单位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 刘延东同志在2014 年11 月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强化外部质量评价与监督等提出了纲领性意见。 国家层面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举措的出台,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正式进入到“质量时代”。 因此,构建学科自我评估体系并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成为学科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实践层面,排名评估对学校构建自我评估体系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 对学校进一步认识学科评估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2012 年,在其组织的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检阅,在参评的46 个学科中,排名第一的学科16 个、排名前三的学科35 个、排名前五的学科38 个,均居全国高校之首,体现了学校学科综合实力强、发展相对均衡的总体特点。 但是,北京大学此前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科建设和学位授权点的增设工作上,对学科的主动评估重视不够。在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的组织过程中以及评估结果公布后,学校就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的结果和未来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借此厘清学科发展现状,总结学科建设成果,查找学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14〕4 号)后,北京大学以此为契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学校特色,启动了学科自我评估工作。 旨在统筹现有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社会排名评估和国际同行评议等,系统性地构建学科建设的评估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并以此转化为学校内生发展的驱动力。

二、学科自我评估的内生驱动机制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组织形式,既遵循一般的组织发展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逻辑。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以生物进化的类比方式,来解释组织的成长和改变现象[2]。 这一视角对于认识和理解学科的成长发展过程和学科评估的机制演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大学学科组织具有生命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时刻与外界保持学术物质资料、信息以及人才等交流,并且在这种带有选择性的交换中实现自身的存续和发展[2]。

学科评估作为学科发展策略中的一项具体措施,贯穿于学科组织生成、成长、成熟至蜕变的整个周期,体现“人看我”、“我看我”、“我看人看我”等不同阶段的轨迹。在“人看我”阶段,学科评估多由外部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主导,高校和学科处在被动接受评估的位置;在“我看我”阶段,高校和学科开始以主动的姿态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学科的发展和战略;在“我看人看我”阶段,学科评估进入成熟期,高校和学科以更为主动的方式看待评估结果并为我所用,进行自我诊断,学科评估真正成为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系统构建学科评估体系和机制,对于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已经获批,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开展学科自我评估是落实北大综合改革方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校自我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是科学治校,将学科发展与学校资源分配机制相结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学科自我评估工作,在院系形成学科建设的主体意识,在学校形成统筹管理、主动规划的综合机制,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三、自我评估的思路、指标设计和特点

1.学科自我评估的基本思路

开展学科自我评估工作,既是国家要求学校建立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大学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展学科自我评估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

(1)统筹评估:建立学校学科自我评估的体系和规范,避免“运动式”突击应对的评估方式。学校通过开展学科自我评估,对影响较大的各种评估,如国家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教育部学位中心的一级学科排名评估、THE、QS、USNews 等,进行主动应对和积极回应。

(2)自我诊断:院系在进行学科自我评估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完善学科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数据的基础上规划学科的愿景、目标和发展战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促使院系和学科加强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及科学管理与决策,形成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的主体意识。

(3)减轻压力: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科自我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通过对学科数据的日常维护和更新,保证学科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在参与学科评估时,因数据的重复填报或漏报,影响学科的评估成绩,甚至国际排名的成绩,这将大大减轻院系和学科在应对各种评估时的工作压力。

2.学科自我评估的指标设计

学校对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评估指标进行了汇总和研究,并设计出北京大学学科自我评估指标体系,供院系和学科参考使用。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分为定位及发展目标、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社会服务等6 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二级指标, 进而再划分出若干三级指标,分别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3~5 年发展计划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 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北京大学学科自我评估指标体系

续表1

3.学科自我评估指标设计的特点

(1)关注过程:自我评估是一项内在自觉、自省、自律的活动,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通过对过程的关注,修正行为,实现目标。因此,北京大学在学科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对过程比较关注。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 非常注重培养过程指标的设定,培养过程的指标包括学术训练、培养环节、课程及教材建设、培养支撑条件,以及其他“育人”方面的措施等。在学术训练方面,将研究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情况、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情况、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情况、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情况,以及对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的情况等都包含在内。通过对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关注,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2)尊重特色:北京大学的学科具有数量多、差异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尊重学科特色和差异性是学科自我评估指标设计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指标选择方面,充分尊重院系特色,以半开放式为主,注重对质量和影响力的分析,同时辅以数量统计,鼓励院系根据本单位学科特点,选取切合自身实际的指标,启发学科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避免因纯粹数量统计的方式掩盖掉学科发展的真正内涵,尤其是一些无法以数量计的学科内涵,从而深度提炼学科自身特色,找出不足,找准方向。

(3)强调国际化:对于北京大学而言,国际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因而将它作为一级指标单列出来。 强调国际化是与北京大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 北京大学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学校必须有意识地在顶层设计上加以引导和推动。 在国际化一级指标里包括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其他国际化方面的措施等。 在国际化师资力量中包括外籍教师的比例、来源和结构,教师海外进修的情况,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刊物任职的情况以及接收国外访问学者的情况等。 在国际化科学研究中包括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及成果情况、组织和参与国际重要学术交流活动、 外文学术专著出版情况。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包括招收留学生的比例、来源和结构情况,开设全英文课程情况,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情况,接收国际交换学生的情况,与国外大学联合授予学位、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文网站的建设情况等。

(4)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大学的学科声誉。 因而在学科自我评估指标设计中,将教师在有影响的国际学术机构及学术刊物任职情况,参与国家相关领域重大研究战略或规划的情况,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情况,以及科研成果在影响国家重大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中所产生的作用等,如理工科研究成果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社科类的研究成果对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影响、人文类研究成果对传承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社会服务功能中,丰富其学科内涵。

四、学科自我评估与学科建设的有关思考

1.树立学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科学理念

学科评估是摸清学科发展状况、总结学科建设成果、促进学科特色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学科评估不是目的,而是学科建设的新起点。 因此,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一定要与本学校、本学科的现状、特色和发展阶段紧密结合,以评估促发展,通过评估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督促和导向作用。

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需要多方投入、全面协作、整体联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系统化地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学科评估体系,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在整体发展规划中应进一步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定位,确立学科意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统筹全校资源,协调各部门共同服务于学科建设。 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政策、资源投入机制、评价考核体系等,都要结合学校学科建设进行。 学科建设的成果应纳入干部考核、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工作并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2.学科建设应以团队为支撑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多方合作、协同创新的时代,知识创新进一步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深度发展,科研团队的“集团攻坚”效应对学科建设的支柱性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因此,在学科建设中应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单兵作战、因人设岗”的随意性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布局,以“追求大事业、构筑大舞台、组建大团队”的视野和境界,在资源配置、机构设置、人才引进、政策配套等方面予以倾斜性的支持,发挥科研团队在重大项目申请、交叉学科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和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

3.学科建设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境。 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科教结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贯彻“教书育人、科研育人”,避免在学科建设和评估中重视科研课题、科研经费和科研发表,忽视教学和人才培养。学科评估应发挥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强化质量意识,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3]。 从而以学科建设带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适应国家需求的社会服务,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4.建立淘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学位〔2014〕1 号),允许学校“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不符合学位授权单位办学目标定位要求的授权学科,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符合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发展规划要求的学位授权点”。 面对资源相对有限、体制仍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学科建设要突破困局, 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理顺现有的学科体系,系统性地统筹、整合、配置各方资源。 学科布局和建设力度应择优扶重,优胜劣汰。如北京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应该加强传统优势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前沿交叉学科,有针对性地发展应用技术学科,培育和打造学科增长极,集中资源使部分学科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率先走到世界一流和学术前沿,构筑起在国际范围内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学科群”。

5.评估应有多维度视角

当前的各类学科评估一方面给学科建设注入了动力,另一方面也存在过度追求评估结果导致对学科建设过程关注不够的功利主义倾向。因此,在学科自我评估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避免被评估本身束缚和捆绑,避免单一模式和趋同化。应充分尊重学科特色和学科间差异,以“瞄准国际前沿、尊重文化传统、服务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合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有序推进学科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于评估结果应科学看待,认真考虑自身学科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特色,增强定力,统一谋划,科学发展,推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4]。

致谢:北京大学学位办公室胡晓阳副主任对“北京大学学科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整理和讨论,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1] 罗英姿,徐翔. 学科建设自我评估及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1(8):35-37.

[2] 宣勇,张鹏. 组织生命周期视野中的大学学科组织发展[J].科学学研究,2006,24(增刊):366-370.

[3] 张海防. 学科授权点自我评估的研究[J]. 江苏高教,2012(2):121-122.

[4] 姚俊兰,魏雯婕,丁宁,等. 学科评估后我国一流大学的反映及应对[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3(4):30-35.

猜你喜欢
学位学科评估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