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军运组织管理模式 提升部队输送保障效能

2015-01-08 15:18
国防 2015年8期
关键词:部队装备运输

宋 凯

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总要求,为新的历史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部队只有“上得去、到得了”,才能谈得上“能打仗、打胜仗”。古今中外军事家都十分重视部队快速机动,认为“兵贵神速”。因此,部队快速机动是打胜仗的重要因素。我军新的历史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把战略投送能力作为6种新型作战力量之一,给军交运输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战略投送能力中,部队输送保障能力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提高战略投送能力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保障条件都有了极大改善,为部队快速机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当前军事运输的组织管理较高效、便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应借改革的东风,转变传统观念,从优化运行组织、改善输送保障装(设)备条件、开展针对性输送训练等方面入手,有力提升部队输送保障效能。

一、合理优化部队输送组织

军交运输工作与作战、训练密不可分,具有保障和指挥双重效能。毛泽东曾经说过,打仗就是“走”和“打”的有机集合。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军交运输部门大多时候只扮演了“保障”的角色,基本上是部队提出需求,军交运输部门提供服务保障,指挥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在遇到紧急情况部队输送时,军交运输部门保障起来有时显得十分被动。对此,应积极争取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发挥军交系统职能作用,指导部队输送工作。一是参与作战和训练演习方案的制订。作战演习方案是部队整个行动的重要依据,周密合理的方案是取得作战胜利和演习成功的基础。部队输送涉及军队和地方多个部门,运行组织、装运、卸载多个环节。因此,在制定作战演习方案时,军交运输部门应积极主动参与,会同作战、训练等部门,充分考虑部队机动需要和军交运输保障条件的可能,对部队机动方式和运输保障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整体方案。二是指导部队合理组编输送梯队。近年来,大量新装备配发部队,超限装备比例增大,极大增加了部队输送保障难度,限制了部队输送速度。当前,部队机动时,超限装备通常会按建制分别编入几个梯队输送,这种编组方式虽然有利于部队保持建制,但铁路输送时,由于超限装备装载要求高,而且要实地反复测量定级,编组作业也要按照特殊规定进行,不仅装载速度受限,而且运行速度也受到很大限制,影响整个部队输送进度,难以达到快速高效实施机动的要求。军交运输部门应根据任务特点,将在同一地域装(卸)载的梯队进行适当合理调整,把有特殊运输需求的超限装备相对集中编入一个列车,其他列车按照正常运输组织。这样,便可极大提升人员和普通装备的输送效率。三是加强输送途中调控。无论是作战还是演习,部队集结时间相对集中,加上其他装备物资的运输等因素影响,部队输送往往容易出现途中拥堵难以顺利通行,甚至有的列车在中途长时间滞留;有的集中到达后受到场地条件影响无法及时展开卸载,也严重影响输送效率。军交运输部门应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加强对各种运输方式输送途中的管控,及时作出调整,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途中拥堵耽误时间和集中到达无法及时卸载问题的发生。万一途中因自然灾害或遭敌袭击受阻,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运行线路和输送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输送进度的影响。

二、不断改善重装备运输保障条件

装(卸)载条件是影响部队输送速度的重要因素,战时由于装(卸)载地域固定容易被敌军发现遭受打击,应下大力推进装卸保障装备建设、以提高装(卸)载效率。一是加大装卸设备研制和预储预置。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大型装备数量不断增加,对装(卸)载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应加大专用装卸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配发力度。同时,加大部队装(卸)载地域装卸设备的预储预置,以不断提高部队综合立体投送保障能力。当前,适合航空军事运输的装卸设备短缺现象十分突出,不少军用机场装(卸)载仍处于人搬肩扛的人工作业状态,现代化运输方式与人工装卸手段并存,装(卸)载作业时间长,极大影响装卸保障效率,使航空运输快速高效的优势大打折扣。应借鉴外军的经验,学习引进民航的先进技术手段,尽快研制出适合我军装备物资特色的空运专业化装卸设备。同时,在大型交通枢纽地区以及战备任务较重的边远地区预储预置部分装卸保障设备,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运输的优势。二是加快制式捆绑加固器材的研制和配发步伐。近年来,总部研制的铁路专用捆绑加固器材等已配发部队,有效提高了装(卸)载效率。但目前配发的范围和数量还十分有限,还有较大的需求缺口,有很多部队输送时不得不采取向就近单位借用的方式解决,大大影响输送效率。应加大捆绑加固器材生产配发力度,使部队逐步摆脱传统捆绑加固模式。同时,要针对装备的不同特点,对捆绑加固器材进行升级完善,并提高其使用寿命。三是提高武器装备适运性。机动性是武器装备的重要技(战)术指标。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大力推进,武器装备研制更新速度加快,对军事运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部分新武器装备在设计定型时,考虑适运性不够,给运输、装载和加固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制约装卸效率。应统筹考虑,采取措施提高大型装备的适运性。首先,要积极建议装备研发部门在装备新研过程中,充分考虑装备的适运性,在装备尺寸、重心、捆绑加固等方面应满足运输条件,确保适运性和通用性。其次,要加大对新装备可运性的管理,新研制的大型装备应由军交运输部门牵头组织进行可运性的评估,符合运输要求的及时纳入装载标准,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改进意见,整改后再评估。仍不达标的,不能进入装载标准或提出限制条件,否则不能列入运输范围。第三,要对现有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装备器材进行摸底和鉴别分类,明确规定哪些装备适合何种运输方式,并通知部队和装备主管部门,使各有关部门对装备的适运性和在运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军交运输部门还应会同装备部门有计划地对已列装但适运性差的装备,在不影响技术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装,提高其适运性,尽量避免因个别重装备降低部队整体输送效率。

三、大力开展针对性输送训练

输送训练是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训练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部队输送效率。扎实抓好部队输送及相关训练,对于提升装(卸)载水平,提高投送能力和运输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加强紧急输送训练。近几年,全军组织的大规模跨区作战演练,有效检验了部队快速机动能力。由此启示我们,应主动会同作战、训练等相关部门结合战训演练任务,模拟实战背景,设置输送训练相关科目,结合进行紧急拉动,检验部队日常输送训练水平,并针对拉动中的问题和人员装备变化情况,及时对部队的各种输送方案进行修订,确保有紧急情况时真实管用。二是加强组织部队运输装(卸)载训练。应在有机动任务的部队普遍开展装(卸)载针对性训练,特别是平时运输任务轻、机动较少的部队,应按照实战化要求,严格遵照规定的输送训练规程、人员范围、时间要求和科目设置组织训练。有计划地加大装(卸)载训练量,要特别突出制式装(卸)载设备和捆绑加固器材的使用训练。在司训机构教学课程中应模拟装(卸)载地域场景设置上下铁路站台、船舶、飞机等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借助铁路军专线、军用站台、码头、机场等设施进行训练。要加大夜间行车、陌生地域以及特殊天气等条件下的驾驶和装(卸)载科目训练。特别要加大对大型装备和特种装备驾驶员的针对性训练,提高通过复杂路段和上下车、船、飞机的驾驶能力。三是加强抢修自救训练。在未来战争中,交通线的争夺将异常激烈复杂,运输工具、道路、桥梁、车站、码头、机场都是敌方打击的重要目标,交通线持续通畅难度极大。为此,机动任务重的部队应依靠自身力量或会同相关部门展开道路、站台、码头抢修和架设临时站台等相关训练,提高运输途中的自我救助和保障能力,为战时部队实施不间断的输送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部队装备运输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防晒装备折起来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