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林 高 华
1940年夏,在德国法西斯“辉煌战果”的刺激下,日本为尽快结束侵华战争,早日与德国、意大利共同瓜分全球、称霸世界,一方面加紧在华北地区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另一方面在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压力的同时,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国民政府。这不仅使华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而且引起国民党内妥协投降的暗流涌动,进而导致中国进入“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为克服这一严重危机,扭转全国抗战的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正太铁路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原计划从河北正定修至太原,故名正太铁路;后因线路经滹沱河架桥困难,改从石家庄修至太原,故又称石太铁路。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脉,全长200多公里,连接平汉(北平至汉口)、同蒲(大同至风陵渡)两铁路,既是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略运输大动脉,也是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破坏的重要封锁线之一。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的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经常派装甲列车巡逻。铁路两侧10~15公里的地区还筑有外围据点。日军通过正太铁路阻断了八路军总部、第一二九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为害极大。如果能够切断该路,既可使日军在山西的运输补给失去保障,又有利于将太行、晋察冀边区这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因此,八路军总部将手术刀瞄准了被日军称为“钢铁封锁线”的正太铁路这根大动脉。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签发了上报中央军委,同时下达晋察冀军区、第一二〇师和第一二九师的《战役预备命令》。该命令分析了全国的抗战形势和华北的整个时局,明确指出此次战役“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据点,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该路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行动命令》,确定了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区分:晋察冀军区以主力约10个团破击平定(不含)东至石家庄段正太线,破击重点为娘子关平定段;一二九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破击重点为阳泉张净镇段;一二〇师以约2个团的兵力破袭平遥以北同蒲铁路及汾离公路,配合第一二九师作战。该命令要求各部在破袭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并规定战役统一由八路军总部指挥,发起进攻时间为8月20日。
1940年夏,日本华北方面军拥有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共计约27万人,另有伪军约14万人,是中国关内战场上最大的重兵集团。但是,日军驻正太铁路沿线及其附近地区的只有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第八旅团、第九旅团,共计约3600人,并且摆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因此正太铁路沿线成为日军兵力最为薄弱的地方。为阻敌增援,牵制华北日军兵力的机动,八路军配合作战的兵力远远超过直接参战的兵力。据统计,八路军有百余团参加正太战役或配合正太战役,参战兵力20余万,故这场战役又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8月20日至9月10日,为时20天,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九师各部隐蔽运动到正太铁路两侧,并在全线发起突然攻击。其中,晋察冀军区部队负责正太铁路东段作战,第一二九师部队负责正太铁路西段作战。与此同时,第一二〇师部队于8月20日夜,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晋西北主要公路,以牵制日军,配合晋察冀军区和一二九师作战。此外,华北其他地区的八路军、游击队和民兵,也对当面的日军交通线展开广泛的破击战。在八路军猛烈的攻击下,日军措手不及,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几天后,日军意识到八路军的攻击重点是正太铁路,遂紧急调集兵力反扑。八路军根据敌情变化,要求各部利用铁路毁坏、日军机动不便之机,及时转移作战重点,向正太铁路两侧扩大战果。至9月10日,按照八路军总部命令,各部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作战。
第二阶段从9月22日至10月上旬。9月16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指示第二阶段作战目的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9月22日至10月10日,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灵战役,歼敌1100余人,巩固了晋察冀根据地。为策应涞灵战役,冀中地区部队于10月1日发动攻势,激战12天,攻克据点29处、破坏公路150公里、歼敌1500余人,有力钳制了日军的兵力。与此同时,第一二九师于9月23~30日发起榆辽战役,相继攻克了沿壁、王景、铺上、小岭底、石匣、管头等据点和榆社县城。在第二阶段作战中,第一二〇师部队为配合晋察冀军区和一二九师的作战,再次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新的破击,使之再次陷入瘫痪。
从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日军在华北广大地区遭到八路军连续两次大规模攻势的打击后,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扫荡”,企图乘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打击八路军主力,毁灭抗日根据地。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及时下达《百团大战后反扫荡计划》,要求各根据地党政军民密切配合,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部队集结于适当位置,坚决消灭一两路进犯之敌,并注意各区的策应配合。
在晋东南地区,从10月6日起,日军纠集万余人“扫荡”太行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先后在张家沟、关家垴等地重创日军,迫敌于11月14日撤退。11月17日,日军又出动7000余人“扫荡”太岳根据地。第一二九师部队避开日军锋芒,在日军转入分散“清剿”的时候,连续在官滩、龙佛寺等10余次战斗中重创日军,迫其于12月5日返回据点。
在晋察冀地区,10月13日,日军纠集1万多人,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1月9日,日军又集中万余人“扫荡”北岳根据地。平西和北岳两区部队采取内外线结合的办法,打击进犯日军,迫敌于12月3日撤出大部分兵力。随后,晋察冀军区部队继续向日军发动攻势,并将留驻的日军全部驱逐。
在晋西北地区,从12月14日起,日军调集2万多人,实行全区性的大“扫荡”,企图长期驻守和分割晋西北根据地。为粉碎日军企图,晋西北军区命令一切武装积极袭击日军,迫其于1941年1月24日全部撤回原地。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统计,百团大战仅前3个半月期间,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破坏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军事上,百团大战不仅歼灭了日伪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对此,《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日本华北方面军在10月15日给日本陆军省的报告中写道:“石太线破坏极其严重,规模之大无法形容,敌人以爆炸、焚烧、毁坏等手段,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车站等重要技术性设备,进行有组织的彻底破坏,而在实施前伪装得极为巧妙。”此外,百团大战不仅迫使日军不得不进一步从正面战场抽调兵力对付敌后抗战力量,而且将大量日军牵制在华北敌后战场,从而既策应了中国正面战场的作战,又策应了西欧战场抗击德国法西斯战争,还迟滞了日军南进步伐,为英美对日备战赢得了时间。与此同时,百团大战还锻炼了敌后抗日军民,丰富了八路军的作战经验。
在政治上,百团大战极大鼓舞了敌后军民,抑制了国民党当局妥协投降的逆流,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对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彭德怀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与此同时,百团大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此外,百团大战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向国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抗战决心,尤其是鼓舞了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朝鲜等亚洲国家和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
[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编审组.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5](日)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戦1.東京:朝雲新聞社,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