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聪
摘 要: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变得越快越广,特别是“淘汰令”的具体实施,给无氰电镀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减少有害物质给环境、人们生活和身体带来的危害。本文就无氰电镀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无氰电镀工艺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无氰电镀工艺;研究现状;解决问题;途径
1 无氰电镀工艺的研究现状
根据电镀工艺的发展情况来看,无氰电镀工艺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1 单金属电镀方面
目前,单金属电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镀锌,另一种是镀铜。在无氰镀锌中,一般是通过弱酸性镀锌、锌酸盐镀锌等方式来进行,其中,弱酸性镀锌是单独额一个派系,与氰化镀锌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在研究无氰镀锌时,其重点是放在锌酸盐镀锌上。在最开始进行锌酸盐镀锌时,采用的锌酸盐镀锌光亮剂一般是俺化学物与环氧氯丙烷的缩聚物,如DE是由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构成的缩聚物、GT是由乙二胺、乙烯四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构成的缩聚物。通常对氨化合物的组成进行一定改变,则可以得到性能更好的光亮剂,如由乙二胺、二甲氨基丙胺、环氧氯丙烷共同构成的缩聚产物DPE-III,其具备的性能与DE相比更强。在此之后,德国的某个公司生产出了一种锌酸盐镀锌的中间体,它的衍生物具备的工艺性比上述几种都更好,并且,使用的原料、合成成本也相对更少,最终成为了当前新型的锌酸盐镀锌主体光亮剂。与此同时,美国某个公司在中国推广的一种新型锌酸盐镀锌体系,也有着很好的性能和技术优势,从而在我国很多公司得到重用。
在电镀工艺中,使用焦磷酸镀铜来代替氰化镀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由于焦磷酸镀铜溶液的PH值在8.3和8.9之间,因此,焦磷酸根中的两个磷在连接时是通过氧来完成的,在溶液的PH值下降到一定值后,焦磷酸根很容易在水中分解,从而形成正磷酸根,最终使镀铜溶液失去效用。在德国某个公司进行相关研究后,镀液的工艺性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如在进行锌合金表面的镀铜时,镀液的PH值可以达到8.5和9.0之间。随着无氰电镀工艺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昆山某个电镀厂研发出的碱性镀铜溶液有着比其它国家研发的镀铜溶液更高的性能,不仅可以在锌合金铸件、钢铁件等上直接电镀还能大大提高镀层的结合力,对于促进无氰电镀工艺水平不断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1.2 贵金属电镀方面
目前,贵金属电镀主要是指镀金和镀银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镀金方面主要包括耐磨金、高纯可焊金、装飾金三种类型,其中,耐磨金、高纯可焊金的量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我国江苏省的某个公司是一家年产达到一百万平方米的线路板外资企业,每年可消耗的氰化金钾在400千克和500千克之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无氰镀金工艺通常是亚硫酸盐型,在合理结合辅助络合剂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亚硫酸盐镀金溶液的稳定性,但仍没有氰化体系的稳定性强。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镀金工艺的整体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IT业中的无氰化学镀金工艺,在将PH值控制在6.4和9.2之间时,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镀溶液的稳定性都能得到有效提高。目前,无氰镀银工艺在美国的某个公司得到了实际应用,在不添加光亮剂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黄铜、铜、青铜等的表面进行电镀,是无氰镀银体系的新突破。随着社会和科研的不断发展,无氰镀银工艺也有了新的发展,如某个研究人员提出从聚乙烯亚胺中可以获取镜面光亮银层,可以是镀层的范围变得更大,与氰化银层相比,其硬度、导电性等都更强。
2 无氰电镀工艺中解决问题的途径
目前,电镀工艺无氰化发展的重点和难度是镀锌、碱性镀铜,以及镀金、镀银的成本比较高,其研发成本非常高,同时,还要注重氰化镀锌向着锌酸盐镀锌体系方面的发展。总的来说。无氰电镀工艺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团体、机构、企业等共同进行投资,注重电镀工艺、电化学、精细有机合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以在他们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尽早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氰电镀工艺。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通过电镀专家的指导和现场讲解等,逐步将有氰电镀转化成无氰电镀,从而推动无氰电镀工艺进一步发展。三是,注重国外先进无氰电镀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全面提升我国无氰电镀工艺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无氰电镀技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的情况下,注重已有成熟电镀工艺的科学利用,并培养高技能、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在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促进无氰电镀工艺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静,吕明威,王淑娟.无氰铜-锌-锡合金电镀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5,03:15-17.
[2]詹益腾.电镀减排必须从源头做起──谈绿色电镀[J].电镀与涂饰,2014,07:306-309.
[3]王宗雄,王超.从清洁生产角度看电镀工艺技术的发展[J].表面工程资讯,2014,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