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
摘 要: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的文明的结晶,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陈列布展中的文物安全是目前保护文物不被破坏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安全问题,涉及到文物从库房到展厅的运输、文物展示装置、展示环境以及安全监控的整个过程。本文针对防火防盗等陈列布展中文物安全监控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物安全;安全监控;陈列布展
陈列布展中,文物的安全问题是文物展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陈列布展厅是公众聚集的场所,是陈列布展的第一现场。文物在库房中保存时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文物在展出中失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侧面说明文物在展出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物安全监控是文物展出中保护文物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防止文物被盗窃或者展示厅失火等威胁文物安全的现象出现。
1 加强指导思想,促进文物保护的规范化建设进程
根据文物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物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认识文物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次要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高度重视文物在展出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构建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系统,促进文物保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加强文物安全监控的硬件设施
加强文物安全监控的硬件设施是安全防范体系的物质载体,也是基础手段,根据物质材料以及其特殊的结构特性来构成实体,实现抵抗外界伤害、保护文物安全的目的,达到制止、降低、延迟损害的目的。陈列布展中的硬件设施主要由墙、门、窗、展柜组成。布展大厅中的墙和门窗一定要建设的十分坚固,并且尽可能的减少门窗的数量,减少陈列空间中的死角和管道[1]。展厅的门最好不要选择玻璃材料,而是选择材质坚固的实木或者抗击打能力更强的新型材料。若有特殊需要,那么要选择防爆玻璃以保护文物的安全。布展大厅中的窗的设计一定要将窗框嵌入墙体中,且选择坚固的钢材制作窗框。进入展厅中的各种管道以及天花板检查口要有封闭装置。布展大厅中的展柜一定要足够坚固,并且保证不易于被入侵者或者不法分子轻易移动,展柜上的玻璃一定要添加防爆膜,或者采用更加新型的玻璃材质;展柜的门锁不能随意暴露在外界实现内,并且坚固牢靠。陈列布展大厅中对文物进行实时监控的监控室内设有卫生间等,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在监控室内的出入次数,避免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3 加强文物安全监控的技术防范
文物安全监控中的技术防范是防止不法分子破坏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主要周界防范、出入口控制、室内空间报警系统、展柜报警系统等部分组成的入侵报警体系、视频监控系统,它们组成了保护文物的最后一道防线。
1.周界防范
周界防范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周界防范应建立一个完整、无缝、无死角严密的体系,同时与防护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目前我国的周界防范体系主要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微波探测器、震动入侵探测器、玻璃破碎器、双鉴探测器、视频报警等设施。
2.出入口控制
出入口控制是技术防范的第二道防线,主要是在陈列布展厅的出入口通道、电梯、通行门等出入口设置门禁控制,对出入人员的代码、出入门代码、出入实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管理,对于强行闯入的现象予以迅速的警报。该系统主要有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条卡、磁卡等作为凭证,判别凭证可以是固定键盘或乱序键盘输入个人密码或者是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视网膜、掌形、声音等,判定允许后方可进出。这个防范系统能够有效的将不法分子挡在文物安全保护的核心区域外。
3.陈列布展大厅内空间报警系统
防盗系统的第三道防线是陈列布展大厅内空间报警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设置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展厅的结构布局和使用环境,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的探测技术共同组成一个交叉入侵探测系统,使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探测仪器交叉覆盖在展厅内,互相支援和补充,务必做到无死角、无盲区[2]。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探测产品有微博探测器、震动探测器、双技术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视频报警、声波探测器等较为先进的仪器。
4.展柜报警系统
展柜报警系统是技术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文物保护核心区域的重要防线,在展柜报警系统的设置中,应综合考虑展柜内所展出的文物的种类、尺寸、材质等参数以及展柜的尺寸、布局等等,最大程度上加强物理防范,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报警探测器,以满足技术防范要求。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报警设备有压力传感器、移位传感器、存在式探测器、多维驻波探测器等等高科技设备。衡量一个报警系统的防盗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反应时间,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反应时间越长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常见的展厅报警反应时间不能超过2秒,报警联动声音复核、电视监控自动切换、图像复核加在一起的时间不能超过4秒。
值得一提的是,视频监控系统是陈列布展厅安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系统通过固定的摄像机和云台、镜头等对展厅内外的所有空间进行直接监视,并对其进行实时录声和录像[3]。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已经成为主流的传输线材料,光纤具有传输信号稳定、快速等优点;为了保证夜间图像的清晰度,摄像机可以采用红外彩色摄像机。
4 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
1.强化人员管理
在文物的展出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严格的现场布展管理制度,在展厅的各个出入口设立现场保安,采取轮班值守,严禁一切与布展无关人员进入;所有工作人员在出入布展大厅时一定要配带工作证,并且明确规范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证不允许外界,要妥善保管;其他人员若要进入展厅参观,需持布展陈列部门开具的放行凭证,并及时办理好登记手续后才能入内。
2.落实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展厅中每天要接纳许多公众人员,在人流高峰期,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人流疏散工作,避免出现拥挤踩踏现象。在观众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展厅的导向工作,同时提醒观众参观文物的注意事项,如不要触摸或指点文物、禁止拍照、注意展柜的安全以免损坏玻璃等对文物造成损坏;在展厅内严谨吸烟、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注意环境卫生等。同时在每个展柜旁边都要设立专业的保安人员及时劝阻个别观众的违规行为。当观众集中在一些展柜前或者重点展室内时,要及时控制参观人数,及时组织观众在展厅门口进行排队,控制好展厅内的人流量。
3.合理采取经济管理措施
在布展期间,对于未经允许而闯入展厅的人员,视情节严重与否给予其相应的经济处罚;对于违章布展且屡教不改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这责令其离开布展岗位;对于文物保护不力,造成文物失窃、损坏的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4],包括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对于保护文物有功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奖励并给予相应的表彰。
5 结论
总之,展厅内文物安全监控是展出过程中保护文物的重要手段,做好展出过程中文物安全监控工作不仅需要高科技的先进仪器,更需要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积极做好布展过程中文物安全监控能有效降低文物失窃、损坏概率,让文物延年益寿。
参考文獻
[1]张建雄. 陈列布展文物安全要素分析[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03:44-48.
[2]宋才发. 民族博物馆的文物安全与保护探讨[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1:103-111.
[3]庞跃. 浅谈纪念馆藏品在展陈利用中的保护问题[J]. 改革与开放,2012,16:169-170.
[4]朱晓雷. 浅谈博物馆的安全防范措施[J]. 武汉文博,2012,02:46-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