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胡宏
摘 要:《菊花香》是劳伦斯的早期作品,小说通过一个矿工的死揭露资产阶级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工业发展时期矿工的悲惨生活,使我们感到生活的艰辛与平民的无奈, 也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工业发展中所产生的人间悲剧。小说还运用象征的手法, 以菊花为婚姻与家庭的兴衰存亡的见证。
关键字:《菊花香》;伊丽莎白;人间悲剧;象征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派的大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汲取了欧洲文学的优秀传统,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于一炉,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主义小说。他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工业革命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导致了不少人间悲剧。为突现并深化这一主题,劳伦斯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菊花香》这一短篇小说是劳伦斯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1 《菊花香》简述
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的矿工妻子, 她的丈夫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和其他的矿工一样,除了挖煤,他总是酗酒,在酒醉之中麻痹自己、打发日子。丈夫的恶习和生活的艰让她总是生活在不安中并常常在烦躁、焦虑愤恨的恐惧中等待酒醉的丈夫。这天,丈夫也向平常一样没回家,起初, 她还以为惯于酗酒的丈夫下班后又径直去了酒吧, 心中不禁感到愤懑。直到晚上十点半左右, 她等来了在矿井事故中丧命的丈夫。面对担架上的尸体、婆婆的悲哀以及惊慌的孩子,她显示出来极度的哀伤、茫然与无奈。整篇小说描述了她跟丈夫的复杂感情,爱与恨,他们早已形同陌路, 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消失。
2 《菊花香》的人间悲剧
在这篇幅不大的短小故事的一开头,劳伦斯花相当大的篇幅去描写了矿山的情景,包括货车、田野、矿工等等。在第一段的工业化环境描写中,轰鸣的机器被描述成凶猛的怪兽。而矿区则被描写成笨拙、肮脏的动物,面目狰狞而可怕。小说中对于工业化的代言人——发动机的描写中多次使用拟声词来表现机车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哐啷啷地驶来”,“嘶嘶作响”,“隆隆驶去”。这些不和谐的声音词将机车塑造成一个气势逼人、势不可挡的猛兽,揭示着工业化进程对大自然正常秩序的骚扰和破坏。
同时,工业文明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异化。作者结合心理描写来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例如,伊丽莎白的丈夫死后,工友们把丈夫的尸体抬回来后,贝茨太太和婆婆一起给他清洗。作者并没有浪费笔墨去写她的悲哀,而是对贝茨太太的心理给予了详尽的分析。因为在她望着死者时, 她的心冰凉、淡漠。“她知道,对她来说他是怎样的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血肉相连的丈夫竟成了毫不相干的人…… ” 她猛然间才意识到他们之间是多么的陌生,甚至他们之间从没有真正的了解对方。“现在她清楚了也沉默了。她一直错了。她说他靠得住,其实靠不住;她觉得了解他,然而他一直离得很远,他的生活她没有经历过,他的感情她也没有体会到。”劳伦斯通过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索,向我们展现了煤矿工人的艰辛、忧虑和不安,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有力地揭露了现代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结果:使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在劳伦斯看来,资本主义的机器文明不仅因为其非人的劳动条件而损害了人的物质生活和家庭幸福,它不仅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甚至是夫妻之间也形同陌路、互不接受。在工业化生产中,机器及资本对人的异化,致使人失去了本性。伊丽莎白的丈夫本是个本分老实的矿工,艰苦的工作条件、繁重的劳动及生活困苦使得他用酒 精来麻醉自己以解脱自己。伊丽莎白在等待中生活,在生活中等待,面对肉体和精神的沉重 的打击,她感到麻木。丈夫酗酒、生活的艰辛使得她本该有的幸福化为泡影。这使得“她面 多死去的男人,心中十分冷漠,十分超脱,她说:‘我是什么人?我干了些什么?我一直在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丈夫作对啊,只有面前的这个男人却是始终存在的。我做了什么孽? 一直在跟谁生活啊?”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的呢?人变成了机器!这正是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之一:批判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造成的悲剧 ,揭示资本主工業化的罪恶。劳伦斯以“菊花香 ”为题引领我们去理解回味他的主题思想:工业革命摧残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小孩揉碎一朵花一样简单。
3 《菊花香》的象征手法
象征作为一种修辞艺术,不能脱离情节与人物性格。相反它必须服务于人物的创作,象征也反映着作者对情节和人物的观点及评价。劳伦斯正是利用象征让读者去理解并抓住小说的内在主题。
象征手法是《菊花香》这部小说的最典型的特征。小说的开篇就展现给读者的是幅活生生的画面:一列蒸汽机满载着货物,一路轰鸣着驶来,气势逼人;一节一节的车厢轰隆隆驶过吗,势不可挡。机车的轰鸣声惊跑了一匹小马,惊飞了一群鸟儿,甚至一个女人夹在气势逼人的黑货车和树篱之间,显得非常地渺小,进退两难。她孤独地站在那,惶惑恐惧,没有退路,不知所措。这一画面象征着工业化社会中人的尴尬处境和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悲惨境况。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骚扰和破坏。
炉火作为温暖和谐的家庭生活的象征,在小说中也反复出现。在一家人等待贝茨归来的过程中,小男孩对炉火表达了由衷的赞美和渴盼,象征着孩子对和谐温暖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还巧妙地运用菊花的象征意义,使它和女主角的身世紧密相连,借女主角的口,点出了菊花在她心目中的意义。通过菊花把很多过去的事联系起来:结婚、怀孕、生育、抚养孩子;传达她的感受:幻想、高傲、对丈夫的失望与怨恨。菊花可以象征生命、爱情、希望、失落、幻灭和死亡等等。在《菊花香》中,伊丽莎白·贝茨内心深处对爱情及家庭的情感态度也通过在不同场合的真实的“菊花”具体地表达了出来。
菊花在小说中第一次出现是描写伊丽莎白的生活环境。“在小径旁边,点缀着一些纷乱的粉红色菊花,宛如挂在矮树丛上的粉红碎布。当她和孩子一起往家走时,孩子扯着一簇簇高高低低的菊花,把花瓣大把大把地沿小路扔下”。这里出现的“菊花”显然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将要遭到破坏。但接着就不同了,伊丽莎白先是阻止了小孩玩花,然后又突然神情可怜地折断细枝,把花儿贴在脸上,又把它别在围裙上。女儿看见妈妈回家时围裙上别着菊花,对这件异常的事情感到有点儿欣喜,赞美花有多香,并请求妈妈不要取下,可伊丽莎白却回答说 “我不觉得香。我和他结婚的时候,菊花正开着;你生下来的时候,菊花也开着;他们把他送回家来,他喝得烂醉的时候,纽扣里也别着一朵褐色的菊花”。 从母亲和女儿这段对话里,我们知道“菊花”紧紧连着女主人翁。她把菊花别在围裙上表达了贝茨太太对爱情和家庭寄予的美好愿望;女儿赞美菊花的芳香暗示着他们的温馨美好生活。
丈夫迟迟不归,贝茨太太烦躁生气,把花从围裙取下,这一举动象征着她对家庭和爱情的失望。丈夫的死讯传来,她得腾出地方摆放准备抬回来的尸体,在起居室里, 烛光在两个插有淡红色菊花的花瓶上以及申诉的家具上闪烁。房间里有一种寒森森的、死一般的菊花幽香。伊丽莎白站在那儿,望着那些菊花。现在,菊花同他们已分不开了,已具有了象征意义,两个花瓶象征着他们夫妻两个早已形同陌路, 他们的爱情已经死亡。随着丈夫的死去,她对爱情与家庭的幻想随之破灭了。搬运的人进来时,有一个人碰翻了一瓶菊花….伊丽莎白没有去望她的丈夫。 她等可以挤进那间房之后,立刻走去把打破的花瓶和菊花拾起来 她没去望丈夫而是去拾花,原因就是“菊花”在她的心里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象征。这个花瓶的破碎,象征着贝茨的死亡,也象征着把真实的情况彻底的展现出来:他们是分离的。劳伦斯将人物的主观情绪和氛围交错地编织在一起进行描写,恰当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情。
4 结束语
《菊花香》以菊花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经历一个自我消亡的过程,同时经历一个重生的过程为主线,探讨了工业发展对大自然的践踏,批判了现代工业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人 与人间冷漠以至影响了男女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给我们展现了发展中的人间悲剧。 劳伦斯的作品充分表现了“有产阶级和工业促进者们在繁荣的维利亚时代犯下的滔天罪 行”。在劳伦斯的笔下,工业化和机器文明成为主宰一切的罪恶根源。它们扭曲人性,破坏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对这篇小说的进行象征手法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劳伦斯写作风格的了解, 而且可以更深刻地强化这一主题。
参考文献
[1] 田鹰. 同工异曲的悲歌——《菊花的幽香》与《薄奠》之比较[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2).
[2] 张秀芝. 发展中被忽略的人间悲剧——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花香》欣赏[J]. 作家杂志, 2007(12).
[3] 肖丽君. 菊花祭——从菊花的幽香看劳伦斯作品中工业文明与人性的对立[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6).
[4] 李梅. 浅议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象征[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