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胜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急救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情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检查时间、漏诊率及死亡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漏诊率与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严重多发伤;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7-0090-01
Abstract:
Keywords:
多发伤指在同一个致伤因素打击下,人体相继或同时发生多处脏器或解剖部位组织严重损伤,且存在一处或多处危及生命的创伤[1-2]。由于严重多发伤病情重、发病急,对其治疗存在较大困难,且常出现漏诊现象,据有关研究显示[3],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有效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在13~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35例,交通伤43例,刀刺伤8例,挤压伤12例;ISS评分均>16分。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IS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在其入院后即刻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对其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及神志情况密切观察,监测其呼吸、体温、心电监护、血压、床旁血气、尿量、乳酸、电解质及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给予充足的氧气,维持血流动力学,并进行B超、CT及X-Ray检查,50例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14例。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160;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PaO2、PaCO2、Hb指标上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在PaO2、PaCO2、Hb指标上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两组在PaO2、PaCO2、Hb指标上的比较
组别PaO2(mmHg)PaCO2(mmHg)Hb(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848±39*1281±83*334±25277±28*883±1211124±226*对照组851±411068±72336±31284±29879±116977±176注:與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在检查时间、漏诊率与死亡率上的比较 观察组在检查时间、漏诊率与死亡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在检查时间、漏诊率与死亡率上的比较
组别例数检查时间(h)漏诊率死亡率观察组5004±06*4%(2/50)*10%(5/50)*对照组4808±05104%(5/48)292%(12/4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临床上通常采取的急诊处理方法是首先为患者开通输液,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其病情进行B超、CT及X-Ray检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确定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4]。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实施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观察显示,观察组病情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检查时间、漏诊率及死亡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表明,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漏诊率与死亡率,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燕东,周宗庆,付志红,等.一体化急救模式与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03(12):337-338.
[2] 程卫东, 孙明寅. 严重多发伤院内急救模式的效果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18): 2885-2887.
[3] 郑由海.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31(08):157-158.
[4] 张连阳,姚元章,王韬,等.多发早期救治中64层螺旋CT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4):1374-1377.
(收稿日期: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