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玲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率明显升高[1],其病理性的过敏反应常引起患儿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而影响发育,由于牛奶蛋白过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尚缺乏特效药物[2],本研究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干预,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随机选取消化专科门诊、食物过敏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牛奶蛋白过敏同时回避致敏牛奶患儿60例,患儿均经牛奶蛋白过敏试验(物激发试验)得以确诊;60例患儿年龄6个月~3岁,男36例、女24例,病程<1.5个月,将此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作为试验组,同时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n=30),另外在本院儿童保健科选取健康体检的同龄儿童60名(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作为对照组。患儿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干预组:回避致敏牛奶同时予以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孟鲁司特钠(生产厂家: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规格 5 mg/片,生产批号:H 20120360)、1片/次,2~3次/d,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4个疗程;非干预组:予以回避致敏牛奶饮食;同时2组患儿进行对症处理,例如腹泻者予以蒙脱石(生产厂家:海南慧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 g/袋,生产批号:H 20120690)、1 袋/次、1~2次/d,便秘者予以乳果糖(生产厂家: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g/瓶,生产批号:H 20120820)、1瓶/次、1~2次/d,脱水者予以口服或静脉补液等,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干预组及非干预组患儿在确诊食物过敏后,立即抽取血液标本和留尿;对照组在院体检当天留尿;尿标本均用5 mL普通干管收集3 mL,置-20℃冰箱保存待用;在干预3个月后再次采集尿标本及血标本,方法同前。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PEC)、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 IgE、白细胞介素 4(IL-4)、IL-5、IL-6 及尿中白三烯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儿干预前后部分指标比较 给予2组患儿相应观察与对比后,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给予相应干预后,PEC、ECP、血清IgE、IL-4、IL-5、IL-6及尿中白三烯下降较非干预组明显(P<0.05)。见表 2。
表2 2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干预前后部分指标比较(±s)
表2 2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干预前后部分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干预3个月后随访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PEC(×106/L) ECP(pg/L) 血清IgE(IU/mL) IL-4(ng/L) IL-5(ng/L) IL-6(ng/L) 尿白三烯E 4(ng/L)干预组 30 干预前 254±80 20.04±1.50 158±26 21.00±1.00 42.10±3.20 24.80±4.00 286±70干预3个月后 122±39ab 5.94±0.20ab 84±18ab 11.50±0.78ab 20.00±5.00ab 4.30±1.00ab 150±42ab非干预组 30 干预前 258±65 21.00±2.43 162.00±30 21.19±0.50 42.23±3.07 24.95±3.41 289±54干预3个月后 186±43a 15.00±1.46a 102±24a 18.16±0.38 33.64±4.92a 13.85±2.00a 206±21a
2.2 2组研究对象尿白三烯E 4水平比较 给予2组研究对象相应观察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尿白三烯E 4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见表3。
表3 2组研究对象尿白三烯E 4水平比较(±s,ng/L)
表3 2组研究对象尿白三烯E 4水平比较(±s,n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随访试验组 60 288±60a 178±30对照组 60 115±12 106±27
近年来,奶制品逐渐成为除母乳以外,婴幼儿的主要食物来源,由此引发的牛奶蛋白过敏事件日益突出(发生率已达2%~3.5%[3]),症状轻者仅可出现皮肤湿疹或黏膜水肿、消化道不适、呼吸系统症状等,但症状严重者则可诱发哮喘发作、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恶性事件[4],所以在治疗上,除及时回避牛奶以及含有牛奶蛋白的食品外,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对处理奶蛋白过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近年来研究显示,牛奶蛋白过敏发生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机体消化道黏膜发育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足、肠壁通透性较高、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所致机体对牛奶蛋白发生高反应性,所以当机体摄入时,则会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而使其脱颗粒且释放前列腺素、组胺、白三烯以及IL-4等致敏介质而诱发其他炎症细胞[5-6],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研究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干预且试图探讨其干预机制。结果显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PEC、ECP、血清 IgE、IL-4、IL-5、IL-6、尿白三烯水平,从而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过敏等,说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牛奶蛋白过敏治疗中效果显著;给予相应治疗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尿白三烯水平逐渐下降,3个月后与健康体检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也说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也提示尿白三烯水平可反映白三烯代谢水平(尿白三烯是白三烯的最终代谢产物,机体内含量常以4%~7%相对恒定排泄的方式最终由肾脏排泄而随尿液排出[7-8]),所以尿白三烯也可作为抗白三烯治疗药物的参考指标。
总而言之,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牛奶蛋白过敏治疗中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PEC、ECP、血清IgE等指标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在此种过敏反应中,通过尿白三烯水平的监测可有效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婴幼儿过敏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44-348.
[2] 李瑞凤,康文斌.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3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6):745-747.
[3] 萧敏华,耿岚岚,杨敏,等.婴儿牛奶蛋白过敏45例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3457-3458.
[4] 陈洁.食物过敏性胃肠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8):561-563.
[5] 刘云,徐汉云.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3):81-82.
[6] 廖万清,孟云芳.蛋白质过敏原与食物过敏[J].空军医学杂志,2013,29(1):5-7.
[7] 郭海英,周新,陈钦.支气管哮喘患者尿液白三烯E 4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2(3):200-201.
[8] 李秀梅,张达群.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