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但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器质性病变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其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依据经验治疗,而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促进该病的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整体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且均经内镜等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且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2],同时排除伴有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以及精神病等全身疾病等患者,告知患者研究方法和目的,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男18 例,女 22例,年龄 24~67岁,平均年龄(38.8±6.6)岁,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6.5±1.9)年;对照组男 20 例,女 20 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6.2±6.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4±1.7)年。2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包括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和用药指导等;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干预: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与FD有密切关系[3]。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FD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充分运用疏导、解释、鼓励、诱导等心理支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4];必要时可采用催眠疗法或音乐疗法来舒缓自身压力或分散注意力方法来配合治疗缓解不良情绪。(2)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患者家属及其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协同患者家属以及亲朋好友一同为患者提供一个养病的环境和精神支持,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缓解患者压力,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3)睡眠干预:采用头部按摩、沐足等方面促进患者良好睡眠,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5]。(4)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自身状况为患者设计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案,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嘱患者勿食生理刺激性食物,且餐后切忌久座,应保持直立30 min左右[6]。(5)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个性特点、娱乐爱好等,本着患者自愿的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使患者的娱乐的氛围中忘记病痛,发挥娱乐对身心的积极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焦虑症状,促进疾病恢复。(6)健康宣教 不良心理会干扰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影响消化器官活动,因此首先向患者说明不良心理与FD的发生和发展关系,使患者充分发挥自身主动能动性学会缓解自身压力,减轻精神压力,控制自己情绪,保持乐观开朗心境,对促进疾病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7];加强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2)应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分值为满分换算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处理资料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
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评分更低(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40 57.3±8.5 39.2±6.4ab 55.3±7.8 38.2±5.4ab对照组 40 56.8±7.9 46.2±7.6a 54.2±6.9 45.9±5.7a
2.2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FDDQL评分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后FDDQL均明显提高(P<0.05),但干预组评分更高(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FDDQL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FDDQ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40 61.2±7.3 80.2±5.6ab对照组 40 62.5±7.4 70.8±5.3a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门诊的1/3以上,上腹痛、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等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但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临床认为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等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而同时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在FD的发病和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不良影响[8]。因此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重点实施心理干预,充分运用各种心理支持疗法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同时指导患者发挥自身能动性,运用各种方法缓解自身压力,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与此同时配合睡眠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显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下降,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上升,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同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成冰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8(18):205-206.
[2]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7-140.
[3] 钱家鸣,吕红.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6):342-343.
[4] 文若兰,廖少玲,洪贵英.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5):255-257.
[5] 欧阳莉华,周汉云.整体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23-1824.
[6] 孙艳红.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10-211.
[7] 唐雪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分析[J].当代医学,2009,14(28):23-25.
[8] 邱琳,李琳.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