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运保险的角色定位
——访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徐峰

2015-01-07 06:30:06
中国船检 2015年8期
关键词:海上保险保险产品保险业

本刊记者 殷 毅

中国航运保险实行具国际标准的产品注册制已有月余。近日又悉,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的申请已获得中国保监会和中国外交部的批复。不出意外,9月份IUMI在柏林召开年会期间将正式宣布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加入IUMI。无疑,中国航运保险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加快了速度。那么,中国航运保险业如何与国际深度接轨才能适应国家海运强国战略的需要?未来的中国在国际航运保险市场扮演什么角色?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徐峰。

注册制更接地气

记者:目前,中国航运保险业的国际化程度如何?

徐峰:保险有许多种,航运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但是保险的起源就是航运保险。所以,从国家角度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就是航运保险。因为航运险直接与国际贸易相关。现在我国航运险所用的产品、业内做法、语言文字等,一直是与国际对接的。也就是说,航运险的国际化是由其本身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即使在“文革”特殊时期,航运险也一直存在,当时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保留在了中国银行保险科。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的需要决定我们国家的航运险一直没有停止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航运业有相当的一部分业务在伦敦市场排分,保单背书以后可以在国际市场流通。保险背书的流通性越强,说明国际化程度越高。在中国投保的远洋船,出险后可以委托当地处理,就表明了中国航运险与国际的接轨。随着国家贸易量的增加,航运险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记者:那么,中国航运保险业的国际化程度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有多大距离?

徐峰:中国目前航运保险的业务量居全球第一。但是,正如中国是航运大国但不是航运强国一样,中国不是航运保险强国。如何衡量一个国家航运保险业的强大与否?首先,是否有定价权、话语权;其次,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健全;再次,承保能力如何。目前,我国航运保险业务还需到伦敦市场排分,在定价权、话语权方面很薄弱,专业人才及法律相关环境等方面都有不足,对于大量的特殊保险标的产品,我们还缺乏承保能力。

记者:中国航运保险业实行产品注册制,是一种国际化的标志。那么,实行产品注册制以来,效果如何?

徐峰:中国航运保险以往实行的是备案制和审批制,这与西方航运发达国家不同。“注册制”的实行既是我国保险产品监管制度一次的重大创新,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做法。产品注册人可以远程、快速、灵活地注册航运保险产品,按照业务经营需要随时实时完成注册。注册材料由备案制的7份纸质材料及电子文件缩减为两份电子文件,注册时间由备案制的20个工作日缩减为即时处理,为企业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程序。注册制实行至今不足一个月(截至采访时间),企业注册的产品增加不少。比如人保、平安财险等都有注册产品,其中人保货运险产品“运费损失险”是注册制实行后首款航运保险产品。因为注册制实行的时间短,效果还未凸显。对于航运保险来说,一个条款被企业认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制度也得到了一些外资企业的认可。比如,像东京海上等这样世界上较大的保险公司。

中国的航运保险与国际深度接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在全面掌握全国航运保险产品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可以说逐步推进了中国航运保险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记者:可不可以说“注册制”更符合中国国情,更接地气?

徐峰:事实证明“注册制”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欢迎。仅以“语言”为例,以往保险产品用中文注册,由于语言差异,经常产生岐义,为企业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可以用英文注册,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在保险合同上也不需要再审批,满足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的需要,为企业省却了许多麻烦。

加入IUMI意义重大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们申请加入IUMI的情况。

徐峰:中国要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与中国航运保险实行产品注册制一样,都是中国航运保险业在与国际深度对接中所做的努力。

上海航保协会与IUMI的真正密切接触是在2014年6、7月份。当时IUMI邀请上海航保协会参加9月份在香港举办的年会。年会上,国际各大保险巨头与中国航运保险界代表有了了解和沟通的机会。年会结束后,IUMI主席亲自来上海了解了中国航运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在航保协会申请加入IUMI的过程中,中国保监会、中国外交部以及上海保监局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IUMI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充分尊重“一个中国”的原则,在IUMI官网会员名单中,将“台湾”改为了“中华台北”,解决了中国加入IUMI的一个最大问题。

记者:IUMI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加入这个组织需具哪方面的条件?

徐峰:IUMI于1874年1月在柏林成立,基本目标是代表和保护海上保险企业的利益并发展海上保险事业,旗下有很多专业委员会,比如货运委员会、船舶委员会、内河船舶委员会、法律委员会等。IUMI同时又与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国际海事安全组织等常年保持沟通联络,互相派驻联络官或观察员,把航运保险业界的想法加入到贸易中,以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至于加入IUMI,只需以“国家”的名义即可。中国一直没有加入的原因一则因为台湾问题,二则中国航运保险业一直没有一个行业性质的“组织”。IUMI要求联盟成员是一个代表国家的行业“组织”,如协会、公会等。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IUMI这样的行业组织,如“海上保险协会”等。中国航运保险市场发展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类似的保险协会组织。顺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2013年底,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是中国首家专业性航运保险社团组织,其成立可谓及时填补了中国航运险业界的一个空白。无论是实行产品注册制还是欲加入IUMI,协会的目的都是想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加快中国航运保险业的国际化步伐。

记者:中国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有什么意义?如果9月份如期加入,将给中国航运保险业带来什么影响?

徐峰:IUMI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也最权威的一个航运保险组织。现在全球已有英美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IUMI。这是一个包括保险企业、船东、互保协会、国际海事组织和联合国贸发组织在信息、经验上的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中国航运保险企业以往许多信息的得到都不是直接的,于是难免是割裂的不完全的。加入IUMI后,IUMI在与我们分享信息和经验的同时,还会给予我们行业指导。保险是一个损失补偿机制,其背后的最终买单者是保险公司。换句话说,是航运保险企业主导了国际海事纠纷仲裁,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司法环境和法律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IUMI显得尤为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入了IUMI等于中国参与到了国际游戏规则之中。航运保险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业,不能孤立做,它不像车险、财产险那样可以“自娱自乐”。熟悉国际规则,并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才能发展我国航运保险业,从而更好地服务海运强国建设。

全面加快国际化进程

记者:中国航运保险业目前与西方航运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呢?

徐峰:主要是航运保险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航运险起步较晚,经验积累甚少,加之国内培养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特别是航运法律类人才缺位严重。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技术的风险评估服务。所以,无论是风险评估还是损失评估、理算、国际仲裁,这些话语权几乎都在伦敦等境外市场。人才的培养不是朝夕的事。以海上保险公估人为例,具备专业素质也要精通保险专业知识、保险理论和实务技能、保险法规,还要懂得相关产业政策、经济、法律、财务会计等知识,同时还要精通专业技术,如国际贸易、航运、航海、物流、机械、工程、产品加工,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及文字表达能力等。百年树木,十年树人,这种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记者:那么,我国航运保险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航运保险产品不够丰富等是否会影响中国航运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

徐峰:会有影响。但目前我国航运业保险产品不丰富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不敢用”。一些保险产品创新出来不敢使用,其原因一是业务量少,二是缺乏承保能力。这两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的,导致航运保险市场恶性循环。目前,有些产品我们只能拿到有定价权的成熟市场上比如伦敦去做。而在伦敦,业务量越大承保能力越强;承保能力越强,业务量就越大,从而良性循环。

记者:那么,中国航运保险业与国际深度接轨,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呢?

徐峰:改善政策以及监管环境等。比如在伦敦市场,来自国际的业务全部免税。英国拥有完善的海上保险法律,并借助综合国力的强势,将其规则推行到全世界。这里我们算一笔帐。业务来了保险费就来了,随之就是专业人才、就业机会来了。再加上保险纠纷、海事仲裁等等,市场就会形成一个链条。英国是一个无形贸易收入最高的国家,航运保险的收入排在前列。而我们现在航运险做不到免税,甚至税费较高。

还有一个是提高承保能力。我国船舶险费率长期低于国际水平,导致国内船舶保险业务很难找到国际再保险人支持,保险净费率降低;经营航运保险的主体少、国际网络少、保险公估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再保险能力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我们的承保能力。而承保能力是困扰上海航运保险业发展和中国与国际航运险深度接轨的最大问题。

记者:航运保险业的发展未来要着重建设的是软实力,诸如专业经纪人才、法律体系、信息全球化、税收国际化等。这些方面有无具体建议?

徐峰:软实力中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政策环境和法律体系问题。只有我们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完善了,才能把业务集聚来。我们设想如果在上海自贸区建立一个国外的法律体系和政策环境,但那对国家主权是有突破的。

航运保险业务大多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过来的。经纪人才的专业性是市场繁荣的要素。这方面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记者:未来中国要在国际航运保险市场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徐峰:又大又强。希望越来越多的业务集聚在上海,我们既有承保能力,又有定价权。我认为“定价权”讲清了许多东西。包括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本身也是一个定价权的问题。我们现在是普通业务有定价权,但特殊标的、特殊金额、特殊航线的业务都没有定价权。拥有“定价权”是中国航运保险驰骋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海上保险保险产品保险业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8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妇女生活(2019年6期)2019-06-26 02:56:50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商业(2018年6期)2018-07-05 09:48:16
海上保险法中近因原则的探析
法制与社会(2018年7期)2018-04-19 08:24:20
海上保险欺诈性索赔的法律后果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2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财政科学(2017年3期)2017-08-07 02:28:10
论海上保险防灾防损制度的构建
浅析共同海损制度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