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的标点研读

2015-01-07 22:55柏旭松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感叹号小鹰省略号

柏旭松

一、 探寻标点停顿,把握文本节奏

在很多文本中,标点符号都向读者传达着作者的心声,对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标点的停顿,更要关注这些标点符号“停顿”所带来的语言的变化。如“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学飞》)在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读出小鹰询问的语气,体会小鹰的虚心,更要关注这中间的两个省略号。文本中的“……”并不表示省略了什么话语,而是表示小鹰的呼吸快而短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就要指导学生读出小鹰急促地喘着气的样子。

二、 透视标点本质,倾听文本心声

当一个标点反复出现在一句话中时,就暗示我们应该拿着放大镜去细细琢磨、用心感悟,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反复,作者想表达什么?如“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天火之谜》)这句话中连续使用了三个“!”,意义重大,一位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常高兴,高兴得快要发疯了!

师:从哪里能感受到他的欣喜?

生:“喊”这个字。

生:三句话很短,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

师:对!三个简短的句子,还有三个连续的叹号!那么,可以把其中一个改为问号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样就会显得很平淡,不能表达出富兰克林当时的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这段话呢?(学生练读)

师:同学们,这三个叹号最真切地表现了富兰克林当时的心情。他终于揭开了雷暴之谜,他的心里该是多么的高兴,他不禁若狂地喊道——(生齐读)

师:此时,他的心里激动之极,他欣喜若狂地喊道——(生齐读)

师:此时,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欣喜若狂地喊道——(生齐读)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借助标点的意蕴,引领学生感悟词语魅力,让隐含其中的情感敞亮开来,就可以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三、 赋予标点意义,提升文本价值

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需要理解的关键句、需要体会故事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试一试给句子增加标点符号,采用蒙眬处理的方法理解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检阅》)这句话中一共有5个问号,表达了儿童队员们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情,为了克服学生因对人物内心活动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朗读直白,我作了以下尝试:出示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在每一个问号后都加上了一个省略号)

师:你知道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吗?请用心思考,将它填补进去。

生:我觉得很矛盾,好像怎么填都不合适。

师:是呀,这些答案其实藏在每一个队员的心里,大家的心里都很明白,但谁也不愿意表露出来。请大家一起把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理读出来。(生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挖掘了省略号这一潜在的、隐形的教学资源,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强化体验,从而主动地进入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与文本的角色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合二为一,自然交融。

四、 创新标点布局,赋予文本新生

在进行文本研读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极具情感,既是文本精华的浓缩,又是自我感悟的延伸。例如《生命 生命》一课,教者先是引导学生注意文章题目的特点——两个相同的词语,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感悟之后,再告诉学生“请你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化作标点,添加在课题中”。学生情绪很是高昂,有人说:“我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上一个问号,在第二个‘生命后加上一个感叹号。因为这两个词语可以概括全文!作者一开始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后来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自己的感叹!”有的说:“我觉得要在两个生命的后面都加感叹号,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对生命的震撼。”……这样不仅使标点化作了生命的乐章,更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 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感叹号小鹰省略号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小鹰狩猎
妈妈的小鹰
追风的小鹰
感叹号
【完美!】
找点
正确使用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