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阐述了各发展阶段的教学行为特征与好教师应具备的特质,并结合日常教学问题,就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要以“聚焦课堂、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反思教学”为策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学科教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1(S)-0015-4
从大学毕业生到名师,每天都面临许多教学疑问,可以说教师是在教学问题中成长的。教学问题是教学过程中要求回答(解答)的题目、要点,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面对教学问题我们采取的态度及解决问题采取的方式(方法)都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的成长一般经历的四个阶段:新手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这四个发展阶段是逐渐递进的,虽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但有明显的教学行为特征差异,见表1说明。
1.1 教师专业发展曲线
图1所示为教师专业发展曲线,曲线的峰值代表教师所处的最高阶段,时间轴对应教学时间。曲线因人而异,各发展阶段所对应的教学时间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主要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是指“教师的教学价值观(教学理念、价值追求)、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专业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和方法”。
在研究黑体辐射(红移现象)时,得到图2所示的实验规律:随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从中得到启示:某教师的专业发展曲线能否发生变化(移动)?答案是肯定的,无非是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激发教师自身潜能等。通过外因和内因的积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曲线会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很难像“黑体辐射”进行实验论证,这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研究的最大区别。
1.2 优秀教师(好教师)的标准
2014年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时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给出自己的建议:第一,要有理想信念;第二,要有道德情操;第三,要有扎实学识;第四,要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笔者对“好教师”的理解是:应该具有“心中有学生(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脑中有结构(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本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手中有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育人的智慧,学科教学知识)”。
1.3 期望的教学行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梁旭老师在浙江省近十年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介绍中,明确提出:我们正努力走进“认知物理教学”时代,并着重对“复习课的功能与目标及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来阐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行为。
如何使自己成为“好老师”?怎样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三维结构”,得到合适的专业发展曲线?最核心的要素是进行教学研究。
2 教学研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许许多教学问题与困难。有的教师会等待上级行政或学校领导的措施和命令(基于命令),有的教师会凭直觉和自己的经验来应对(基于经验),也有的教师会向同行请教或到网络、书中找办法(基于学习),当然还有一些教师会通过问题分析——对策探寻——实践观察的路径,来了解规律,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基于研究)。这四种工作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工作方式的结果却是不同的。“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更能透过形式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并得到只有亲身实践才有可能有的体验与经验,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需“元素”。因此,只要教育教学活动存在,就应该有教育教学研究的发生。
教育教学研究就是教师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思考与探索过程。通过研究有助于教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是教师职业的自然部分,它朴素地存在于教师的常态工作中。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并不都是做课题、写文章,思考一节课、解决某一类问题,也是研究。研究的真正境界是教师以研究的方式来工作,而非游离于工作之外搞研究。可以说我们每位教师每天都在开展教学研究,只不过我们的研究有时过于隐性,没有把研究成果显性化(撰写下来)。
从研究的路径设计来看,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自上而下”的“先概念框架,再实践例证”;二是“自下而上”的“先案例积累,再思考提炼”。从一线教师的工作特点来看,应以后者为主。“在整理中思考”、“在案例中反思”,从教育教学的工作常态逐渐进入研究状态。
2.1 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聚焦课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益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听、评课是最常见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形式多。有不同学校间听课活动;有本校教研组同事之间的听课活动;有老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也有很多教师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课。②经验评课。评课老师往往是根据个人经验打分数,提几条优点、几点希望,讲几句套话。这样的教研活动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及专业发展。为了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研究,首先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学观察是指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课堂观察不仅仅是走进他人的课堂,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来建构、优化自己的课堂,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去批判上课者的缺点是什么,而是竭力去发现上课者的优点,并谦虚地向上课者询问与学习产生课堂优点的原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者与观察者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通过对上课者优点的移植,来优化与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情境,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观察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多,观察点杂。为了有效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应着重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观察、记录。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实际,基本观察要素由四个方面组成。
①情景要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课堂观察的重点应是教师提供了哪些教学情景?创设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引领与帮助作用?能否真正化解教学难点?
②教学方式要素。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而几十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又相去甚远,每位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力求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因为,对同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之目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要关注上课者利用什么方法来化解难点?利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讨论?利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课本知识?
③互动交流要素。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习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师生间的协作与交流是学习进程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创设民主、平等、合作、互动、探究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生成和能力的发展。一个真正焕发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课堂教学这项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
④教学资源要素。这里指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时间资源、学习用的背景材料、实验器材和使用的媒体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应有其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应能突破难点并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特别是计算机、传感器等现代数字化实验设备的不断应用,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手段、时间上都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合理的教学资源,会给人以顺理成章、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教学资源能否被合理地利用,是课堂观察的一个重要要素,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教学实践
聚焦课堂不仅仅是进行课堂观察,还要优化自己的课堂,通过教学实践来体验、感受观察成果。可以不定时地邀请组内教师来指点。当然,要让组内教师带着任务去听课。如,我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课堂中师生互动如何?教学情景创设是否科学等等。听课结束后,必须要相互交流,听取听课教师的见解。当然,这种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解决本身上,而应更多地思考问题背后的东西,研究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这是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评价和提升的又一次教学研究活动。
2.2 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关于教师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科主题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由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提出。如图3所示,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学科的知识。指学科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及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
②课程的知识。知道某一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位知识与下位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③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识方式及差异;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容易理解, 哪些问题容易混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如何辨析和纠正。
④教学的知识。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采取合适表征内容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知识。
PCK不是几种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重组、整合而成的新知识,其作用大于这些组成成分的总和。其主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其核心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如图4所示。PCK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教师特有的“转化”的智能,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
实践研究表明: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也是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PCK不会随着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获得而自然生成,也不存在一种最佳方式可以直接传授给教师。它具有明显的个体性、情境性与建构性,需要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究,将诸方面的知识综合、创新,才能建构并发展。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石。
2.3 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以教学为对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首先,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其他教师如何教,在比较中积累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去判断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或活动的科学性,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师自身的反思中,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能使教师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
教学反思不是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一种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可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经验总结应用于教学实践。借助于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研过程,在平凡的教育事件中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习的研究,研究同时又是学习的动力,当这样的动力成为你的工作常态,成为你不断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你必将成为一名有创造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梁旭.走进“认知物理教学”时代——浙江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介绍[J].物理教学,2013,(10):52.
[2]张丰.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王建峰,韩耀强.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基本要素[J].物理教学,2012,(7):17.
(栏目编辑 赵保钢)
(2)观察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多,观察点杂。为了有效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应着重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观察、记录。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实际,基本观察要素由四个方面组成。
①情景要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课堂观察的重点应是教师提供了哪些教学情景?创设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引领与帮助作用?能否真正化解教学难点?
②教学方式要素。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而几十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又相去甚远,每位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力求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因为,对同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之目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要关注上课者利用什么方法来化解难点?利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讨论?利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课本知识?
③互动交流要素。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习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师生间的协作与交流是学习进程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创设民主、平等、合作、互动、探究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生成和能力的发展。一个真正焕发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课堂教学这项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
④教学资源要素。这里指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时间资源、学习用的背景材料、实验器材和使用的媒体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应有其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应能突破难点并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特别是计算机、传感器等现代数字化实验设备的不断应用,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手段、时间上都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合理的教学资源,会给人以顺理成章、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教学资源能否被合理地利用,是课堂观察的一个重要要素,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教学实践
聚焦课堂不仅仅是进行课堂观察,还要优化自己的课堂,通过教学实践来体验、感受观察成果。可以不定时地邀请组内教师来指点。当然,要让组内教师带着任务去听课。如,我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课堂中师生互动如何?教学情景创设是否科学等等。听课结束后,必须要相互交流,听取听课教师的见解。当然,这种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解决本身上,而应更多地思考问题背后的东西,研究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这是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评价和提升的又一次教学研究活动。
2.2 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关于教师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科主题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由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提出。如图3所示,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学科的知识。指学科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及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
②课程的知识。知道某一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位知识与下位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③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识方式及差异;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容易理解, 哪些问题容易混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如何辨析和纠正。
④教学的知识。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采取合适表征内容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知识。
PCK不是几种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重组、整合而成的新知识,其作用大于这些组成成分的总和。其主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其核心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如图4所示。PCK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教师特有的“转化”的智能,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
实践研究表明: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也是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PCK不会随着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获得而自然生成,也不存在一种最佳方式可以直接传授给教师。它具有明显的个体性、情境性与建构性,需要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究,将诸方面的知识综合、创新,才能建构并发展。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石。
2.3 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以教学为对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首先,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其他教师如何教,在比较中积累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去判断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或活动的科学性,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师自身的反思中,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能使教师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
教学反思不是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一种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可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经验总结应用于教学实践。借助于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研过程,在平凡的教育事件中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习的研究,研究同时又是学习的动力,当这样的动力成为你的工作常态,成为你不断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你必将成为一名有创造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梁旭.走进“认知物理教学”时代——浙江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介绍[J].物理教学,2013,(10):52.
[2]张丰.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王建峰,韩耀强.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基本要素[J].物理教学,2012,(7):17.
(栏目编辑 赵保钢)
(2)观察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多,观察点杂。为了有效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应着重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观察、记录。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实际,基本观察要素由四个方面组成。
①情景要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课堂观察的重点应是教师提供了哪些教学情景?创设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引领与帮助作用?能否真正化解教学难点?
②教学方式要素。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而几十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又相去甚远,每位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力求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因为,对同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之目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要关注上课者利用什么方法来化解难点?利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讨论?利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课本知识?
③互动交流要素。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习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师生间的协作与交流是学习进程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创设民主、平等、合作、互动、探究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生成和能力的发展。一个真正焕发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课堂教学这项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
④教学资源要素。这里指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时间资源、学习用的背景材料、实验器材和使用的媒体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应有其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应能突破难点并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特别是计算机、传感器等现代数字化实验设备的不断应用,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手段、时间上都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合理的教学资源,会给人以顺理成章、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教学资源能否被合理地利用,是课堂观察的一个重要要素,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教学实践
聚焦课堂不仅仅是进行课堂观察,还要优化自己的课堂,通过教学实践来体验、感受观察成果。可以不定时地邀请组内教师来指点。当然,要让组内教师带着任务去听课。如,我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课堂中师生互动如何?教学情景创设是否科学等等。听课结束后,必须要相互交流,听取听课教师的见解。当然,这种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解决本身上,而应更多地思考问题背后的东西,研究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这是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评价和提升的又一次教学研究活动。
2.2 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关于教师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科主题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由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提出。如图3所示,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学科的知识。指学科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及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
②课程的知识。知道某一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位知识与下位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③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识方式及差异;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容易理解, 哪些问题容易混淆;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如何辨析和纠正。
④教学的知识。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采取合适表征内容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知识。
PCK不是几种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重组、整合而成的新知识,其作用大于这些组成成分的总和。其主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其核心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如图4所示。PCK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教师特有的“转化”的智能,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
实践研究表明: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也是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PCK不会随着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获得而自然生成,也不存在一种最佳方式可以直接传授给教师。它具有明显的个体性、情境性与建构性,需要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究,将诸方面的知识综合、创新,才能建构并发展。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石。
2.3 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以教学为对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首先,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其他教师如何教,在比较中积累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去判断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或活动的科学性,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师自身的反思中,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能使教师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
教学反思不是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一种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可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经验总结应用于教学实践。借助于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研过程,在平凡的教育事件中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习的研究,研究同时又是学习的动力,当这样的动力成为你的工作常态,成为你不断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你必将成为一名有创造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梁旭.走进“认知物理教学”时代——浙江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介绍[J].物理教学,2013,(10):52.
[2]张丰.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王建峰,韩耀强.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基本要素[J].物理教学,2012,(7):17.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