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的美学意蕴

2015-01-07 20:28游娟
电影文学 2014年24期
关键词:美学意蕴黑色幽默

[摘要]黑色幽默影片在国内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却极其迅速,黑色幽默的存在有其重要价值,而黑色幽默影片的存在,则是从喜剧片角度出发而引发的对另类人性的解析。黑色幽默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学意蕴,只有在黑色幽默影片中慢慢体会,才会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价值所在。本文从黑色幽默和黑色幽默电影的分析入手,对中国式黑色幽默影片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分析,从中挖掘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黑色幽默;影片;美学意蕴

黑色幽默影片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却将“黑色幽默”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的美学意蕴在影片中更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观众。通过对黑色幽默影片的分析,在荒诞中体味其中特有的美,感受不同的意蕴。

一、黑色幽默与黑色幽默电影

(一)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布勒东和艾吕雅的著作《黑色幽默》,而“黑色幽默”一词的兴起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最佳布鲁斯汇编了当时诸多作家的作品精彩片段,并为该书起名《黑色幽默》。自此,“黑色幽默”一词开始传播开来,被越来越多的作为了美术术语进行讨论。现代意义的“黑色幽默”,一般是指病态的、荒诞的具有喜剧意义的存在,是“滑稽”与“恐怖”的结合体,让受者在痛苦中欢乐,在残忍中感受柔情,在绝望中放声大笑,以发泄出内心的压抑与恐惧情绪。“黑色幽默”属于喜剧范畴内的艺术体,它具有同喜剧的“双重悖性”相同的“荒谬性”,“黑色幽默”是将荒谬行为放大,在哭笑不得中演绎人生的悲剧,将人类精神世界的崩塌、信仰与理性的泯灭、自我救赎的无力作为了其主要艺术展现面,把人类的消极情绪面与可怜的尊严保护心理进行了集中体现。

黑色幽默在美国得以进一步发展,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可分开的。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德国纳粹的暴行和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阴影让人们心灵受到了震撼,美国国内的以反民族思想为主导的麦卡锡主义横行、越南战争爆发引发的国内局势动荡、种族歧视危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影响着美国国民的精神世界,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国民在物质上并不缺乏,但内心的浮躁和毫无追求的病态心理,为“黑色幽默”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

(二)黑色幽默电影

黑色幽默电影,是在电影领域,通过银幕媒介表达“黑色幽默”的形式,将“黑色幽默”的特性通过人物、故事进行了展现,将奇特、荒诞和逆反的解构主义做出了极端表达。黑色幽默电影击碎了电影领域的政治功能、教化功能和主流意识传播功能,将人们认为的崇高踢了下来狠狠地踩在了脚下,在批评和嘲讽中,将人们对生活的绝望心理进行了爆发式发泄,而又从中挖掘出对生活希望的追求。黑色幽默影片同传统的幽默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其血腥的表达;而黑色幽默的场面就又血腥了许多,通过“陌生化”处理,激发人们内心对事物的好奇心理,通过具有冲击性的场面震撼人们的心灵,例如在金基德导演的影片《漂流欲室》中,杀人的警察、哑巴女人、妓女之间情感所展现的赤裸裸的残忍,血腥与欲望的结合,让观众无所适从。黑色幽默影片在西方发展较早,例如昆汀的《低俗小说》,将那些原本荒诞的不可能的、肮脏得不可入目的搬上了银幕,让人们在觉得可笑中开始思考人生。还有科恩兄弟的《血迷宫》《金钱帝国》等作品,将人性、金钱、血腥暴力杂糅在了一起;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的《黑猫白猫》等作品,以寓言式的表达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揭示了虚伪的世界。同时,中国的黑色幽默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出现了。

二、中国式的黑色幽默影片分析

中国式的黑色幽默,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黄建新导演的影片《黑炮事件》,在该片中,通过对现代大城市、大企业等“文明”外表下的存在进行了批判,值得赞赏的是该片还对这些肮脏的丑恶现象提出了解决建议,以知识分子为“开涮”对象,以极限的细致解剖了这些“知识分子”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和“小算盘”。这种黑色幽默的影片展示拉开了我国黑色幽默影片的序幕。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黑色幽默影片进行讨论,其他的黑色幽默影片如《肉食店》《说出你的秘密》等作品同样是中国式还是幽默电影的一员。

(一)冯小刚的黑色幽默

在中国,当周星驰式幽默的电影横扫银幕的时候,不得不提一位导演,冯小刚,他解救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电影危机,在改编自王朔小说的影片《甲方乙方》中,冯小刚没有适应当时大背景下的纪实性要求,而是将纪实性同喜剧进行了结合,在影片中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中,让观众感受到了身边存在的真爱,这种黑色幽默是对观众的取悦,也能引发观众的内心自我思考。有人说,中国不存在黑色幽默的电影,认为在中国的电影中没有绝望、血腥暴力、疾病。战争等容易激发人们内心精神的刺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电影界中,导演们以自己的玩世不恭和聪明才智,将这种观众“受不了”的痛快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转化,将熟悉的陌生化叙述,将血腥的柔和化却又引发人的联想翩翩,在思考中有着更多的挖掘角度,这种黑色幽默影片有着更多的美学意蕴。在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中,草根阶层的主人公形象经常出现,将普通人物进行英雄化设置,展示最为真实的普通生活中的黑暗面,黑色幽默意味明显。同样,在冯小刚的电影中,人们很难见到所谓的偶像派影星,而大批的实力派却一直出现在冯氏电影中,冯小刚就是要在电影中对规则进行颠覆,想人们不敢想,做人们所惊奇的,展示的奇特性法儿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的叙述形式。冯小刚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是人们意想不到的。

(二)宁浩的黑色幽默

冯小刚的黑色幽默电影思想影响到一大批国内导演,开始涉足黑色幽默影片领域,其中宁浩便是其中一位。宁浩的作品中,对于黑色幽默的运用可谓无处不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著名影片,一度引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2006年上映的《疯狂的石头》,以在工厂厕所发现的价值连城的翡翠开始,国际大盗、当地的小偷、保卫科长等人物纷纷登场,围绕这这块翡翠的偷与保护展开了斗智斗勇,而最后的结局却是两伙盗贼都没有得到翡翠,这种幽默让观众意想不到,着实黑色幽默了一把。而随后出现的各种号称“疯狂的石头第二”的影片开始在国内大量出现,但都不如《疯狂的石头》出彩。《无人区》是宁浩导演从2009年开始制作的影片,号称中国首部西部公路电影,影片从最初的血腥暴力到最终剪辑播放,历经4年,2013年才得以上映,宁浩对于该片抱有绝对的信心,《无人区》可谓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影片,影片以鹰隼盗猎开始,围绕着鹰隼这一中心,盗猎者、国际走私犯、杀手、著名律师、黑心加油站老板、被拐女青年等一系列人物,而最终的结局迎合了主流思想,盗猎者死亡。2012年上映的《黄金大劫案》,是宁浩导演的又一力作,影片中引入了革命正统思想,“小东北”从小混混到大英雄的转变,其形象深入人心。该片多种元素的结合,让观众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其中“黑色幽默”的影响,特别是解决王水溶解黄金和日本军官的场面,震撼之余是深深的思考,可以说,《黄金大劫案》比《疯狂的石头》更加睿智。

(三)《让子弹飞》的黑色幽默

2010年上映的《让子弹飞》,是姜文导演的第四部电影,该片可谓是横空出世,其将“黑色幽默”的艺术做了更加深刻的诠释,疯癫、搞笑、酒神、火锅、西部色彩、男性化、露点暗示、暴力、神经、草莽等等一系列内容都被姜文杂糅到了一起,十足的“黑色幽默”影片气息。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的是冲击,不仅是视觉、听觉的感官冲击,更有精神上的颠覆,影片在演员、布景上下的工夫,同电影中“精辟”到极致的对话的结合,引发观众的内心最底层的思考。《让子弹飞》作为中国式黑色幽默影片,单独讨论可见其影响意义之深刻,影片中的“马拉火车”场景让人难忘,张麻子散钱散枪的场景极为壮阔,抓到黄四郎的前后居民由顺民到暴民的对比,让人咂舌。《让子弹飞》接触到了社会中最为麻痹的一面,将高雅世俗化,“苍白意识”在片中意味明显,将“黑色幽默”的启发感贯穿了全片。

三、黑色幽默影片的美学意蕴表现

(一)审美直觉的新奇性

黑色幽默电影在当今的审美泛化背景下,仍能成功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是其审美直觉上的优势。黑色幽默电影通过陌生化的叙事处理手段,让观众感受到熟悉中的新奇感,通过即时的审美和直观的感悟,冲击观众的欣赏审美观。黑色幽默善于使用陌生化处理,打破了政策影视作品的叙事常规,阻断了观众正常的审美程序,从而达到黑色幽默的审美直觉上的新奇性。观众感受到与其他电影的不同,发现接触的影片有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这便抓住了观众的心理,撼动了人的内心,观众从而在影片中开始思考自我,感悟更多的价值所在。黑色幽默电影的荒诞,不是毫无根据的,展现影片内涵为目的的,黑色幽默的美便是在电影的异化、反常、陌生化中,让观众有了新鲜感,能够深入到影片的审美当中去,领会影片要表达的真谛,正如《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疯癫表现一样,这是黑色幽默电影的一大美学意蕴。

(二)审美体验的对话性

美学意蕴的重要体现点是交流互换,是艺术载体的召唤特性,黑色幽默影片,正是将这种“召唤性”进行了放大,引导着观众融入电影的世界中去,体味角色的苦辣酸甜,例如在《甲方乙方》中,不同角色的设定,不同愿望的实现,是对现实的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放大,观众很容易融入其中,对照自己。黑色幽默实现了电影与观众的“对话”,观众理解了影片的价值,影片影响了观众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艺术价值的实现,是各自意义实现的体现,这种对话是关注的审美体验的具体呈现。

(三)审美效果的反思性

黑色幽默电影在反思上的体现尤为深刻,通过极致的反差和荒诞的展示,让人们自主的进行思考。如在《无人区》中,在警察、律师、盗猎者三者的法庭对峙中,反映了最为现实的一个社会问题,观众对于这种不良律师的行为深有感触,对警察的无奈也很同情,特别是律师在法庭上将对自己报道的名字“新锐律师”改成“著名律师”的镜头有种喜感,而一旁默不作声的盗猎者最终逍遥法外,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自我反思。在《无人区》中1500元的加油镜头,让人哭笑不得,而背后却是被拐少女的悲情。这就是黑色幽默电影同其他喜剧电影不同的地方,在阴影、暴力、血腥下大笑,在大笑后是强烈而鲜明的反思,观众的固有思想被冲破后的深刻思考。

四、结语

黑色幽默的存在有其重要价值,而黑色幽默影片的存在,则是从喜剧片角度的另类人性解析。黑色幽默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学意蕴,只有在黑色幽默影片中慢慢体会,才会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价值所在,这种美带着血腥的镜头、荒诞的行为、可笑的对话,让人在笑声中回味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这是黑色幽默影片难能可贵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苗新萍.癫狂与批判——香港无厘头电影与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精神比较[J].传媒观察,2011(10).

[2]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3] 高伟.冯小刚的黑色幽默电影[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游娟(1980—),女,湖北蕲春人,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艺设计。

猜你喜欢
美学意蕴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畲族舞蹈诗《千年山哈》的美学意蕴
畲族舞蹈诗《千年山哈》的美学意蕴
畲族舞蹈诗《千年山哈》的美学意蕴
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意蕴
李清照词中的美学意蕴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