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有着“梦工厂”之称的好莱坞将目光不断聚焦中国,“中国元素”正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好莱坞这么钟情于“中国元素”呢?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本文从好莱坞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的崛起及美国文化霸权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分析得出:借用中国元素,好莱坞出海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要足够自信“中国元素”必将走向世界: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打铁还需自身硬”,“被矮化”或“被强大”,那都不是个事!
[关键词]好莱坞;中国元素;中国崛起;美国文化霸权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4年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大数据时代徐州外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XSZ-046);2013江苏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课题“江苏创新文化及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SQC-145)的部分成果。
2014,这个火热的夏天,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以下简称变4)如期上映,映期恰巧撞上流光溢彩的巴西世界杯,论盛况,可以说“刚丝迷”与世界“球迷”有的一拼,变4的首映入场券就好比世界杯的入场券,一票难求,粉丝朝圣,票房井喷。机器恐龙登场和变形金刚经典动画的再现,勾起亿万“刚丝”“变迷”的怀旧情结;而对于围观者而言,冷不丁的露骨或隐秘的大量中国元素和广告的植入,让你质疑这好莱坞大片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不知你围观过后,感觉“娱”吗还是被“愚”了?有着“梦工厂”之称的好莱坞将目光不断聚焦中国,“中国元素”正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变4》被戏称为“中国特供”,好莱坞为什么这么钟情于“中国元素”呢?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本文拟从好莱坞自身发展需要、中国的崛起及美国文化霸权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分析得出:借用中国元素,好莱坞出海的必然选择。
一、好莱坞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商业利益的驱动
据第三方票房统计机构显示《变4》从6月27日内地上映到7月28日下线短短31天就打破了《阿凡达》1378亿元的总票房,创下内地进口片票房新高,一月吸金近20亿元。[1]最近5年来,伴随着中国票房贡献力日益提高,“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潮。好莱坞宣称“永远在寻找最好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并不重要”。电影市场的“全球化导向”,享有世界“梦工厂”的好莱坞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捕捉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来招财进宝是其本能。在好莱坞看来,潜在的中国13亿观众,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中国的电影市场,“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自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影片对于“中国元素”就有所涉及,从审美猎奇到主动迎合示好;在内容上由碎片化转向系统化展现。洛杉矶资深影评人帕特里克·古德斯坦对新华社记者说:“好莱坞电影题材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随着海外票房收入在好莱坞总体票房收入所占比重的日益提高,各大电影公司制作非美国题材影片的兴趣与日俱增,备受关注的中国元素则是这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2]中国元素的植入,完全符合美国商业文明的诉求和价值标准——不遗余力地融合和满足客户实际要求,甚至“无节操”媚俗讨好来实现商业利润上的最大化。从资本主义媒介组织说,获得利润的动机是进行文化生产的原动力。《2012》热映带给全世界的启示:“赶快备一张中国地图!”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从中折射出中国元素在这部灾难大片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成为人类最后的拯救地!借用这句话,是否可以说“中国元素”是好莱坞的福祉所在。
二、古老中国换新颜,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崛起
对于好莱坞来讲,外部的国际大气候变了,中国由世界的边缘又逐渐返回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突飞猛进让世人惊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高尖端科技实现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航母的问世等,这都体现出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大国正在迅速崛起,世界经济萎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中国的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繁荣。“中国热”,好莱坞电影识时务地加入中国元素,打中国牌,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观众走进影院,好莱坞因此坐地收金,轻松赚得钵满盆溢。政治上,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主席以醒狮比喻,向世界阐释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一句古话:“弱国无外交,自强才是硬道理。”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在维护地区安全,世界突发事件瘟疫面前,中国始终不断向世界传递正能量,担负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赢得了世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国际影响力不可小觑。文化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推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优秀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丰富养料,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中国梦是世界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梦想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人类繁荣美好的未来。”[3]“中国梦的实践与实现,将促进世界上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从而为不同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出积极贡。”[3]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也期待更多中国元素入镜而了解中国。
三、大力发展好莱坞是美国文化霸权的需要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文化统治形式。在当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文化霸权是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加行为,是一种文化强权、文化殖民,只要拥有经济强势而又企图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识强加于人的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文化霸权,就会使其他民族文化受到伤害。”[4]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国人就曾说过:“世界上每一座电影院都是美国的大使馆。”美国政府不惜采用一切外交手段、甚至政治和贸易惩罚手段为其“保驾护航”,抢占美国电影的海外市场,这也一直是好莱坞电影国际化的重要策略。早在1922年,成立“美国电影制作和发行协会”,该协会与美国政府合作,争取美国电影的海外利益。1929年,美国商务部在对内对外贸易司设立电影处,美国在国外的各种政府机构还专门收集各国的电影市场情报,撰写了大量调查分析报告。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是其进行思想观念渗透,意识形态宣扬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新的电影出口代理机构称自己为‘小型的国务院(即美国外交部),他们的手段、产品和美国的政府和意识形态一致。他们被要求用电影把美国的政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灌输给全世界。” [5]
1面对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鼎力打造的好莱坞就充当美国的传声筒,抹黑、扭曲、妖魔化中国,好莱坞电影一直未改初衷“大力宣扬个人主义,拯救世界”的主题,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正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所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柴纳尔毫不掩饰地指出好莱坞影片是“铁盒里的大使”,“是对抗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好莱坞早期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都是一些荒诞的臆想符号:脏乱差的街道,面黄肌瘦中国人,旧上海滩、古装人物等陈旧题材,说着天书般的语言,并且时常成为神秘主义与异教的载体。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出现,好莱坞不得不重新审视“东亚病夫”的价值。进入“新好莱坞时代”后,中国元素开始以新的面貌频繁出现,但也逃不脱武术、底层移民、饮食、管家等窠臼,最终出现在银幕上的是一锅难以名状的文化杂烩,百年来未能甩掉的文化成见。[6]电影《功夫熊猫》作为一部披着中国外套而实质上包裹着西方价值内核的动画大片,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在动画电影中却被恶搞:不再是和平的使者,是活脱脱的西部牛仔,被赋予用武力解决争议,“拯救”世界。[7]熊猫阿宝行为与美国好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如出一辙,与中国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大相径庭;还有影片中熊猫的爹竟是一只鸭子,简直无厘头,这明显是侮辱中华国宝熊猫。功夫绝顶大师被包装成一只乌龟,真是无耻臆想,糟蹋中国功夫。好莱坞电影中这些中国元素无不是对中国的主观臆造,妖魔化或异化中国形象,作为西方的一种对立面“他者”出现的。美国后殖民主义学者萨义德认为“‘东方是西方人发明的一个充满殖民主义集体记忆的地方。东方主义并非有关东方的真正话语,只是西方人自我主观性认识,是欲望的投射和权力的反映。”[6]
2输出美国软实力与美国梦,确立其世界领导着的角色,舍我其谁?大力宣扬美国精神、英雄神话,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类似《变形金刚》系列影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鸿篇巨制集中展现美国各兵种实力,美军重型运输机运送“擎天柱”所表现的全球投送能力、美军驱逐舰发射巡航导弹对金刚“大力神”的精确打击实力、以及轰炸机、约翰航空母舰、悍马装甲军车、“基德”号驱逐舰等,秀美国武装力量之强大,其中裹挟者大量“中国元素”,暗示了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在全球范围的存在感,其目的是要让世界臣服于美军武力,折射所谓的“以美国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和以美军为中心的指挥系统,才是维护世界安全和捍卫人类文明的最佳保障”。借此来威慑中国及世界观众,在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中,中国只是配角,打酱油、搭便车的。美国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负有拯救世界的使命,是世界上无所不能的一个“自由”的国度,美国的标准即是世界的标准。好莱坞大片不仅提供一种视觉盛宴,它还是阿尔都塞所说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受众在不露痕迹的叙述中,浑然不觉地“美国化”了。难怪德国著名导演文德森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己经殖民了我们的下意识”。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元素”的传播根本停不下来!借用中国元素是好莱坞大片出海的必然选择。面对好莱坞电影中如井喷之势的“中国元素”,我们切莫盲目沾沾自喜,认为这是美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中国文化提速“走出去”了。我们应该看到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开采是“无节操”的,一切好莱坞都不是“纸老虎”。同时也要足够自信“中国元素”必将走向世界:即使强大如好莱坞,也要从古老、丰饶、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中汲取养料,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打铁还需自身硬”,“被矮化”或“被强大”,那都不是个事!
[参考文献]
[1] 王心仪.《变4》内地下线,一月吸金近20亿[N].东方早报(上海),2014-07-28.
[2] 曹卫国.综述:好莱坞电影与中国元素[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2/24/content_10554747.htm.
[3] 洪向华.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N].人民日报,2014-06-06.
[4] 张莉.后殖民话语与文化霸权——美国电影《Mulan》解读[J].文史研究,2007(04).
[5] 肖华锋,等.从“文化帝国主义”看美国的文化扩张[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2).
[6] 张露.美国电影的文化霸权透视[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3).
[7] 车雪.外来和尚的中国经——《功夫熊猫》正乎,邪乎? [J].语文学刊,2013(15).
[8] 和伟.好莱坞镜头下的中国元素解读[J].电影文学,2014(11).
[作者简介] 车雪(1973—),女,江苏徐州人,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学法、英美文化。
电影文学2014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