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素养之花在地理教学中绽放

2015-01-06 16:47:06贺莹
考试周刊 2014年92期
关键词:长江人文素养

贺莹

初中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努力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及个性、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一、用教材土壤孕育人文素养的种子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教材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从而改变空洞教条的宣讲现状。

例如教学七年级地理“地球表面形态”时,学生体会到东非大裂谷的壮观之美,太平洋的广阔之美;教学“天气与气候”时,学习既能联想起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又能想象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以及海边的惊涛拍岸、沙漠的海市蜃楼无一不在昭示美的情景。人类改造地表形态,比如梯田等,可以品味人类发展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智慧之美、思想之美、力量之美。

又如教学八年级地理长江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长江源头的冰川、雪山及“江流如帚”的风景,使学生领略远离自己的高、远、洁、阔,感受雪山、蓝天,感受到宁静开阔;同时以长江的水文特征为例,感受人的成长历程。长江上游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源头河水清澈,流速缓慢,行走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带着希望,带着生机,犹如我们单纯的童年。过了玉树,长江进入青春期,一路奔腾而下,桀骜不驯,像个毛头小子,充满激情,正如我们会因不谙世事而犯下错误,可年轻也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川江就是长大了的长江,在积累着知识和能量,在总结思考着青春的美丽和教训,在迎接下一轮的冲击。出奉节进入三峡,迎来其第二个春天,生机勃勃,像个厚积薄发、壮志雄心的中年人。出宜昌,长江九曲回肠,做人,哪能都那么顺利。长江的中下游就像老年人,河床展宽,流速缓慢。最后,在上海进入大海的怀抱。

诸如此类的素材丰富,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以大自然的雄奇壮美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其感受美,发现自然美,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审美自然的情感。

二、用地理资源浇灌人文素养的芽儿

学生的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及个性、创造力不可能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内完全形成,因此,在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课程资源,如教材、学具、电影、多媒体课件、录像、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等活动,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开发与利用,如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参加气温测量,谈天气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等;还要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民生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时事中寻找教学资源,如神七的发射、长江防洪、松花江水污染、三峡工程、四川地震等。

学生的成长,是学习、感受、实践、认识的过程,认识美,发现美,有利于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研究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呈现美与丑的鲜明对比,有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纠恶向善、改造世界的健康情感。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水资源的教学,有江河湖泊及冰川、雪山等水资源为人类带来的价值,如九寨沟神奇之水,长江黄河的奔腾壮观,青藏湖泊的秀丽风光,工农业及生活中水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有黄河断流、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水污染等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节水教育,家庭用水调查等,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形成,找准了地理因素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当然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三、移用多彩的文学绽放人文素养的花朵

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感知。尽管现代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设备日益先进,但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提高,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习。

总之,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因为人文素养本身追求是无形的,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首先树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確引导,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长江人文素养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长江之头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2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长江之歌(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0
长江图(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05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