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莲芳 马国珍
【摘 要】 因妇女的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女子又以阴血为本,而肝藏血,故妇科病多与肝相关,笔者业医十余年,临床从肝论治妇科疾病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妇科病;从肝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118-02
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冲任关系较为密切,因为妇人以血为本,而冲脉为血海,肝藏血。叶天士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妇科杂病,偏于肝者居半”,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妇科疾患多从肝经立论,肝经气血不能畅达,常影响冲任,引起经、带、胎、产诸多疾病,临床上从肝辨治者甚多,主要缘于妇女生理功能与病理特点所决定,在临证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肝与妇女生理
女子在解剖上有胞宫,经络上有冲任,肝经与胞宫及冲任二脉相贯通,如《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交会任脉,联络胞宫,调节着胞宫的生理功能。妇女生理上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离不开血,而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以血为用,惟气顺则血和。”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王冰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肝藏血,肝的精血充盈,藏精储血功能正常,余血方可下注血海,使冲脉满盛,月经如期而至。《理沦骈文》:“肝为血海,藏血故也。”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脾胃化生之血,除营养周身外,其有余部分在女子则下注而成月经,而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关系密切。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喜柔恶刚,升降气机,以通为顺;肝气条达,情怀舒畅,则气机通畅,血脉流畅,血海按时满溢,月经如期而至。《血证论》曰:“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故肝脏的作用对于女子尤为重要。
2 肝与妇科病理
女子有经、带、胎、产诸候。妇科病的病机复杂,主要包括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冲任督带损伤,三方面均可导致妇科病的产生。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脉绕阴器。如果肝脏疏泄失常则气机紊乱,冲任失调变证百出。故肝与女子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3 临床治法
3.1 疏肝解郁法 临床上常用于肝郁气滞证。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佛郁,肝失疏泄,木失调达,气机郁滞,经脉不利,血行不畅,冲任受阻,临证可见经行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或经行不畅,伴有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机逆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故见可见经行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或经行不畅;肝郁经脉涩滞,故见胸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经行情志异常等;治则郁者宜疏,结者宜散,使肝木调达,气机通畅,疏肝解郁,理气导滞。代表方用柴胡疏肝散,根据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常用药有柴胡、香附、郁金、白芍、当归、川芎、茯苓、香附、益母草、小茴香、陈皮。根据夹杂症随证加减,若痛经者加玄胡、川楝子活血行气止痛,经少经闭者则加入桃仁、红花、牛膝、丹参、益母草等活血通经,乳房胀痛者加枳壳、栝楼。
3.2 疏肝健脾法 临证中常用于肝郁脾虚证,临床可见胸胁胀满疼痛,纳差,嗳气,伴有大便时溏时结、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在妇科可见于月经经期不定、经量异常。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该证病变在中焦脾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脾虚运化失健,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难经·十四难》谓:“损其肝者缓其中。”在治疗上疏肝健脾,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临床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加四逆散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炙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健脾益气,血虚者加熟地、当归倍用滋阴补血。
3.3 清肝泻火法 临床上常用于肝郁化火证。临证主要见于月经先期、主要症状有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行不畅;经前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本证因情志不畅,忧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炽盛则灼伤冲任,迫血旺行,常见于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日久不止,以及经期吐衄等。肝气郁结化火于内,相火热炽,热盛者当清之。治宜清肝泄火。方用丹栀逍遥散。主要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皮、山栀、龙胆草等。
3.4 平肝潜阳法 临床上常用于阴虚阳亢之证。临证主要见于妊娠眩晕、子痫等。本证因肾阴虚,肾水不能滋养肝木及气郁化火,内耗肝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即出现肝阳上亢证。临床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心悸,腰酸膝软,舌质红绛,脉弦细数等病症。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常用质重镇坠的药物,如牡蛎、生龙骨、石决明、珍珠母、磁石、代赭石加滋补肾阴虚之药物。
3.5 养血柔肝法 临床上常用于肝阴不足证。肝体阴而用阳,肝居体内,属于五脏,肝之本体内藏有形之阴血,血养肝,肝血充足,肝体得阴血之柔养,而后能发挥疏泄气血、调畅气机之“将军”阳刚之用;肝疏泄,血归肝,疏泄正常,则血行畅达,藏血充足,而后能发挥充筋、养目,滋养脏腑之“阴”柔之性。妇女有素体肝肾亏虚,加之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或更年期水乏血枯、水不涵木,致肝体失养、肝血不足,冲任血虚,进一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不孕等疾病。“肝为刚脏”,赖血以养,治疗宜养血柔肝。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 旱莲草、桑椹子等药。
3.6 滋养肝肾法 临床上常用于肝肾阴虚证。主要见于月经稀少,或淋漓不断,或闭经不孕,崩漏,形体瘦弱,手足发热,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水亏火旺,水亏为肾之真阴不足,火旺为肝之相火偏盛,水亏不能涵木,木火妄动,火炽则水受其灼,以致水愈亏而火更无制,故崩漏,经行头痛,眩晕,不孕,常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傅青主女科》曰“滋水即补血,补血则火自灭”,临床常用方剂有杞菊地黄丸。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山萸肉、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
4 医案
患者,女,26 岁。因“闭经半年余”于2013年6月 10日初诊。既往月经规律,14岁初潮,经期正常,经量偏少,色红夹血块,无痛经。自诉近 1年因减肥体重减轻15kg,纳差,饮食无味,心中烦热,头晕心悸,乏力,失眠多梦,近6月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30ml,经期不足2d,甚或点滴即净,舌红,苔少,脉细弦。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经辨证属肝肾阴虚。以加减四物汤加味以滋阴养血柔肝。处方:熟地黄 20g,当归20g,枸杞子15g,川楝子10g,山药 30g,生白术30g,白芍20g,山萸肉20g,续断15g,炙甘草10g。复诊时患者心中烦热、失眠及头晕心悸均减轻,经量仍少,且食欲差,酌加炒莱菔子30g,麦芽15g,治疗1月后,食欲大增,体重逐渐恢复。继续调养3个月,患者经量如常,经期3-5天。
盖此患者为减肥后体重骤减,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血海亏虚,则出现血枯经少甚至经闭;气血乏源,不能濡养五脏,肝阴不足,肝体失养,经辨证为肝肾阴虚。运用加减四物汤滋养肝肾,补血养血,柔肝健脾,全方补而不滞,调而不峻,使化源充足,经血有补,疾病痊愈。
综上,妇科疾病临证中因肝引起者居多,在治疗中当辨其虚实,审其寒热,从肝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效果。
(收稿日期: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