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健
针对企业所关注的信息化评估问题,文章设计了满足战略目标要求的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AHP 的指标模型,对查找信息化建设短板、探索信息化发展路径有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化评估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中影响建设质量与效益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及其成因;另一方面可以总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现实,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前信息化评估理论与方法比较成熟,代表性的有波特拉方法、信息化指数法、社会信息指数等等。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针对研究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不足,本文建立一套方便易行的普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客观评估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应充分借鉴社会信息化指标设计特点,又同时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特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构建。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化组织和控制、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及企业信息化获得的经济效益。给出基础指标基本框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入、计算机拥有比例、计算机联网率、通信带宽)、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信息采集手段覆盖率、信息化覆盖率、核心业务流程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财务管理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决策信息化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障力量、资源总量、资源种类、资源安全、资源更新)、信息安全保障(安全防护力量、安全防护水平、信息化安全程度)、信息化组织和控制(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投资)、信息化人才(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经济效益(库存资金占用率、财务决算速度、资金周转率、企业增长效益)、非经济效益(人员信息化素质改善水平、业务流程改造水平、企业行为应变水平)。共8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以上指标作为基础指标。
在基础指标的基础上,充分企业战略目标选择指标建立指标树。如表1 第一、二列所示。其中,二级、三级指标将按需从2.1 所列基础指标中选择。在具体运用中,也可考虑体现特殊行业企业发展特色,增加特殊指标,使指标设置更具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企业信息化活动覆盖面广、关系复杂,为保证指标树构建科学合理,构建模型梳理指标关系、明确权重十分必要。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教授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比较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企业信息化评估部分指标由于缺乏定量数据或难用完全定量方法处理的指标,可以完全适用于AHP 法。
表1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树
算法如下:第一,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如表1 所示指标树;第二,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第四,计算各层元素对于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以某企业为例,一是选取相关指标形成评估指标树,依据AHP 算法构建指标模型,计算指标权重,结果如表1 第三、四列所示。此类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指标之间的关系,满足了评估要求。二是利用AHP 模型可以得到所有指标的重要关系排序。如表1 第五列所示。信息化业务水平、信息化协作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权重排名靠前。可见,要提升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梳理业务流程、应用技术成果为战略目标服务。三是利用结构模型在探究部队信息化建设短板成因时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评估结果得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打分偏低,可以回溯指标评分路径,查找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填补短板提供基本依据。尤其在识别路径中各指标权重作为查找成因的参考依据,对照实际情况能够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隐性问题,为调整企业决策方案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