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艳平 马松超 秦丽平
摘 要: 在国防军队改革和大学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培养实际,探讨青年教员培养存在的问题,尝试把职业认同、发展、能力三者凝为一体,建立青年教员职业化培养理念和培养路径,并在方法论意义上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 青年教员 培养 职业 理念 路径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作来抓。青年教员是学校的未来,是事业的希望[1]。军队院校作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高素质高水平青年教员队伍,对整体提高优化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培养现状
青年教员培养关系着军队院校长远建设发展,关系着新型军事人才质量。我军许多院校从大学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青年教员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特点制定了一些具体方案和措施,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例如,一些院校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员遴选和培养办法》、《青年教员岗前培训规定》等制度规定,扶持青年教员送学培训,设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青年专项课题,建立青年教员导师制,开展青年骨干教员遴选培养、组织青年教员讲课比赛、青年教员教学岗位练兵活动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了解青年教员培养现状,笔者通过与教学单位部分青年教员进行座谈,对反馈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青年教员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知识更新渠道不广、进修培训机会较少、教学技能运用不好、了解一线部队不多等,其中文职人员还存在职业认同感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主观思想方面,如发展预期、职业认同,又涉及客观环境方面,如机遇平台、制度机制。综上所述,青年教员培养尚“在路上”,因此,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要求,深入贯彻房总长“两个靠拢”的指示精神,树立适应新军事变革、支持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青年教员培养理念,建立符合军队院校实际、具有军队院校特色的青年教员培养路径,将是军队院校今后下大气力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基础性重点工程。
二、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培养理念设计
青年教员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站位、发展性的理念指引才能少走弯路,凸显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探索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在这一背景下,要从职业的角度审视现有青年教员培养机制,设计未来青年教员培养理念。
(一)强化青年教员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从事的职业,认识它有价值、有意义,对之充满信心和情感,自觉把职业规范内化到教师的行为中,使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发展对该职业的期望达成一致,并从中找到乐趣的一种过程和一种状态[2]。教员职业是最神圣的职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教员往往受到外部利益诱惑,政策调整,岗位转换,缺乏对学员的感情等因素影响,心思和精力不能全部放在教学上。青年教员群体具有年龄小、上进心强、从教时间短等特点,相比较老教员更易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在调研座谈中,有的想趁年轻提前转业或辞职,到外面闯一闯,这在从事专业技术教学的青年教员中尤其突出;上进心强的千方百计地花心思脱离基层教学一线到机关工作,尽管路子相对较窄,但仍有希望;从教时间短的青年教员刚结束学员(生)时代,对学员中存在的各种负面问题了解得相对较多,在工作中往往怀着“矫正错误”的思想把学员作为教育对象,而不是真心关心关爱学员,特别是考虑到学员毕业后也许不会再见面的毕业分流体制,觉得没必要投入感情。这些想法都影响着青年教员的职业认同。因此,设计青年教员培养理念,要把职业认同放在首位,让青年教员热爱和忠诚教员岗位,安心本职,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学上。
(二)明晰青年教员职业发展
高校教师发展是所有在职大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3]。青年教员的职业发展能否顺利,与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地发展规划有直接关系。许多军队院校的青年教员不了解职业发展,缺乏基于职业生涯的统筹设计,职业发展内驱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受所担任课程教学任务性质的影响,缺乏专业发展空间和资源的青年教员,缺乏职业发展预期,从事基础课教学的青年教员此方面较明显;二是受转业政策变动影响,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担心人到中年存在何去何从的问题,缺乏长远职业规划的主动意识;三是受现有体制束缚,青年教员发展空间不足,变“主动求,求不得”为“等、靠”,把自身的职业发展寄希望于学校的帮助和支持上。座谈中大多数青年教员认为自身发展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大学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四是受“重业务轻育人”考核机制的影响,除了少部分青年教员得到较好发展机会而动力十足外,大部分青年教员易陷入迷茫状态,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职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延伸和巩固,青年教员职业发展理念要实现均衡式发展,必须在体制调整、政策导向、评价激励方面,有效促进占大多数的“中间阶层”的青年教员的职业发展,有利于整个青年教员队伍的结构稳定和能力提升。
(三)提高青年教员职业能力
提升青年教员职业能力是当前青年教员培养的基本着眼点,目的在于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快速提升青年教员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一些院校在提高青年教员职业能力方面方法相对单一、措施不成体系。例如:一些院校采取岗前基本能力培训加强青年教员对业务的了解,在教学工作中为青年教员配备专门的教学科研导师帮助引导成长,设立教学督导制使青年教员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开展讲课比赛或岗位练兵以赛促练等。缺陷之一是始终让青年教员紧绷神经,没有把传递压力和营造开放式学习成长环境结合起来,探索张弛有度的青年教员培养方法;缺陷之二,没有长期有效的措施,随意性较大;缺陷之三,统一模式易导致传统内容强化,教学创新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青年教员的个性,扼杀多样化的教学特色。因此,提升青年教员职业能力在追求显性效果的同时,要尊重青年教员思想反应和成长规律,树立长期性、系统性的培养理念,切忌拔苗助长,导致教学技能与教学热情呈负相关。
三、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培养路径探索
军队院校既属于国防教育系列,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青年教员培养必须兼顾军队体制编制和高等教育规律二者的特点,紧密围绕强军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建立具有对军院校特色的动态可重组培养路径。
(一)夯实师德师风基础
良好的师德是青年教员走上讲台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牵引,强化青年教员对教员职业的认同,对教学工作的敬畏,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用人格魅力育己育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大青年教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青年教员要围绕忠诚党的国防教育事业,重点解决在师德师风、治学态度、团队意识、育人本领、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书育人,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模范。要在青年教员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做到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对学员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情操影响和引领学员。
(二)鼓励课堂教学创新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教学必须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和青年学员思想特点。创新的前提是个性。教学竞赛等方法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广大青年教员对提升教学能力的热情,提高了青年教员的教学能力。但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比赛的导向越来越偏重于教学技巧的运用反而忽视对讲解内容的重视;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很容易沦为“运动式”的项目等;最严重的影响在于束缚了教员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自主权,迎合比赛设计教学,消磨了教员的个性,丧失了课堂的特色。这一情况下,只能停留在教学技能或技巧模仿阶段,很难创新成为教学艺术。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培养要以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鼓励教员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让个性化教学成为教员的标签,让学员在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收获知识。
(三)营造尊师重教环境
环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调动青年教员的积极性,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就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切实做到尊师重教。大学党委要把尊师重教环境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办学育人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大学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青年教员进修深造、青年教师成为名师、教学督导牵引等培养方法,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章可循,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从教学、待遇、评优、晋升等诸方面与之配套,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员,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解放军报,2014-9-10(1).
[2]蒋晓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和教师职业发展[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231.
[3]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