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

2015-01-05 14:09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厉以宁蛟龙董明珠

厉以宁:国有企业应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

2013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揭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获得终身成就奖。

从“厉股份”、到“厉土地”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厉以宁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直言:不应该把理论指导、路线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两个方面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是缺一不可的。

厉以宁是在中国最早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学者,并身体力行进行研究与实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早在2008年,厉以宁就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长文,提出搞活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拥有同等的机会。因力推农村土地改革,厉以宁又被称为“厉土地”。

厉以宁在2013年央视财经举办主题论坛上说,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民企入股国企、职工入股企业,国企跟民企能够共赢、双赢,而关于职工,应该适度奖励股权,这就是股权激励制度。他认为:“国有企业要能够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其中包括他的领域敞开,门槛儿降低,民营经济准入,同时也欢迎民营企业参股。”

勤劳与智慧铸就中国技术工人

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特别奖获得者为中国技术工人。他们的代表是北一机床重型高级技师刘海旺,上海电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霞,唐车公司数控配管高级技师,中国北车金蓝领苏健。

转型升级需要高端的技术,更需要最基础的践行者。中国技术工人用双手托起了中国制造,拧动了转型升级的开关。无论驶向深海的蛟龙号,还是遨游太空的神十,不仅出自他们的双手,也凝聚着他们的智慧。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能挺过金融危机,不但是因为中国的工人‘勤劳、勤劳、勤劳,还应该加上中国的工人‘智慧、智慧、智慧。”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3年11月播出的六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国重器》,就记录了近年来一批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自主创造模式,直面制造强国的挑战的奋斗历程,节目鲜活地讲述了一群充满智慧的中国技工的故事:崔连顺花费9个月的时间攻克了叶轮制造工艺;杨建华发明创造了大型压缩机外壳的分体焊接制造技术;苏永强关注着乙烯压缩机的每一个运行数据;殷瓦焊工周丽芬确保了殷瓦板最薄只有0.7毫米的部位,焊缝绝无泄露。用世界的尖端技术来对比这些生动细节,中国技术工人所迸发出来的创业激情,激励着每一个人,也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他们用自豪与自信,书写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中国奇迹与中国力量。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岂南:普通人乘蛟龙探海梦并不遥远

“蛟龙”号团队获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奖。“设计7000米载人潜水器,徐岂南是总设计师的最合适人选。”几乎所有同事都这样说。面对“怎么会在退休后,毅然告别儿孙从美国回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提问,徐岂南说:“我一思考潜水器的问题,头就不痛,不思考就痛,还是接下这个任务,让我感觉舒坦。”

其实1996年徐岂南就已退休。退休后,他与夫人方之芬去了美国,与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夫人也是徐岂南事业上的伙伴,7000米是一个从未挑战过的深度,而且是载人下潜,她说,老徐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还有偏头痛,一只眼睛已仅存光感,所以家人一开始对此意见并不一致,最后他年近九旬的母亲见儿子毅然决定回国,就说:“你去做吧,不做你会生病的!”2009年8月4日,“蛟龙”号前往南海开展1000米级海试,凭着对深海事业的热爱,为了能够亲眼看到多年的梦想成为现实,当时已74岁高龄的徐老与68岁的夫人双双携手上船,参加海下试验。徐岂南说,普通人坐着“蛟龙”到海底潇洒走一回的梦想不仅可以实现,而且时间一定不会太久。

在“蛟龙”号团队中,还有一群专门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装集成、海试准备、维护改进及水池试验中各项工作的人——装配保障组。正是这群以“螺丝钉”精神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的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整个海试过程中的“蛟龙”部件拆装与维护的人们,共同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其实,在“蛟龙”号团队,几乎每个人都有“故事”。有的顾不上亲情、家庭,倾心地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各自生活和岗位的压力。一名工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海上的生活很艰辛,但再苦再累也很高兴。不管晚上加班到半夜,还是早上5点半起床保养潜水器,不管日晒还是雨淋,我感到很光荣、很骄傲。”

王健林、马云助阵

雷军VS董明珠:不同商业模式的智慧较量

在颁奖晚会上,颁奖嘉宾王健林和马云,为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颁奖,两位获奖者的现场对话表现出传统实体企业模式与新兴电子商业模式间的碰撞与发展。

主持人:双“十一”时,小米手机在马云那卖速极快,三分钟……

雷军:三分钟突破了一亿。

董明珠:现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电商模式也是新型商业模式,所以它和实体经济实体店的同步发展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其实你们两个身上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果从工厂的数量来说,小米是0,格力是9。员工数量小米是0,格力是7万以上。专卖店小米是0,格力是3万以上。营业总收入小米是300亿,格力是1007亿。

马云:格力有多少年了?

董明珠:23年。

马云:如果小米23年以后,还能够如此那才叫本事。

雷军: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轻资产,第一它没有工厂,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所以它可采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没有渠道成本,没有店面成本,没有销售成本,效率更高。第三,因为没有工厂和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研发,放在和用户的交流之上。所以小米4000名员工,2500人在做跟用户沟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发。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上。

董明珠:今天大数据时代到来,格力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坚守什么、发展什么是很重要的。格力电器不靠价格,靠技术,同时有优秀的服务,有几万家专卖店。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要兼顾的不是简单的个体的发展,或三五年之内我追求的是利润,或追求一个数据的变化。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确实要考虑到现在是枝繁叶茂,快速成长,但枝繁叶茂的底下根在哪里,能不能永久,我觉得还是引起思考。

马云:一定要选择的话,我选择站在董总边上。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传统企业和非传统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我在董总身上看到的是企业家的精神,互联网创业的思想。小米这两年进步非常了不起,像这样的新经济企业,成长快是必须的,但做的久才是最艰难的。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强大的支撑是没法走出来的。所有数字都是因为有实体,只有实体成长了,数字才会好看,这些数字才是扎实的。雷军讲的也非常对,我们不仅要会制造,还要会营销,但在我公司里,营销肯定不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是我们的员工,员工有互联网思想,有扎扎实实的精神,企业才会走的更长更远。阿里巴巴以前全力以赴改变大家对互联网的看法,但未来几年我们就是想帮像董明珠格力空调这样的企业,为传统企业注入新东西,让传统企业有互联网思想。

王健林:企业竞争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创新是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法宝。我觉得小米手机这种模式,至少是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新模式一旦成功,就不可限量。当然,也有可能失败,不过我觉得董总说得好,只有共赢或者说多赢,最后才能自己赢。 (晓 菊/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厉以宁蛟龙董明珠
蛟龙出海
海底蛟龙093A畅想
Comparative Efficacies of Next-Generation Insecticides Against Yellow Stem Borer and Their Effects on Natural Enemies in Rice Ecosystem
蛟龙,蛟龙!勇者无敌
厉以宁:心宽无处不桃源
蛟龙出海
“铁娘子”董明珠:最好的爱是给儿子发展的空间
热刀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