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陈少华,相莉,郑稳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氟尿嘧啶微乳原位凝胶的溶出度测定
王璐璐,陈少华,相莉,郑稳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目的 建立氟尿嘧啶微乳原位凝胶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按照横置旋转渗透池系统,在溶出介质pH7.2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定氟尿嘧啶微乳原位凝胶体外溶出度。结果 加入处方量80%,100%,120%氟尿嘧啶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2%,97.56%,99.34%;RSD分别为1.22%,1.86%,0.49%。氟尿嘧啶在0.5~16.0 μg·mL-1范围内药物浓度和紫外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实验确定的方法,氟尿嘧啶微乳原位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且重复性好,可用于氟尿嘧啶微乳原位凝胶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氟尿嘧啶;微乳原位凝胶;溶出度
结直肠癌发病率日益上升,已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并有赶超胃癌的趋势。文献报道结直肠癌患者好发年龄约45岁,<40岁者占35%,<30岁者占12%。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是治疗结直肠癌基本用药,现有给药方式为注射及口服。5-FU用药的安全范围较窄,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口腔炎、消化性溃疡和其他胃肠道反应。口服产生的骨髓抑制作用较静脉注射持久。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较好,但是注射部位易发生静脉炎,少数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以及维生素B1缺乏症,长期动脉插管给药,会引起动脉血栓[1]。5-FU直肠给药可以降低系统毒性,并且药物直接接触癌症部位,病灶部位浓度高[2-5]。因此,笔者研制了5-FU微乳原位凝胶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减少药物刺激性。本实验建立了测定5-FU微乳原位凝胶溶出度的方法,并采用DIBBERN等[6]提出的横置旋转渗透池系统考察了药物的释放。
1.1 仪器 MA260S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感量0.01 mg),HP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惠普公司),RCZ-8A智能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1.2 试药 5-FU对照品(USP Rockville.MD.LOT,No.1097658,含量:99.99%),5-FU微乳原位凝胶(中国医学科学院制备,批号:130514,130515,130516),磷酸二氢钾、盐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纯净水为重蒸去离子水。
2.1 5-FU微乳原位凝胶的制备 5-FU微乳制备:将大豆油、司盘80,聚山梨酯80 和1,2-丙二醇按(22:5:1:6)的比例混合,在45 ℃,2 000 r·min-1的条件下持续搅拌,逐滴加入1.5% 5-FU溶液33 mL,继续搅拌10 min,得到白色微乳。5-FU微乳原位凝胶制备:取含有一定量泊洛沙姆407和黏附剂卡波姆的溶液,冰箱中放置过夜,得到澄清溶液,4 ℃,700 r·min-1持续搅拌,与一定量第一步制得的5-FU微乳混合,继续搅拌10 min,缓慢升温至室温,得到白色凝胶。
2.2 分析方法的验证
2.2.1 各组分吸收光谱 5-FU原料:以人工肠液(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pH7.2)为溶剂,所配浓度15 μg·mL-1。
空白微乳原位凝胶:制备不含药物的微乳原位凝胶,方法同5-FU微乳原位凝胶,10 ℃放置成液体,以人工肠液稀释至适宜浓度,取续滤液。将二者同时在波长200~500 nm范围进行扫描。结果表明,微乳原位凝胶辅料在265 nm处吸光度与药物比较可略去不计。
2.2.2 线性回归实验 精密称取5-FU标准品适量,用人工肠液(pH7.2)配成0.5,1.0,4.0,8.0,12.0,16.0 μg·mL-1的浓度系列,于265 nm处测定吸光度(A)以浓度(C,μg·mL-1)对吸收度(A)作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A=0.051 3C+0.130 8(r=0.999 6,n=5)。结果表明,5-FU在0.5~16.0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3 加样回收率实验 按处方比例称取辅料,分别加入该处方量对应的80%,100%,120%5-FU对照品,加溶出介质溶解并分别稀释。结果见表1,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良好。
2.2.4 精密度实验 取对照品,照“2.2.1”项方法配制对照品溶液,在265 nm波长下测定A,分别连续测定6次,连续测定3 d,按吸光度计算RSD为0.57%,日间精密度RSD为0.71%,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较好。
表1 5-FU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2.2.5 稳定性实验 取对照品溶液,分别于0,2,4,8和16 h在265 nm波长下测定A值,按5-FU吸光度计算得RSD为0.84%。结果表明,5-FU溶液在16 h内稳定。
2.3 5-FU微乳原位凝胶溶出度测定
2.3.1 测定装置 采用德国DIBBERN等[6]提出的横置旋转渗透池系统,整个运动过程相对比较平稳、缓慢,可产生类似于肠蠕动的效果。在渗透池两侧均有一片桨叶与渗透池同步运转,可满足释放出的活性成分能迅速地扩散到整个吸收液中,并使其均匀。
2.3.2 测定方法 采用横置旋转渗透池系统,将渗透池浸入900 mL恒温至(37.0±0.5)℃的人工肠液中(pH7.2)。分别于10,30 min,1,2,4,6,8,12 h精密量取释放液10 mL置试管中(后立即补充同温人工肠液10 mL),再于试管内精密量取释放液2 mL,置25 mL量瓶,加人工肠液稀释至刻度,于265 nm处测定吸光度(A),由标准回归曲线方程中求出5-FU浓度,再计算出各个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率(%),以时间为横坐标,累积溶出率为纵坐标,绘制体外释放曲线[7]。结果见图1,表明5-FU微乳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可延缓释放至10 h,经DD Solver(1.0版)软件拟合,药物释放符合 Madoid-Banakar 缓释模型。
本研究将脂溶性差的5-FU制成油包水(W/O)型微乳并进一步将其制成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此制剂在室温状态下为固态,稳定性好,使用前10 ℃短时间冷藏可恢复成自由流动的液体状态,使用后,在体温条件下转变成具有一定凝胶强度和生物粘附力的固体凝胶,其中携带的药物微乳增加了药物跨生物膜吸收效率、延缓药物的释放、减少药物对直肠黏膜的刺激性,因此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使用的依从性。
图1 5-FU微乳原位凝胶体外溶出曲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5-FU含量测定项目中规定5-FU测定浓度为10 μg·mL-1,故标准曲线制定中5-FU标准品的浓度配制在0.5~16.0 μg·mL-1范围。
本实验中,随着渗透池的转动凝胶几乎平铺在半透膜上,与缓冲液有良好的交换,与直肠给药药物释放状态相似,适合于直肠给药剂型溶出度的测定。
[1] 周异群,傅华群,邹志森.新编腹部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10-518.
[2] TAKAHASHI T,MIZUSAWA H,KATO T,et al.Preoperative irradiation and 5-fluorouracil suppository for carcinoma of the rectum[J].Am J Surg,1988,156(1):58-62.
[3] PAEK S H,XUAN J J,CHOI H G,et al.Poloxamer 188 and propylene glycol-based rectal suppository enhances anticancer effect of 5-fluorouracil in mice[J].Biol Pharm Bull,2006,29(5):1060-1063.
[4] ZHOU X G,WANG Y C,YU B M,et al.Route and prepa-ration of 5-Fu administration as pre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rectal cancerⅡ.Morphologic,ultrastructural and histochemical changes of the cancer cells after intrarectal and intravenous 5-Fu administration[J].Chin J Oncol,1988,10(3):220-223.
[5] GALANDIUK S,WRIGHTSON W,MARR L,et al.Supposi-tory delivery of 5-fluorouracil in rectal cancer[J].Ann Surg Oncol,1996,3(3):270-276.
[6] DIBBERN H W,WIRBITZKI E.Possibilities for determining the active substance release from hydrophobic carries,especially as suppositories[J].Pharm Ind,1983,45(10):985-990.
[7] 杜青,苏德森.栓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0,11(5):290-293.
2014-03-27
2014-07-27
王璐璐(1973-),女,上海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新剂型及制剂新技术研究。电话:(0)13621284066,E-mail:wanglulu@imm.ac.cn。
R979.1;R944
B
1004-0781(2015)09-1213-02
10.3870/j.issn.1004-0781.2015.0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