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旻
10月18日,9岁男孩小乐随姥爷到河南平顶山市河滨公园内的动物园游玩,结果被动物园内喂养的黑熊咬断右臂。目前,孩子已在郑州完成了截肢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一时间,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在各地动物园内猛兽伤人的事故屡屡发生。据报道,2004年11月,沈阳一孩子在动物园里不慎被黑熊咬住,母亲为救出孩子主动将自己的手伸向熊嘴,结果母子俩同时遇险;2005年4月,在湖南省常德动物园,八岁的男孩被两只凶残的孟加拉虎咬死,孩子的父亲也被老虎咬伤了手臂;2009年7月,鞍山市孟泰公园内,一个10岁女孩拿树叶喂熊吃,结果女孩胳膊被熊拽进笼子内;2013年12月,贵州省安顺动物园内,一名7岁女孩在喂食猴子时被咬断右手食指。
作为搜集和饲养各种动物以供科学研究和公众观赏的场所,动物园设立的初衷是为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带来科学知识和互动趣味的乐园,却变成了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的“雷区”。频频发生的惨案不禁让人思考:动物伤人究竟谁之过?
游客喂食屡禁不止
实际上,该动物园在2005年就发生过一起熊伤人事件。一名12岁女孩在河滨公园内手持玉米棒喂食黑熊时右手食指和无名指被咬伤。不过由于女孩违规翻越护栏喂食在先,而园方以警示标牌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所以法院判决园方无过错。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有目击者称事发时男孩也是自行翻越护栏,在熊舍前喂食黑熊。且不说小乐喂熊是否属实,但游客在动物园内频繁喂食动物却是不争的事实。
近日在广州动物园里发生市民游客乱喂食动物的现象越发严重。管理员告诉记者:“有的动物因为错吃市民游客投喂的食物而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需要打点滴闭门谢客休息。饲养员看着精心抚养的动物病成这样,都心里不是滋味。连人吃得太多或者吃错东西,肚子都会不舒服,更何况是动物。”据悉,这种状况每年都会至少发生十几宗。在广州动物园的《游园须知》中,已经明文写到“请不要用自带食物或其他杂物投喂动物”。园方呼吁市民游客要文明游园、爱护动物,不要投喂动物,更不可将垃圾袋扔往动物,以免动物误吃。
游客买票进动物园观赏、游玩,同时做到正视和遵守动物园的相关安全守则应是基本的素养。在猛兽区,包括熊圈都有防护栏,里边一层防护栏,主要防护动物,外边一层防护栏,主要是防止游客翻越的。两者中间有个安全距离,只要不翻越栏杆,就可以保证人不与动物直接接触。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管理人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据此规定,如果园方在醒目位置已经张贴禁止喂食的通告,或能证明其已经向游客告知不许喂食,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禁止游客喂食,那么园方是无需承担侵权责任的。
屡次发生的动物园动物伤人事件,对游客屡禁不止的喂食行为敲响了警钟。只有游客严格按照园区的规定文明参观,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营造更加安全的动物园观光旅游环境。
动物园管护缺位
2013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对动物园列出详细标准:“兽舍的墙壁、玻璃、栏杆或者隔离网应有足够的强度,兽舍和展区的隔离设施要禁止游人进入。对于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应当确定两位安全责任人,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要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督查机制。”从平顶山事件看,当事动物园的管理与国家标准还有距离。
平顶山熊咬人事件中,男孩小乐违规翻越了防护栏。然而,动物园在护栏方面的疏忽和漏洞更是难逃其咎。动物园构筑的护栏居然连9岁的孩子都可以随便翻越,且能够毫无阻碍地亲密接触动物。这说明动物园的护栏太低,不能构成安全防护网,而且事发时黑熊笼舍外的防护钢网部分处于破损状态,正是因为安全防护措施太简陋才导致黑熊伸出嘴巴咬伤人。动物园应该引以为戒,加强安全管理,至少不应再出现防护网破损的情况。
同时,在场并没有工作人员守护。目击者称在黑熊与该男孩互拽十几分钟的里,居然没有一个工作管理人员出现。当事人小乐说:“我就站在笼子外,没留神,它的嘴就从两道栏杆中伸出来咬我。它咬得可紧,俺姥爷都拽不动。”试想如果当时的管理员巡逻到位一点,及时解救该男孩,或许男孩的右臂不会被黑熊咬掉,或许就只是被咬伤。随后工作人员姗姗来迟,同时也并没有拿出有效的应急抢救措施。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当地动物园并没有尽到公共场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安全保障义务与管理职责。
如今,动物园管理者往往需要背负一定的年度盈利目标,有的动物园甚至已经成为承包经营实体。控制设备投入、控制人员数量自然成为节约成本的优先考虑目标。此时,对动物园的安全责任不但不能弱化,而理应进一步强化和明确。
古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如果按照古代圣人们的教诲去落实责任制,就应当事先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尤其是动物园和公园都属于节假日人群密集度很高的公共场所,理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与相应的应急预案。动物园本来就是孩子们的乐园,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考虑孩子们在观赏动物时的安全性,在猛兽区安全防范投入上尽心尽责。只有这样,才能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让孩子们一次次成为猛兽们的食物。
家长未尽监护职责
在动物园里,“猛兽伤人、请勿靠近”等各种警示牌到处都是,就是为了提醒游客遵守游览秩序,不要翻越护栏。动物园虽然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但至少已经履行了防护、提醒的义务。每天来动物园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动物园工作人员又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人的行为都严加防范。因此,孩子翻越护栏被咬,家长应该为监护不到位负责。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活动,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制止,免得发生意外。孩子是脆弱的,需要家长悉心呵护,否则,一时疏忽都可能给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莫大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在次黑熊伤人事件中,陪伴孩子的并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的姥爷。他一个人带着9岁小乐和孩子舅舅家的小孩在动物园里逛。因为姥爷要照看弟弟,一没留意,小乐就翻过了笼子外一米多高的护栏,不料被熊咬掉手臂。作为法定监护人,父母需要时常陪在孩子身边,即使不能亲自在场,也需将之交给可靠并有足够能力保护孩子之人。男孩的姥爷已经年过半百,一人需要照看两位未成年人,这也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家长在教育孩子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知道,动物虽被圈养在园内,貌似已被驯化变得温柔,但是其体内的兽性终究还是存在的。并非所有动物都像动画片中的机器猫、狮子王一样敦厚可爱,亲近人类。这些看似温顺的动物们其实有它的危险性,所以尽可远观但不可亵玩。应该告诉孩子表达对动物的善意没有错,但不要投喂动物,过分靠近它们。在动物园游玩时,应该把保护自身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国外动物园的管理模式
19世纪前,动物园一直处于笼养时代,只具备娱乐功能,是专为满足王公贵族的好奇心而建,黎民百姓被拒之门外。笼养式动物园在英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国最为兴盛。19世纪后,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的扩张,人们开始考虑建设公园、保留绿地以满足休闲娱乐之需。如今国外动物园已基本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目标,发挥了对野生动物的综合保护和公众教育的作用。
伦敦动物园从入口处开始,地面上就画有一条绿线,游客只要按照箭头指示就可观赏到各种动物。园内到处可见“不要投喂及保持动物安静”的警示牌。动物园内的主要区域都有闭路电视,由专人负责监控,一旦发现游客或者动物有危险,保安人员会立刻赶来处理。
莫斯科动物园除设置警示牌外,还对挑食的动物进行特殊饲养,避免游人向它们投物投食;同时,动物园还可对不听劝阻擅自投食者处以罚款。
印度国家动物园的妙招是在动物笼舍与游人之间筑起一道安全隔离带,特别是在狮、虎、熊等动物栖息的地方都有一道数米宽的水沟与外界隔开,从而确保动物和游客各行其是。动物园的保安24小时不间断巡逻,如果发现游客违规,可以处以100卢比到5000卢比不等的罚款。
以色列野生动物园始建于1974年,园内动物种类多样,其中哺乳动物68种,爬行动物25种,鸟类130种。动物园分为两个板块,一块是只能驱车观看动物,让动物行走在你的车身周围,为安全起见游人不得走出车外;另一块是可以步行观看圈养动物。
我国目前共有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大约300个,其中,绝大多数城市动物园属于以笼养为主要展出形式的动物园。有专家说,其实国内的动物园可以借鉴国外的动物园管理设计模式,加大对公众的保护教育,营造更加安全、文明的动物园观光旅游环境,避免猛兽伤人事件的再次上演,使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