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衢州“最美林业人”的见证

2015-01-05 01:56农夫
绿色中国 2014年11期
关键词:林农测报衢州

农夫

江南古城衢州,远处是如黛的青山,身旁溪水弯弯,南孔圣地、烂柯围棋仙地、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钱江源头古田山、龙游石窟等都掩映其间。朦朦胧胧的是山,是树,是水中的桨声,是一个个多梦的绿色心情。一定是在春天,红红的油纸伞成为田野的风景,那棵千年古樟树下还回荡着当初的誓言。

衢州地处浙西,是浙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点林区。一股风吹动着沧浪之水,吹动着写满往事的幽幽林木。时间之上,一棵棵香樟、杉木、红豆杉在倾诉着历史。那是经历风雨的一段往事,在曲水流觞的音乐之中,叠起绿色的传说。这青山绿水撑起的一段思念,令古老的村庄沉静,令往来的过客驻足。

穿越千年。青山依旧,流水依然,变化的只是大地上的心灵。他们挽起新时代的手臂,在衢州的绿色里播种梦想。这是一个关于幸福的梦,有经济发展的富足,有科技进步的期待,有历经千年茂盛如初的绿色大地。在这个绿色的梦里,衢州林业人用双臂支撑着一片片令梦生根发芽的土地。这里每一个春天的雨露都书写着林业人的激情。衢州的绿色,成为林业人的情感见证。最近,衢州进行了“最美林业人”的评选,以褒奖那些为绿色鼓动起翅膀的人。

这些获奖者都是长期在林业一线工作的人,他们为衢州那一抹动人的绿色奉献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是衢州林业人的代表,也是全国林业人的代表,因为每一个林业人都是美丽的。本刊将分期刊发获奖者的故事,让读者从中感受林业人的美丽和他们纯净的梦想。

唐晋枫 三十三载情满山乡

他是一位扎根基层服务林业33年的老兵,是一位能说会写实干的复合型基层干部,也是唯一一个进入“衢州市森林消防专家组”的基层林业干部。他就是江山市碗窑乡林业站站长、工程师、乡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晋枫。

33年来,唐晋枫一直从事基层一线林业工作。唐晋枫不仅在林业科学技术实验实践领域有多项突破,获得了不少的奖项,而且还亲力亲为服务林农。2009年,他在碗窑启动了“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工程”,在提升原有近5000亩油茶品质的基础上,引进“国家现代化农业项目——油茶”,并分别在库区建成连片百亩以上的名优油茶基地8块,面积2000亩;油茶采穗园1个,面积200亩。2013年,又引进“浙江省林下经济项目——黄栀子”,并分别在库区建成面积在百亩以上的基地6块,面积1000亩。同时,他还先后在大龙、溪下建立130亩油茶、300亩用材林两个“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基地,在柴坑建立一个20亩“浙江省林药复层经营科技示范项目”白芨基地。自2008年起,他接手“千里富民林道项目”,先后4年立项并建成林道17条,共48.75公里,直接服务于林农。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在每年的清明、重阳、春节,包括春耕、高温、秋收等高火险季节,无论是否轮到值班,只要是晴天,唐晋枫都会自觉地到村、点查漏补缺,如果接到火情报告,他总是最先赶赴火场组织扑救。正因为如此,在他父亲过世的18年间,清明、重阳就从来没去上过一次坟。他的亲属朋友颇为不解地问他:“都奔六十的人了,难道还想进步不成?”他回答道:“虽然仕途对我来说已经是终极了,但如果我的这点努力,能让森林火灾少发或不发,我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说话走路腰板都会直的多。”

从事林业工作33年来,经他亲手服务的造林绿化面积达3万余亩、林地流转面积近万亩、林木采伐材积约有10万立方米之多、辖区的林工企业数十个、引进并开发的林产业项目约5000亩、林业建设项目十数个,但他却从来没有利用职务影响和工作方便谋求个人利益,没有向林农销售过1株私人苗或人情苗,没有营销过1立方米木材,没有开办过1台私营锯板机或1家木材加工厂,没有为自己名下流转进来1亩林地,没有参与过任何林产业或林业建设项目股份。所以,他的很多朋友在惊讶之余又不无调侃地数落他道:“你真算得上是一个无能而又失败的林业人。”

他经常这样说:“儿时一起上学、一同砍柴的玩伴,有的现在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收入没有我高,穿的衣服没有我的光鲜,住的房子没有我的堂皇,同是大山的儿子,和他们比起来,我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这已经是很幸运了,所以,我从来没有认为做一个基层林业干部、没当到什么领导职务组织上有什么亏待。”基于这种健康的心态,他很珍惜这个岗位、这份工作,从不去攀高比低、怨天尤人、算分计厘,始终满怀激情的工作着,并以此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虞敏之 甘为林业献青春

在龙游县林业局,一说起虞敏之,没有人不由衷地赞叹他身上散发的那种正能量。他的为人,他的能力,他的责任心,让他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认可。在很多熟悉他的人眼里,他到林业局以来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足以拍成一部励志的电影。

在参加工作的前8年间,虞敏之可谓顺风顺水,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28岁就被任命为营林科科长。正当他踌躇满志展现自己的才华时,灾难却悄悄降临,2000年9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在收到3次病危通知书和16次让人难以承受的化疗后,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虞敏之对于本职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2000年前,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现在则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近几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浙江省现代农业龙游县竹产业生产发展项目》、《龙游县油茶产业提升工程项目》、《竹林生物肥产业化与高效经营技术推广》等29个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项目。不少成果获得了省、市、县各种奖励。同时在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他不断开展技术试验,把生产与科研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论著)10多篇。

虞敏之在营林科工作了整整22年,其间从未调离。他见证并亲自参与了近20年来龙游县林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个工程:“消灭荒山、绿化龙游”、笋竹两用林工程建设、南竹北移、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重点公益林区划、重点防护林工程、木本油料产业提升工程、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镇)等。这些惠农项目的开展,全部与林农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虞敏之的工作,每天都在与林农打交道。他心系林农,工作中处处为林农着想,竭尽全力为林农出谋划策、争取利益。为更好地服务林农,虞敏之对每一项林业惠农政策都潜心研读和分析,不仅自己了如指掌,还及时向林农宣传,同时积极包装项目,将政策真正落实,使林农真正得到实惠。

2008年那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满山劈裂和倒伏的翠竹至今深印在虞敏之的脑海。记得那年,面对巨大的灾情,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林农抗灾自救,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积极与省林业科研院所的专家联系,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救灾方案,同时,将灾情及时汇总上报省厅争取救灾资金。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举办现场抗灾培训班15次。

近几年,龙游县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基地,一个偶然的机会虞敏之得知有股社会闲散资金想投入其中,他便积极帮助业主凌小飞查阅了各种资料,多方请教育林经验丰富的师傅,结合当地气候和承包山的土质,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后,决定打造一个标准化的珍贵树种示范基地。他根据各个珍贵树种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对和借鉴他人经验后选了三个适合种植的品种:鄂西红豆、浙江楠、红榉树。荒山转让协议签后,他在六百亩荒山上转了个遍,然后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规划。看着一批批的苗木种下后,成活率都能达90%以上,长势喜人,虞敏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森林卫士”的绿色情怀

在衢江区的大山深处,活跃着这么一群人,最大年纪71岁,最小年纪50岁,他们穿梭于高山,监测着山林中一草一木的健康动态。他们不怕累不怕苦,当起森林卫士,保护着衢江山区绿色。他们就是衢江区森林病虫害测报队测报员。

上世纪80年代初,林业部设立三个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试点,其中就有衢州市衢江区。当年招聘了27名测报员,主要工作就是做好一年四次的病虫害测报。

温金才是湖南镇测报员,也是最早进入测报员队伍的其中一员,他的监测范围有2万多亩。湖南镇林区属于病虫害常发区,特别是1981年至1989年间,松毛虫大爆发。每到测报的日子,温金才早上背上干粮从家里出发,坐中巴车到破石村,最远到岭洋乡溪东村。有时候碰到下雨天,只能深一脚浅一脚上山。鸡鸣出发夜晚回来,这已是温金才这34年雷打不动的固定规律了。“特别是到8月份的监测,天气炎热,松毛虫爬满全身,又痒又痛。”温金才说,在检测中,手部面部划伤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在巡山过程中,温金才不小心踩到了断裂的毛竹根,当场刺穿鞋底刺中脚掌心。在没有信号的深山中,温金才忍着疼痛巡视完那片山林,回到家休息了一个多礼拜脚才稍微好转。“遇上忙的时候,往往好几天不着家,晚上都寄宿在别人家。”老温说,每天来回赶不方便,这样能节约很多时间。有时候因为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一座山温金才要翻越好几次,多则十多次。“上报的数据不容一丝虚假。”有时候的老温就是这么的倔强。

64岁的王豪文1993年接管莲花镇片区一万多亩林区。当时接过这份工作,家里人都反对:年纪大了在家享享清福岂不是很好。老王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对森林有着独有的情感。“最初一开始每年300多元工资,现在也就2000多元,巡山时车旅费还自理,有时候还要自掏腰包填补空缺。虽然钱少活累,但是我干得很开心。”老王乐呵呵地说道。

马尾松毛虫大爆发时,测报员吴锡华带领120多人,在衢县及龙游一带开展全面化学农药防治及飞防工作,防治面积达50多万亩。那段时间,吴锡华带着防治队一直在山上治虫,因长时间接触农药,农药中毒,晕倒了六七个小时;去年8月,在周家乡做测报,老吴不慎从山上摔下,休息了好几个月……“干我们这一行的,工作枯燥,还经常受伤,但是想到发现新的病虫害,能为国家挽回重大损失,再辛苦也值了。”老吴说道。

测报员傅珍稔37岁开始进入测报队,干了大半辈子的测报工作,今年71岁的他还坚持在岗位上。“我是1981年7月5日加入测报队伍的。”老傅对当时的情况还是历历在目。老傅现在主要负责杜泽镇和峡川镇两万两千多亩山林。“铜山源水库一带的思茅松毛虫特别多,而且情况复杂,多种病虫害夹杂,需要重点测报。”老傅说,在这一片山林,他首次发现了焦艺夜蛾、松茸毒蛾和彩色水晶蛾,为衢江区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作出了较大贡献。

徐后来在1985年成为大洲镇片区测报员。对老徐来说,测报工作的辛苦没有让他厌倦,但是村民的不理解让他很痛心。有时候往往因为村里防治的不及时,拖延了治虫害的最佳时期。“所以当测报员还要做好解释劝说工作,宣传大家一起爱林护林。”他说。

鄢雪松从1987年开始做测报员工作。每到做测报的日子里,十多天不着家已经成为习惯。到远的地方巡山,鄢雪松都寄宿在同伴家或是亲戚家。一旦人的皮肤接触到松毛虫,毛刺便进入皮肤内,拔不出,又痒又肿。1987年,碰上马尾松毛虫大爆发,鄢雪松7天没有回过家。鄢雪松在山上整整治了7天虫,回到家后,身上找不到一块好肉。

30多年来,8位测报员从未发生一次误报、漏报、每个数据都准确、真实,及时挽回损失,为衢江林区事业默默奉献着。

猜你喜欢
林农测报衢州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衢州烂柯山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分析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衢州风物志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