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出版翻译

2015-01-05 00:18翟香荔
出版广角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译本异化跨文化

翟香荔

对异语文化间的传播来说,它属于跨文化、跨语言性质的传播,务必要借助出版翻译方能完成。准确地来讲,假如不存在出版翻译,就不存在异语文化间的融合、交流以及发展。剖析中国和外国在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演变过程,从印度佛教实现了西土东传到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再到盛行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现象,都很好地表明了出版翻译活动在促进社会历史文化演变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一、跨文化视域下的出版翻译功能地位

全球范围内有着较长时期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在有文字可资参考的发展历程中,古巴比伦的相关法典中记录着关于到国外购置奴隶的相关规定;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各国民众的友好交流过程。当今世界中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空前的。具备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起来,彼此了解、学习以及交流,这种背景及时促成跨文化交流学(也可以称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出现和发展,更好地破解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获得高效率的交流和沟通,提升交流水平和层次。

和同文化交流不同的是,跨文化交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双方的文化共享性比较差,前者指的是人们体现出相同的文化特征以及背景,即他们在同一客体方面拥有和给予相同的编码;二者的基本区别是同文化交流的双方共享共同的文化,但是跨文化交流的双方却具备着有一定差异的文化背景,双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认知以及规范体系,而且它们在物质产品、社会组织、非语言以及语言的符号系统方面也有相当程度的差异,也就是文化共享性比较差。在双方开展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运用了不一样的语言编码模本,语言符号编码的差异表现在下列方面:

第一,编码的性质和发音有差异。对于出版翻译来说,在文本的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编码的性质和不同语种的发音差异。比如,以苹果为例,中国人以及英国人分别将其编码为“苹果”以及“apple”。

第二,同词不同意。比如,“You should talk to my uncle”,这句英语非常简单,然而汉语读者却搞不懂uncle到底指的是伯伯、叔叔、姨夫还是舅舅等。

第三,共有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比如,在中国形容女人温柔时会说“她像一只猫似的”,然而英国人却理解为这个女人爱骂人,而且脾气大。这种差异是因为中英文化中对“猫”所赋予的内涵不同。中国文化在表示成功、喜庆或顺利时习惯用“红色”,然而在英国文化中红色却代表着残忍和血腥。

第四,不同编码顺序的翻译方式。比如,在汉语中早上起来打招呼时都说“早上好”,编码顺序是“早上→好”,但是从英语来看却是“Good morning”,“好→早上”是它的编码顺序。这些有一定差异的不同文化语言符号编码阻碍着更进一步的跨文化交流。为了破解这些难题,顺畅地开展跨文化活动,出版翻译工作者就出现了,他们既熟悉彼此的文化,也懂得双方的语言。受到全球文化交流形势的总体影响,出版翻译的核心业务就是传播本国文化以及引进异域文化,从而为人们消解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提升处在不同地域、社会以及文化背景中的民族以及国家的沟通和交流。

从此种层面来讲,只有借助出版翻译才能进行文化传播,出版翻译成为跨语言、民族以及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种基础条件对文化传播的效果起到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在出版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沟通以及共存,融合以及发展不同的文明。除此之外,假如在出版翻译过程中单纯地注重语言等值,获得不同语言的等值转换,就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出版翻译属于跨文化性质的交流活动,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是不同文化间的深层转换,貌似忠实的出版翻译活动存在着发生冲突和形成矛盾的可能性。因此要对译者的地位进行重新界定:译者在出版翻译过程中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要精通两种文化,将译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使源语言文化中的相关含义在目标语言的接收空间以及文化语境中重生,注重在文化交流层次中的意义对等问题。

二、跨文化视域下提升出版翻译传播功能的途径

对外文化中的“文化”是广义词,它涵盖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囊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诸多方面获得的辉煌成就,也包括人们当前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因此笔者所研究的文化、文本存在着广义性,它指的是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印刷文本、电子以及视听产品。

第一,注重文化传播的内容,以信息类为主的文本翻译。此类文本中涵盖相对较少的文化负载词汇,它的主要语篇功能在于传递源语言概念性或者指示性方面,以清晰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知识、事实以及观点,如有必要则采取明晰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中要注重相关主题或内容,不能只关注语言形式。这意味着,只有运用归化翻译策略,它才能很贴近传播学所研究的“可读性”以及“接近性”原则。这就意味着,译者的行文风格要吻合样本的表达习惯、认知水平、思维习惯以及审美趋向。部分情况下为了实现译本的既定目的以及功能,需根据要求适当地调整、改写以及删减习惯内容。

第二,文化负载类文本的翻译。文化负载类的相关文本的文化内涵较为深厚,或具有一定的语言美学特点,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形式和内容,确保样本具备较强的可读性,尽可能运用异化策略,将汉语言的文化异质性以及特质传达出来,译本自身的文化身份得以保留,完成了译本的文化传播目标和功能。与信息类文本的受众不同的是,此种文本的受众者在阅读时对异族文化存在着相当的阅读预期,大多数属于主动的阅读行为,它为适度异化翻译提供了前提。然而文学译作的受众群体涵盖两种:首先是包括文学爱好者以及研究者在内的严肃读者,其次是大众读者,他们更注重消遣。为获取更多次数的跨文化传播机会,要分析受众和翻译目的的区别,将相同文本翻译为适用于不同受众的译本,从而更好地吻合各种受众的阅读需求。适度异化翻译是实现此种翻译目标的良好策略,它能够更好地确保源语的文化以及语言中的异域性特色。

总而言之,无论是异化译本抑或是归化译本,只要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提升对外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均可被认为是好译本。比如翻译界经常援引《红楼梦》这个翻译案例来对比和讨论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笔者认为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ADream of Red Mansions属于异化翻译的杰出作品,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属于归化翻译的经典之作。这两个译本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各自的作用。受众不同,他们的阅读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他们都能够从所选择的相关译本中领悟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球村”中的“村民们”也有着更为便利和频繁的交往和沟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的交往和沟通在迅猛增加,当前紧密的跨文化交流是非常主要的特征之一,在跨文化活动中出版翻译的作用和地位更为显著和关键。在研究和探讨出版翻译时坚持跨文化交流学视角,能够很好地挣脱语言学派孤立地研究、和社会意识形态相脱离的分析方法,高度分析和把握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要素对出版翻译方面的影响,将相关工作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出版翻译研究的水平。

猜你喜欢
译本异化跨文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