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博
摘 要 如今,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等新闻载体的增多和发展,使得信息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每天都从这些媒体获得来自世界各地范围内的消息。然而在信息传播方式、速度提升的同时,新闻媒体自身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底线不断被众多商业媒体打破。真实性,不仅仅是对新闻工作者专业性的考量,同时也是对传播者道德伦理上的要求。新闻真实性的研究一直是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记者对真实负责,不仅仅关系到自己,更关系到责任、信任和未来。
关键词 新闻;真实;记者;责任;信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15-02
1 真实与责任
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不仅有相当大的自由权和主动权,同时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所有的职业都有其道德规范,都要考虑其所承担的责任,新闻事业尤为如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完全为他的、为社会的、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职业。因此,记者必须对从事职业负责、对新闻负责、对社会负责。
新闻的本源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马克思认为,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毛泽东主张新闻要讲真话,要如实报道战果、成绩和灾情。记者作为新闻的制造者,必然具备很好的真实意识,这种意识决不容忍也不允许新闻报道中任何理由的“失实报道”或弄虚作假,不允许道听途说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其与虚假新闻之不相容犹如水火之不容;犹如正常人之于毒品,之于“爱滋”。
王芸生曾经说过“真实地记出你所见到的事,勇敢地说出你心里的话,可以无愧为一个新闻记者了”,我想这里强调的也正是新闻记者的责任。敢说、敢做、敢担当;敢记、敢言、敢负责,这是一个记者应持有的态度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新闻的本质在于真实,真实的根本就在于传播者自身要光明磊落,不容丝毫的假借,也不容有丝毫的含糊。
记者作为社会的舆论引导者,必须要做到负责任地传播真实,一旦传播虚假信息,引起的后果无法想象!之前有关“内地小孩香港街头小便”的消息,开始就是因为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传播了带有虚假信息的新闻并附有主观的评论,严重误导了民众的心理走向,使矛盾激化,到最后甚至发酵成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一场舆论战,不仅仅破坏了港陆之间的和谐安全,也给她的记者生涯抹上了污点。所以,主观地去刻画一些并不真实的“真实”,会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偏差,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而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媒体必须坚守自己的职责,做良心传播者。
同时,新闻工作者有权利监督社会中的不法行为,但无权凌驾于社会一般道德规范之上。作为新闻传播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钱、只唯实”,如果没有正直的品行,没有坚持原则的信念,就难以完成记者的职责。
2 真实与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一个虚假的人交心。新闻也是如此,媒体的公信力就建立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互相给予真实的基础之上。
新闻的有效传播必须以读者的信任为基础,而信任的产生,则取决于真实。如今,翻开微博、微信等新闻聚集地,到处充斥着各种假新闻。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一经放出,必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而这些假新闻,在欺骗群众信任的同时,也在一点一点在扼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使得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如此下去,整个新闻传播业势必土崩瓦解。对受众来说,在对媒体信任的前提下,对媒体的印象是:媒体就是真实的传播者,是完全值得我们信赖的。假新闻的危害之所以大,就是因为在公众的心里,媒体报道的是事实,所以虚假新闻也就成了受众心中的真实,当受众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那信任的前提就没了,以后即使报道真实新闻,也无人信赖,由此可见危害之大。
我国著名的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先生曾经也极其强调自虐文的真实性,他说“只有真实,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确立自己的威信,人民才敢于把报纸作为指导自己生活的依据”。如果传播者不负责任的去随意传播虚假信息,欺骗群众信任,那么狼来了的故事就会在他自己身上上演,作为记者,必须要明白“信任不是信用卡,刷爆之后,没有补救的余地”,传播者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去对待接收者,不应该有那种高高在上的骄傲,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人皆为传播者,原来记者独享信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群众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那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记者之所以区别于普通传播者的特质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坚守真实。因为专业就意味着真实,普通人可以随意传播自己所认为真实的东西,而记者必须传播真的真实的东西。只有坚守真实,才能获取信任,一切都建立在群众的信任之上,有信任才有权威,有权威,你传播的信息才能为大家所接受,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它的经营应该指公信力的经营。媒介的基本生存手段就是通过信息的双重售卖获取利润。但这种售卖显然不是简单的版面寻租,其前提仍然是保证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公信力和权威性是媒介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旦消解,媒介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依托。媒体如果视公信力为儿戏,最终势必失去受众的信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也随之繁荣,媒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媒体若想在芸芸众生中站得住脚跟,最重要的就是坚守真实,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信任。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提高公信力,才能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准确,准确,再准确些”是普利策曾经说过的他对新闻的追求。我认为,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最大限度地走近事实,离事实“近些,近些,再近些”。因为有真实才有信任,谎言之下的信任是脆弱的,真实之下的信任愈久弥坚,但是人们却不断在打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令信任的城堡变成一座
废墟。
3 真实与未来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交流是必须的。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会通过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大到世界范围内的时政消息,小到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新闻对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到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作为新闻的传播者必须抱着负责任的态度,为受众传递最真实的信息,为受众的人生负责,这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在文明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都关心着我们的祖国,并且渴望为她做点什么,我们迫切的想知道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想和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媒体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将我们和国家联系起来,让我们随时都能知道她出了什么状况,为她分忧解难。而作为桥梁的媒体,则拥有着巨大的责任,那就是传播真实,因为,随便的一条新闻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有可能引起群情激奋、社会动荡。媒体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定,坚守真实,不仅仅是为自己负责,更是为国家负责。
对于每个人来说、价值观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只有源源不断地接受正能量,才能成为一个阳光的人,如果整天生活在虚假和压抑之中,则很有可能酿成巨大的悲剧。记者作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在报道中,必须要抛开偏见,全景地展现真实,不添加自己的主观意愿!这虽然限制了记者的主观立场,但却能让新闻不被“添上”有倾向的色彩。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要做到客观性是很艰难的,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来,人们想要报道什么事情,这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必然会有报道者智力的介入。”记者必须坚持公正,用这个去弥补客观性的缺憾!
媒体必须时刻牢记自己不是司法者,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众生。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传递事实而已。媒体必须养成扎实、严谨的采访作风,认真、负责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受众的未来负责、国家的未来负责。
4 结论
在这个浮躁并缺乏信任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并渴望真实的力量。但是,我们也都下意识的被“现实”所诱惑。如果背叛真实,自然不能逃脱“真实”的惩罚。作为新闻传播者,记者做的不是躲到真实的象牙塔里面无力地呼喊,而应该走入现实,传播真实,让我们的接收者真正享受“真实”带来的好处,感受真实的力量。“向虚假报道说不!”,应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掷地有声的承诺。
参考文献
[1]张炜.牢记新闻记者肩负的责任.中国宁波网,2009.
[2]翟正荪.新闻真实性断想.人民网-传媒频道,2009.
[3]翟正荪.新闻的真实与记者的真诚.法治与社会,2008(10).
[4]佚名.真实的力量.北青网,2012.
[5]海伦·托马斯.民主的看门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