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屏
摘 要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是高校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力量。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既是高校组织发展的需要,也是基层管理人员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笔者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法的选择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方面对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对现实培训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基层管理人员 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高校基层管理人员
高效的管理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一所高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同样需要一流的管理。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事务,而管理则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
高校中的基层管理人员是指分布在各个机关部(处)及院系的科、室等一般职能部门中从事具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他们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是高校运行和发展的具体践行者,发挥着高校组织功能最终实现的作用。具体来讲,基层管理人员即在高校中聘用在管理岗位上的科级及以下的工作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实施效能。虽然基层管理人员从事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的基础管理工作,如文件收发、信息登记、会议组织等,但正是由于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承担了最基础的、事务性的行政工作,才有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决策的有效实施,才有了高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2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2.1 高校组织发展的需要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菲利普·阿特巴赫认为:“大学的管理正在变得日益复杂,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趋复杂,对大学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已成必然。没有接受过管理培训或者对管理工作没有兴趣的业余工作人员将不再胜任管理一所现代化的大学。”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学校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同时,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2013年4月,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党[2013]7号),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办学治校骨干队伍。
只有加大力度做实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掌握高校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强其对高校发展决策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才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切实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和高校的整体发展。
2.2 基层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于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着强烈的期望。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参加教育培训是高校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现实渠道。
此外,基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参加系统的教育培训,掌握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而获得组织的认可,从而为基层管理人员的岗位晋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充分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2.3 实现情感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
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更是对员工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教育培训是对高校管理人员情感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基层管理人员有着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可以极大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加强不同院系、不同部门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从而满足其情感上的归属需求。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将基层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期望与高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为个人的提高和发展提供服务。
3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规划设计
3.1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才能明确培训对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合理选择培训方式,才能实施真正有效的培训。
首先要针对基层管理人员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其参加培训的要求及期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整理分析,根据基层管理人员的切实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培训计划设置完毕后需再次征求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是否需要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同样,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对于培训的满意度及进一步的建议,便于及时完善教育培训工作。
3.2 培训内容设置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基层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及岗位特点,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因人而异,按需培训,科学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
所谓分级培训是指针对基层管理人员自身水平的差异分别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如岗前培训,即是针对新聘人员(包括新入职管理人员和校内其他岗位新转入管理岗位人员)组织的培训,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岗位工作。
所谓分类培训则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所在部门职能不同而开设对口的专业培训课程。基层管理人员分布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组织人事、党务宣传、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后勤管理等等诸多职能部门当中,各个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业务体系。因此,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要区分基层管理人员所在的不同部门和岗位,针对其科室业务和岗位职责分类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endprint
培训内容应涵盖高等教育相关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具体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类、业务技能类和素质拓展类三个板块。(1)基础理论类一般包括高校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本校的历史与文化、学校运行的主要政策等内容,如高等教育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校史校志、学校现行的重要文件等。(2)业务技能类分为通识性课程和专业类课程。通识性课程一般包括文秘与应用文写作、办公礼仪、外事接待、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及沟通技巧等;专业类课程则是指各职能部门具体业务相关的培训课程,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基建规划等。(3)素质拓展类课程则可以相对灵活而丰富,如职业生涯规划、领导科学与艺术、人文修养、情绪管理、爱情与婚姻、孩子的教育与培养等。
3.3 培训方式的选择
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培训内容的实现形式,是保证培训实效性的重要条件。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应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培训不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而且基层管理人员不同于专任教师,需要全天制坐班,工作任务繁重,这就对在职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培训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探索和挖掘教育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采取认可度高、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应以在职培训为主,学位教育为辅。在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背景下,鼓励和提倡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适量安排攻读学位教育。在职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引入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培训方法,加强与相关高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集中学习可以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专题征文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主题发言、角色模拟与体验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训期间还可以适当穿插座谈会、餐会等活动,搭建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沟通思想、交流工作的平台。
在线学习是集中学习培训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用网络开展培训工作,受训人员可以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有效解决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高校可以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搜集网络培训资源,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就有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平台,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自主开发校内网络培训课程。但同时在线学习的自由灵活度高,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的培训组织与管理,以保证培训的有效实施。
实践锻炼可以促进受训人员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切实累积工作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集中学习培训之外,分批次选送基层管理人员参加考察学习、社会调研、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实践培训活动。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到外单位进行观摩调研、挂职锻炼,同时鼓励高校内部的交叉任职和轮岗锻炼。
3.4 培训结果的考核
培训结果的考核,是对基层管理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考核与检查,督促受训人员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检验培训工作的效果,也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受训人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收获及其在工作中行为的改进效果等,考核的方法则可以采用笔试测验、专题座谈、调研报告、挂职总结、轮岗鉴定、技能操作、工作模拟等多种形式。提倡学习培训与工作研究相结合,每期培训班均应形成专题报告或其他工作研究成果,以便于进行信息参考和经验推广。
考核结果需配套相应的激励反馈措施。建立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档案,将考核结果记入受训人员培训档案,培训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4 需要注意的两点事项
4.1 部门联动,有效组织 (下转第61页)(上接第24页)
一般来说,培训的负责部门是高校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负责整个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和管理培训档案,负责培训经费的管理,提供各种培训咨询和服务等。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和院系组织中,工作范围涉及高校各项业务的开展,因此具体培训工作的实施需要各相关单位的协助和支持,尤其是业务技能类的专业培训更是需要各系统分管部门来承办,如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校办公室等等。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与人事部门一起合力办好这项培训工作。
4.2 培训经费“跟着人走”
高校应根据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需要,划拨专门的培训经费,切实保证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培训经费“跟着人走”的使用方式,尝试将培训经费落实在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身上,保障每一个受训人员培训经费的刚性投入。同时,培训负责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全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目前来看,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需继续探索开展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实现应训尽训,全员培训。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党[2013]7号)
[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党[2010]3号)
[3] 潘云,刘婉华,谢飞.高校教育职员培训制度研究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79-82.
[4] 邱海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2):115-118.
[5] 王进才.高校基层教育职员培训体系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6] 申才能.ZN大学机关管理人员激励体系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7] 陈志军.上海高校非领导职务教育职员激励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8] 葛秀珍,钟兰芳.关于开展高校管理职员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5-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