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问津
清晨,当城市还未苏醒,他们就已经出现在大街小巷,满地的落叶被一一扫尽,辛勤的汗水滴在了路面,天还没放亮,这座城市却扮靓了。他们就是城市里最平凡、最不可或缺的“美容师”——环卫工人。
年初的一天,记者在成都清泉街道就结识了这样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周开云,通过交谈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的声音,更多地了解环卫工人这一特殊群体。
随着小寒的到来,成都的冬天显得越发的潮湿寒冷。早上6 点,天空还是一片漆黑,道路上几乎看不到多少行人,路灯照在空旷的街面上,多数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而家住金牛区互助村的周开云此刻便已准时赶到他负责的路段,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周开云今年已满62岁,是金牛区清泉街道办事处所属的“凹凸环境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的一名员工。虽然已超过了正常的退休年龄,但为了能挣一份工钱,他依然十分珍惜这个工作岗位。
路灯下,可以清晰地看见周开云穿着肥大的印有“凹凸环境”字样的工作服,里面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线衣和背心。
他骑着公司给他配备的电动三轮垃圾车来到清泉街道金瑞路段,刚到路口,周开云便在路边停好三轮车,接着又从垃圾车上取下一把大扫把和一个簸箕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垃圾车上的一把大夹子、一把扫把、一个簸箕、一捆垃圾袋就是周开云每天美容城市所需的“武器”。弯腰,拿着大扫把,低头,沿着街道,一边扫,一边走,在安静的清晨,扫把扫过地面带来的沙沙声,规律而清晰,老远都听得到。据周开云介绍,他每天的工作内容除了早上清扫路面外,还要对清扫干净后的路面进行保洁工作,以及把自己所负责路段范围内所有垃圾桶中的垃圾“搬”到他的三轮垃圾车里,最后再将这些垃圾倒进公司所指定的垃圾场内。
在周开云的忙碌中,不知不觉天已经大亮,周开云的清扫工作也随着路旁最后一堆垃圾倒入垃圾桶内而结束了。此时,已经早晨9点,大街上早已人潮涌动,来来往往,神色匆匆的行人,让整条街道也变得热闹了起来。据周开云介绍,在早晨第一轮的清扫工作完毕后,接下来的时间就都是保洁,也就是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内让打扫干净的路面随时保持清洁。此时,周开云已经将之前扫地所用的大扫把放回了垃圾车里内,随即取出了车上的长夹子和塑料垃圾袋开始了自己的保洁的工作。“保洁时候主要就是捡路面上新出现的垃圾,这时候这把长夹子就是最好的工具,因为夹子很长又是尖头的,像是草丛中、地缝里很多细小的垃圾,手伸不到的地方这把夹子都可以做到,这样就会捡得更干净。”话音刚落,周开云便熟练地把夹子伸进了路边的一处缝隙中将残留在缝隙中的烟头夹了出来,扔进了垃圾袋里。
“我做环卫工人已经快五年了,一直是负责金瑞路上这条长近4公里,宽约10米左右的路段,每天就在这条路上来回转,除了两边的人行道外,中间的车道、绿化带都是我要负责的范围。”周开云告诉记者,保洁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时都会有新的垃圾产生,两边人行道上来回的路人、路边摊所产生的各种垃圾以及车道上从车窗内“飞”出来的垃圾,甚至草丛中所隐藏的宠物的大便、枯树叶、烟头纸屑等等都是周开云保洁时需要清理的目标。
同时记者在与周开云的谈话中了解到,他所在的环境公司的清扫保洁考核制度是严格按照市环卫局所提出的标准执行,必须做到每天普扫两遍,全日保洁,达到“六不”、“六净”的标准。(即:不见积水、不见积土、不见杂物、不漏收堆、不乱倒垃圾和不见人畜粪;路面净、路沿净、人行道净、阴井口净、树坑墙根净、果皮箱净。)其路面、绿化带、人行道要见其本色,清扫保洁率必须达到100%。“新的垃圾随时都会出现,我必须随时警惕观察,只要发现有垃圾便快速处理掉,公司每天都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检查,要是被查到路面不干净或者有垃圾,便会从我们当月的工资里扣20到50元不等的罚款。”周开云说到,自己在中午十二点后就可以休息了,下午有其他的同事过来接班,到了晚上六点他便又再出来工作,直到十点半下班后回家,五年来从未间歇。
在休息间隙,周开云告诉记者,他没啥文化,也认不得几个字,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撑起一个家,哪怕这是一个在别人眼里不起眼、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也很是满足。
“虽然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每个月也领1000多块的养老金,但是这点钱远远不够养活一家人,多一份收入也就多一份希望。”周开云告诉记者,尽管这份环卫工作每月工资不到两千,但这是全家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他非常珍惜这份额外的收入。2003 年一场车祸让周开云的儿子失去了左腿,原本身强力壮的他因为这场变故而丧失了劳动力,现在在家附近找了一份网管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周开云的妻子又因为双肾结石住院,摘除了身体里的一个肾,加之上了年纪,也就没有再外出找工作,留在在家中负责照顾已年满86岁,瘫躺在床的老母亲。
说起自家的状况,性格乐观开朗的周开云并没有灰心抱怨:“其实家里现在还算不错,至少我们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儿子媳妇都很孝顺,虽然经济压力大了点,但是没钱也有没钱的过法……”周开云说完顿了顿,马上又补充到:“我的儿媳妇很能干的,家里家外都靠她一手操持,儿子腿脚不方便也还是在外挣钱,都很不容易,我就想自己努力多挣点钱补贴家用,让家人都尽量过得好一点轻松一点,更不能让自己成为家里的负担。”周开云坚定的眼神里满是希望。
心中怀有家庭的责任,装满了亲情温暖的周开云每天工作起来很是带劲,哪怕每天都要面对这条已经扫了五年的道路,也毫无倦意;周开云说,他会一直扫下去,直到扫不动才罢手。“除了环卫工,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老板给了我这份工作给我发工资,让我这么大一把年纪的人还能为家里为社会出一份力气,我很满足……”说完,周开云又埋头开始清扫着刚被寒风吹散的一地落叶。
据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调查中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环卫工人总人数已达到5.7万余人,其中50 岁以上达61.7%,60岁以上达到28.03%。同时,据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绝大部分环卫工人在工作期间基本上是风餐“路息”,长期存在着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和如厕难等问题。环卫工人的劳动报酬也大幅低于社会工人平均工资水平,目前环卫工人月薪普遍在1500 元左右,最高也就2000 元出头,与当前成都市社会工人平均工资相比,低于同期社会工人平均工资的50%左右。
记者了解到,为改变环卫工人的生存工作环境,成都市总工会于2014年8月发起了以服务环卫工人为主的关爱户外劳动者的“15分钟之家”的活动,截至同年10月,“15分钟之家”已增至602个,覆盖了主城区全部的78个街道,并已推广到成都市二三圈层区(市)县。此消息一出,对环卫工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让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了期待。
周开云介绍,他所在的片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休息站,“下雨天我都是自己穿着雨衣硬扛,实在不行就去公交车站牌下躲一躲,夏天也一样没什么可以遮挡的地方。更别说热饭、喝水、休息了……是很辛苦,但是没办法,因为我需要这份工作。”在说到自己最希望改变的现状是什么时,周开云心酸地告诉记者,工作上的辛苦他都能扛,唯独上厕所不方便的问题让他很是头疼。“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公司对于我们的考核制度又严格,不容许我们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工作区域,周围要是没有就近的厕所的话,就很不方便。以至于哪怕是夏天我都不敢喝太多水,就怕上厕所……要是这个问题能解决我就太高兴了。”说起自己的心愿,憨厚的周开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走近周开云,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千万个环卫工人的缩影,他乐观积极的心态令人心生敬佩,他质朴的愿望也不免让人有些心酸。
手艺有高低,职业无贵贱。环卫事业是“我为人人”的高尚事业,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工作,就没有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卫生的崭新面貌,证明了环卫工人非凡的敬业精神和不寻常的“手艺”水准。尊重环卫工人,应从尊重他们的职业做起。
近期,“环卫工人”这一特殊群体,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关心,为他们搭建临时休息站、送免费早餐、餐厅为其提供热开水等各种爱心行动的出现,无疑给寒冬中依然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送去了温暖。爱心之举值得赞扬,但一时的帮助恐难长久。只有把政府制度上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有价值,所从事的职业能被社会所认可和尊重,才能真正让环卫工人这一群体舒心、体面地工作。
城市里,像周开云这样的普通的环卫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日复一日地在大街小巷辛勤劳作、默默奉献,为我们创造了优美舒适、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他们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城市因为有“你”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