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2015-01-04 03:12萧婷黄凡杨海涛陆子玑唐明原筝古柱亮陈天龙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夹脊电针肌力

萧婷,黄凡,杨海涛,陆子玑,唐明,原筝,古柱亮,陈天龙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95;3.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 528400)

·临床研究·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萧婷1,黄凡2,杨海涛2,陆子玑3,唐明2,原筝1,古柱亮1,陈天龙1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95;3.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 528400)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针刺疗法;电针;穴,夹脊;运动功能障碍;核心肌力理论;中风并发症;偏瘫

在我国,脑血管意外长期处于高发状态,中风后遗症已成为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过 70%的中风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已成为中风患者日常活动的重要障碍,使其生活质量大大减低。而中风患者由于低位神经先后处于抑制以及兴奋状态,可先后出现软瘫期及痉挛期,表现为肢体肌张力降低或消失,维持约3星期后进入肌张力升高阶段[1]。软瘫期的康复目标在于加速肌张力恢复,诱发主动运动,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核心肌力是指附着于脊柱、骨盆、髋关节等人体纵轴骨骼上的一组肌肉所产生的共同协调的肌力。有研究表明,核心肌力为功能运动链的中心力量,是所有肢体活动的基础[2]。夹脊穴位于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与原气、脏腑之气、气街之气有着功能带的相互作用[3]。解剖上,其主要与竖脊肌有着相互联系,而竖脊肌是产生核心肌力的重要来源[4]。本研究根据核心肌力与夹脊穴的联系,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9±9)岁;平均病程为(30.7±10.9) d;脑梗死15例,脑出血1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69±9)岁;平均病程为(31.2±11.3) d;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的诊断标准[5]和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6],确诊为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经头部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处于 BrunnstromⅠ期,患肢无随意活动;③神志清楚,病情较稳定,生命体征较平稳;④病程为14 d至3个月;⑤年龄<85岁;⑥由家属或本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同意进入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包括活动性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等;②重症肌无力、恶性肿瘤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③恶性进行性高血压;④混合性失语或认知障碍等不能交谈者;⑥不适宜接受针灸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风的二级预防,包括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治疗基础疾病、定时翻身拍背、定时吸痰、预防肺部感染、预防褥疮发生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2.1 对照组

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第2版,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合谷、曲池、手三里、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血海、丰隆、阴陵泉。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百会、内关行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 min;三阴交、足三里行提插补法,余穴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取双侧T1-12及L1-5夹脊穴[7]。75%乙醇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0 mm×40 mm毫针稍向内斜刺0.5~1寸,避开横突,以得气为佳。针刺得气后,选择患侧T1和T5、L1和L5夹脊穴连接KWD-808I型电针治疗仪,取连续波,频率为5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标准,留针30 min。

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 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8]。<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100分为正常。

3.1.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100分为自理;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生活基本自理;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生活需要帮助;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生活依赖明显;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依赖。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9]中的病类诊断标准评分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总例数-无变化-恶化)/总例数]×100%。

基本恢复:改善率≥81%,评分<6分。

显著进步:改善率为56%~80%。

进步:改善率为36%~55%。

稍进步:改善率为11%~35%。

无变化:改善率为0%~10%。

恶化:改善率<0%(包括死亡)。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效能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8.24±12.23 69.32±11.331)2)对照组 30 39.12±11.59 62.31±10.111)

3.4.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8.25±14.24 73.45±18.531)2)对照组 30 36.25±15.42 52.16±16.27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恶化患者。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7%,对照组为 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30) (n)

4 讨论

中风软瘫期是根据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于BrunnstromⅠ期的症状而定义的,中风患者由于中风后脑断联休克作用,即中风后出现的与损害部位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表现为瘫痪肢体的肌张力降低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和尿潴留等,持续一段时间后转为痉挛性瘫痪[10]。而中风软瘫期和急性期在时间上有着相当部分的重叠,软瘫期的康复往往被推迟或不被重视,使患者软瘫期延长,拖延康复进程,加之软瘫期常并发生肢体肿胀或水肿,易造成肢体皮肤破溃等。故此期应加强康复,加速肌张力恢复,诱发主动运动,使患者尽快进入 BrunnstromⅡ期,为进一步的肌力恢复提供基础。

夹脊穴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夹脊穴循行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11-13],《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考“膂”乃脊柱两旁的肌肉,挟膂、挟脊实际上均指脊柱两旁,督脉之别和膀胱经皆挟脊而行,二者有交贯关系;此外,夹脊穴与原气、脏腑之气、气街之气有着功能带的相互作用[3]。从解剖学来看,“膂”由竖脊肌等组成,而脊柱两旁的肌肉是产生核心肌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核心肌力为功能运动链的中心力量,是所有肢体活动的基础[2]。核心肌群神经支配来源于双侧锥体束,具有恢复正常功能的生理基础,从而保证躯干动作与肢体动作间形成线性力量传递,进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核心肌力的提高能加强四肢运动控制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力量,提高四肢肌肉收缩效能[14]。

根据核心肌力理论,竖脊肌是产生核心肌力的重要来源,加强核心肌力的训练有助于中风软瘫期患者的康复,然而目前核心肌力的锻炼主要依靠患者主动训练或者需要协助者帮助患者进行锻炼,这对于软瘫期患者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发挥竖脊肌的作用对于软瘫期患者来说是一项难题。本研究根据针灸经络理论和核心肌力理论,通过针刺夹脊穴加用电针增强针感,持续刺激,证明电针夹脊穴有助于竖脊肌发挥核心肌力的作用,进而促进中风软瘫期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通过电针夹脊穴,对夹脊穴施加强刺激,使针感循膂传散,汇督脉及膀胱经之阳气,使气血旺盛,经脉得以充盈及濡养,使瘫痪的肢体逐渐恢复正常;同时通过对背部竖脊肌等肌肉的持续刺激,增强核心肌力,强化功能运动链的作用,加强四肢肌肉收缩力量及运动控制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综合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障碍的康复治疗有着促进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4.

[2]Akuthota V, Nadler SF. Core strengthening[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4, 85(3):86-92.

[3]崔承斌,王京京,吴中朝.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关系论背俞功能带[J].中国针灸,2005,25(7):483-486.

[4]王伟,王杨,胡西,等.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2):152-15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7]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2.

[8]邝伟川,刘悦,黄凡,等.不同针刺法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疗效比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 195-196.

[9]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19):55-56.

[10]Maurice Victor, Allan H. Ropper. Adams and Victor.sPrinciples of Neurology [M]. 7th Ed,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9.

[11]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

[12]秦鹏,高其芳.颈椎夹脊穴深刺为主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117-118.

[13]李浪平,朱婵,李传明,等.颈夹脊穴注射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67-570.

[14]梁天佳,吴小平,龙耀斌,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3-356.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in Treating Motor Dys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During the Flaccid Paralysis Stage

XIAO Ting1, HUANG Fan2, YANG Hai-tao2, LU Zi-ji3, TANG Ming2, YUAN Zheng1, GU Zhu-liang1, CHEN Tian-long1. 1.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2.Guangdong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95,China; 3.Zhongsh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ccording to core myodynamic theor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in treating motor dys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during the flaccid paralysis stage.MethodsSixty stroke patients in the stage of flaccid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3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in addition.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 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were coun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FMA score and the MBI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FMA score and the MBI scor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6.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Electro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limb function in the flaccid paralysis stage of stroke.

A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s, Huatuo jiaji; Motor dysfunction; Core myodynamic theory; Stroke sequelae; Hemiplegia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3.0194

1005-0957(2015)03-0194-03

2014-09-29

萧婷(1989 - ),女,2012级硕士生

黄凡(1969 - ),男,主任医师,E-mail:13423670297@126.com

猜你喜欢
夹脊电针肌力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