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

2015-01-04 07:31方斌豪陈筱琪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6期
关键词:神志对症西医

方斌豪陈筱琪

(1.浙江省衢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浙江 台州318000)

中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

方斌豪1陈筱琪2

(1.浙江省衢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浙江 台州318000)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辨证疗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外感惊风和湿热惊风进行中医针刺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惊厥复发率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前体温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30 min,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15 min和60 min时体温,差别不大(均P>0.05)。结论西医常规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加快高热、惊厥症状的消失,降低复发率,且避免了内服用药的副作用。

小儿高热惊厥 西医 中医 针刺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急症,属于一种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性惊厥,据统计其发生率在小儿中占3%~4%,6个月至5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中以9~18个月为高峰发病年龄[1]。高热惊厥多有复发倾向,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全身肌群强直或阵发性痉挛、牙关紧闭、口唇发绀、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如长时间惊厥或反复发作,易导致脑损伤或残疾[2],影响患儿一生。西医治疗小儿高热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有效预防措施。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安全可靠、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标本兼治,临床常见手法有针刺、拔罐、刮痧、敷贴、推拿等[3]。本研究采用中医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小儿高热惊厥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提出的《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和治疗的建议》[4],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参照《中医体质学》[5];年龄≤6岁;临床资料完整可查;患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对治疗方案知情并同意。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性严重疾病;体温低于38.5℃;内分泌、水/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症、中毒品等伴发的惊厥;由先天性代谢异常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惊厥。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病例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5.20± 3.20)岁;发作次数1~5次,平均(1.80±0.80)次。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8个月至6岁,平均(1.70±0.80)岁;发作次数1~4次,平均(1.7±0.5)次。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迅速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给予吸氧,物理降温结合药物降温,采用鲁米那或安定静脉滴注控制惊厥,鲁米那剂量3~6 mg/kg,安定剂量0.3~0.5 mg/kg,酌情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降颅压,对症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辨证治疗[6]。外感惊风:合谷、太冲、大椎穴,捻转泻法,强刺激;十宣穴,点刺放血;人中穴,雀啄法向上斜刺。湿热惊风:中脘、人中、合谷、内关、丰隆、太冲、神门、曲池,提插捻转泻法。体针留针时间20~30 min,且留针期间间隔3~5 min施术1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惊厥控制情况,包括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住院期间复发及随访1年复发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体温变化,评价高热控制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惊厥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

表1 两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与神志恢复时间比较(min,±s)

表1 两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与神志恢复时间比较(min,±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下同。

组 别 n 惊厥持续时间 神志恢复时间观察组 3 8 1 . 1 0 ± 0 . 2 0△△1 . 2 0 ± 0 . 5 0△△对照组 3 8 2 . 8 0 ± 0 . 7 0 4 . 5 0 ± 0 . 8 0

2.2 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惊厥复发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惊厥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

表2 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惊厥复发率比较n(%)

2.3 两组高热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体温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30 min,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15 min和60 min时体温,差别不大(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5、30和60min体温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5、30和60min体温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3 0 m i n治疗6 0 m i n观察组 3 7 . 5 0 ± 2 . 4 0△3 7 . 5 0 ± 2 . 4 0对照组 3 8 . 8 0 ± 3 . 2 0 3 7 . 7 0 ± 2 . 8 0 n 3 8 3 8治疗前 治疗1 5 m i n 4 0 . 2 0 ± 1 . 6 0 3 8 . 5 0 ± 2 . 2 0 4 0 . 0 0 ± 1 . 5 0 3 9 . 2 0 ± 2 . 5 0

3 讨 论

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易复发,如未有效控制,易引起脑缺氧,形成不可逆脑组织损伤,甚至致残致死[7]。西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全,大脑皮层细胞神经元树突尚未成熟,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差,兴奋性冲动易发生泛化[8]。发热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高热状态下神经功能紊乱,致使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当体温升至一定程度使大脑反复放电超出一定限度,临床上便表现为惊厥反应[9]。也有研究认为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毒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影响脑组织功能进而引发惊厥[10]。西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通过降颅压、抗感染、镇痛、降温、吸氧等综合疗法改善症状,但疗效有限。尤其在惊厥复发的预防方面仍无较满意方法。

小儿高热惊厥属中医学“急惊风”范畴,具有起病迅速、形证有余的特点,属阳、属热、属实[11]。《活幼口议·小儿惊风痰热四证》中将急惊风分为痰、热、惊、风4种证候[12],高热惊厥的病机即与该4种症候相关,《幼科铁镜》指出“热盛生风、风盛生痰、痰盛生惊,此贼邪逆克必至之势”[13],明确了四种证候的内在联系。急惊风主要与外感时邪、痰热内蕴、暴受惊恐有关,痰、热、惊、风为急惊风4大主证,因而治疗上中医以豁痰、清热、镇惊、息风为主要治法[14]。“儿科医圣”钱乙提出了“急惊合凉泻”的原则[14],后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急惊风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外感惊风和湿热惊风。外感惊风也称感冒夹惊,是因外受风邪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息灭风开窍为主。针灸取合谷、太冲、大椎穴,行捻转泻法降热祛风;十宣穴为手部十指尖端,点刺放血可治疗癫痫、癔病、昏迷、惊厥、高热等;人中为调和阴阳、醒神开窍、解痉通脉、镇静安神的要穴,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穴位[15]。湿热惊风因感受暑邪所致,表现为体温骤升,针灸取中脘、人中、合谷、内关、丰隆、太冲、神门、曲池等穴,提插捻转泻法用针,可清热解表、开窍泻火、理气化湿。

本研究结果示,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加针刺治疗的患儿惊厥消失快、神志恢复早,体温下降较迅速,尤其治疗30 min时明显,并且惊厥复发率低。众所周知,高热患儿体温越早控制,对提高预后、减轻脑组织损伤越有利,惊厥反复发作是致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不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患儿远期疗效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证实了中医针刺与西医对症结合治疗标本兼治的特点。

综上所述,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加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加快高热、惊厥症状消失,降低复发率,避免了内服用药的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 杨素敏,陈铁虎.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33-35.

[2] 林梅芳,韩天娥,姚桃金.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647-648.

[3] 魏理珍,许丽.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J].中医学报,2012,27(1):85-87.

[4] 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4-1245.

[5]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125.

[6] 周青雯.小儿热性惊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附156例病历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7] 王玉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45-147.

[8] 孙淑娜.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93-95.

[9] 杨秀燕.热性惊厥的诊治最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30-432.

[10]Scantlebury MH,Gibbs SA,Foadjo B,et al.Febrile seizures in the predisposed brain:a new model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J].Ann Neurol,2005,58(1):41-50.

[11]桑勉,张鹏,杨冬妹.小儿高热惊厥中医证治体会[J].中医学报,2013,28(7):1078-1080.

[12]黄谦峰,黄得尚,黄惠玲.高热辨证论治规律探讨[J].世界中医药,2009,4(2):115-118.

[13]黄丽先.中药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2,32(11):1565-1567.

[14]宋·钱乙著,净孝忠编集.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74.

[15]杜洋,刘盼功,赵晓峰,等.人中穴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影响因素的述评[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954-956.

R246

B

1004-745X(2015)06-112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6.067

2015-02-28)

猜你喜欢
神志对症西医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四种中药茶 对症助消化
简单搓搓可养生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打碗碗花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养心重在养神志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