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春辉 奇 龙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799)
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戚春辉 奇 龙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79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伴顽固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减轻、体征改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力衰竭分级转轻、N端前脑钠素(NT-pro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一氧化碳(CO)、心脏指数(CI)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二类瓣血流最大流速(A)的比值(E/A)等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提高疗效。
参附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 顽固性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病理生理表现为正性肌力减弱,心腔扩大,偶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由于该病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上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当前治疗上主要纠正心律失常和改善患者心力衰竭。发病早期患者多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尚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当DCM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甚至低血压时上述药物的使用则明显受限。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衰)定义为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对症的常规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心力衰竭的程度和临床症状未能得到改善甚至逐渐加重恶化者。当DCM患者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时其死亡率更高,本研究目的即为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治疗DCM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本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选取120例DCM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标准符合DCM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标准[1],心功能分级标准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标准;排除各种明确心脏疾病患者,如先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各种继发性心脏病患者及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120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5~85岁,平均63.00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Ⅲ级者31例,Ⅳ级者29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44~87岁,平均62.70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Ⅲ级者28例,Ⅳ级者32例。治疗前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规范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包括使用强心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扩血管药物,同时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吸氧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参附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注意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等。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做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常规检查。临床疗效参考标准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3-5]。痊愈:患者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下降>2/3。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下降2/3~1/3。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下降<1/3[6]。心功能疗效标准如下。治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显效: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以上,但未达到Ⅰ级标准,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个级别以上,而未达到Ⅰ级,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改善。无效:心功能水平提高不足1个级别及心力衰竭未能控制,加重或死亡[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 0 2 7 . 9 1 ± 3 . 3 1 9 . 7 8 ± 2 . 1 7*△对照组 6 0 2 7 . 1 4 ± 3 . 1 1 1 6 . 1 0 ± 2 . 0 4*
2.2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比较n(%)
2.3 两组N端前脑钠素(NT-proBNP)及心功能参数比较 见表3。两组NT-pro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一氧化碳(CO)、心脏指数(CI)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二类瓣血流最大流速(A)的比值(E/A)等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参数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N T -p r o B N P(p g / m L)L V E F(%) S V(m L)C O(L / m i m)C I(L / m i m · m2) E / A观察组 治疗前(n = 6 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6 2 0 . 9 ± 1 1 6 . 9 0 . 4 6 ± 0 . 1 1 4 7 . 4 1 ± 9 . 5 2 2 5 0 . 1 ± 4 6 . 3**△0 . 6 4 ± 0 . 1 3*△7 5 . 2 1 ± 7 . 0 7**△6 1 8 . 8 ± 1 1 2 . 6 0 . 4 5 ± 0 . 1 3 4 9 . 8 1 ± 9 . 1 6 2 . 9 8 ± 0 . 5 1 4 . 2 4 ± 0 . 3 2*△3 . 0 2 ± 0 . 4 8 2 . 6 7 ± 1 . 0 6 0 . 6 7 ± 0 . 1 0 3 . 2 1 ± 0 . 9 6*△1 . 3 5 ± 0 . 0 5**△2 . 8 0 ± 0 . 7 8 0 . 7 1 ± 0 . 0 6(n = 3 5)治疗后3 0 5 . 7 ± 5 1 . 1**0 . 5 2 ± 0 . 1 4*5 0 . 6 2 ± 7 . 2 8*4 . 2 4 ± 0 . 5 7*2 . 8 9 ± 0 . 8 3*1 . 0 1 ± 0 . 0 4*
DCM目前主要的病因与存在病毒持续感染、特发性、家族性和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发病往往比较缓慢,由于确切的病因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及药物,尤其是在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在西医治疗上往往疗效不佳。目前西医对于DC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及扩张血管药物等。当DCM患者晚期顽固性心力衰竭时常因心肌大面积严重损伤时、合并瓣膜反流及心肌纤维化等因素,心脏可出现严重的机械性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心脏低排综合征而处于低血压状态。对于该类患者在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时明显受限,同时患者也更易发生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导致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参附注射液能增强心脏收缩力,调节外周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平稳升高血压并能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渡激活,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转导系统减敏。当DCM患者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低血压状态时,在急性期参附注射液能平稳升压,从而使患者能配合使用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减少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并可在后续治疗中配合使用ACEI、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既能改善患者急性期的症状与体征,也能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
心力衰竭归属于中医学“心衰”“脱证”等范畴。元阳不足而致五脏阳气虚衰,水湿痰瘀滋生互结,故其中医病机是阳气虚衰、血脉瘀阻、阳虚水泛、瘀水互结。因此病多发于老年人,古人寿命较现代短,发病者较少,不属于常见多发病范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升高的心力衰竭发病率,已经成为常见多发病。传统中医学越来越重视改变的中医治疗。参附注射液现已成为临床上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用药。参附注射液,源于古方参附汤,“回阳救逆”。参附汤在《正体类要》《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重订严氏济生方》等多本古籍医书都有记载,组方人参四钱,附子三钱,功效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之症[7]。参附注射液主要由人参、附子组成。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附子补火助阳。两药配伍,共奏回阳救逆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三醇类物质,具有多种不同分子结构,有效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而附片主要含有双酯类二萜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单酯类二萜生物碱,活性成分是乌头类生物碱[8]。乌药碱能刺激β受体,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同时具有兴奋α受体作用,显著增加血管流量[9],具有较强的心肌收缩力及强心作用,且可避免洋地黄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人参皂苷能影响多重的代谢通路,效能较为复杂,可阻滞细胞膜内钙离子通道、促进前列环素(PGI2)合成及释放、减轻心肌负荷、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在增加心输出量的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伤,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病理异常。此外,还可以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灭活黄嘌呤氧化酶,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细胞避免损伤发生[10-13]。
本研究结果显示,DCM伴顽固性心力衰竭时,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观察组较单纯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体征明显改善,NYHA心力衰竭分级转轻,有效率达93.34%。而单纯常规抗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仅78.33%。同时,如文中所述,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一系列临床与心衰相关的实验室指标。综上所述,参附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的中药制剂,配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提高疗效。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工作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2] 张仲林,钟玲,臧志和,等.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454-456.
[3] Amodio G,Antonelli G,Diserio F.Cardiac biomarke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 Curr Vasc Pharmacol,2010,8(3):388-393.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3-335.
[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8-412.
[6] Tamura N,Ogawa Y,Chusho H.Cardiac fibrosis in mice lacking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J].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5):4239-4244.
[7] 陈群娥,王军,徐艳.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半胱氨酸蛋白酶-1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23-725.
[8] 江承平,刘福,李毅,等.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DA、SOD、TXB2及6-keto-PGF1α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2):124-127.
[9] 黄琼,杨沙宁,金立军.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慢性心力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3):173-175.
[10]付蓉.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 2012,23(1):36-37.
[11]王智超,刘霖,朱梦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左心衰大鼠NT-proBNP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21(8):1255-1258.
[12]梁楠,鲍玲红,江从勋,等.参附注射液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292-295.
R542.2
B
1004-745X(2015)06-109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6.056
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