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重庆 404100)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实践及探索
刘小燕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重庆 40410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科教学“回归生活”的主题日益明确,让化学课回归生活,符合新课程发展的趋势,更是符合化学教学的本质,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于生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加快探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中的实施,仍然任重而道远。
高中化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近年来,一些教育强国都提出科学课程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生活化教学。我国时至今日经历了七次改革,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改变。唯科学主义、和增强教学的生活化。在传统教学中,以高效、系统地传授知识为目的,以高考得高分为准绳,而忽视了生活化的主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以及生活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生活化情境教学势在必行。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掌握书本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落实。如学习化学电源时,让学生到社会上调查生活中常见化学电源,研究电池的材料、原理、类型;学习金属腐蚀时,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护栏、铝合金生锈等,进行调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生活化探究教学,学生在生活化的探究中学习知识,自主思考探究。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如“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首先展示:番茄原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声,激发学生兴趣。质疑:音乐贺卡为什么发声,装置中的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形成电流?原电池正负极与材料有什么关系?正负极除了与材料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三)提升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去。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防龋齿选用加氟牙膏;学习氧化还原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淀粉碘化钾和食用醋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等。
(一)创设问题情景,实施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好课堂实验探究性教学,使新课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更新教学观念,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二是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整个全局,特别是要有个平台,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中感悟化学。化学这门学科揭示了生活中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化学概念、符号、系统理论,而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传授抽象的概念,灌输理性的被动接受思想,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这就本末倒置,没有达到学习化学的根本目的和实践意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让学生把所学习到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好奇感及荣誉感,能够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化学问题作出描述、解释及深入的探究,并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迁移。
(二)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育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更有效地实施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活动,我们还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灵活多样化评价方法和生活化的评价内容。首先,评价目标多元化: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学生化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化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其次,在评价的内容上,更需要强调评价内容的多维性,突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形成多维度、全面性地评价内容体系。第三,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而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考查。
(三)进行生活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G633.8
A
1671-864X(2015)05-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