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真正的产业是企业家创造的

2015-01-04 21:00
财经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斯密亚当分工

亚当·斯密理论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市场如何协调人的经济行为,使得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变成社会财富的增长力。第二个就是分工,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后来经济学家放弃了第二个方面,专注于第一方面,就变成了市场均衡理论。我理解这就是林毅夫所讲的主流经济学。但是后来主流经济学理解的市场,和亚当·斯密理解的市场不完全一样。因为亚当·斯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的。亚当·斯密书中第一章讲的就是分工。后来主流经济学家也在思考增长,所以我们就叫新古典增长模式,就是从要素的增长看GDP或者财富的增长,也是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外生的进步还是内生的进步,本质上都可以理解为是新古典的增长模式。这个模式,我想只是一个数量的堆积,本身没有结构,没有机制,就是这个资本怎么积累的。当然,我相信这对二战之后各国采取经济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就是人均生产率的提高,要靠资本的积累,这靠个人做不成,要有国家的力量进行积累。这是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战略。

斯密的增长模式很简单。也就是国家的财富怎么增加,斯密的答案很简单,就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个人单位生产时间生产出更多东西,而这个靠什么?靠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怎么来?就来自分工。分工又是靠什么呢?这就是市场,要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我们一般讲市场规模,在此强调一下,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内需。市场规模跟收入有关,跟人口可能也有关,但首先必须是市场。这是亚当·斯密的一个核心观点。

倒过来讲,如果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就可以越细。当然,这个观点我想不是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的。中国的荀子最早提出了这个问题,西方赛诺芬的经济学也特别强调,市场规模怎么能够导致分工细化。很简单,比如说在一个村庄中,不可能有任何的专业人员,但是如果好多村并在一块儿交易,那就可以出现分工。就中国来讲,我在农村时很多村子只有一个铁匠、木匠,这样才能养活他。资产规模越大,分工越细,技术进步越快,创新越快,经济发展越快,财富自然也就增加了,又变成新的市场。这样形成经济发展的正循环。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本身是怎么出现的?分工是如何形成的?怎么突然之间就从没有分工变得有分工了?特别是近代,分工如此之细,没有一个产品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生产的。哪怕一个讲义,都不可能是任何一个国家单独生产的,是全世界合作的结果。这是怎么出现的?

创新是怎么来的?我们生产率提高,要创新,创新怎么来的?亚当·斯密讲的是不明确的,没有答案的。

这个答案在哪里呢?就是一百年多前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之前,比如萨伊的书里就很注重,但是真正把企业家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核心,那就是熊彼特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的。

这样的话,熊彼特的思想嵌入亚当·斯密刚才讲的这样一个大循环里,放在这个中间,这个中间意思是什么?资产怎么出现?资产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而是靠企业家发现的。企业家做的事不是说有一个市场,我满足他。这个市场根本没有。比如现在的微信,原来没有,他就是企业家发现的。所有的这两百年出现的市场,原来都不存在。比如方便面,没有市场,就是企业家创造的。所以企业家首先要创造市场,要发现这个市场。分工是怎么形成的?分工也不是自然而然的,我找工作,就有这个分工,分工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比如软件,现在是很重要的产业,软件就是比尔·盖茨创造的。在比尔·盖茨之前,没有软件。现在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企业家创造的。如果没有企业家,分工本身不会出现。

创新,就更不要讲了,熊彼特主要强调企业创新,每个创新,都是企业家做出来的。而且创新跟分工之间有相互关系。没有创新,分工就不可能出现。比如方便面,没有方便面机器的创造,就不可能有方便面市场。因为按照我们过去的手工擀面,我认为是不可能养活这样一个产业的。只有出现了机器擀面、机器压面机之后,方便面才可以大量生产,才会有市场。

所以,创新影响分工,分工再影响市场。技术进步,分工以后,导致劳动生产力提高,财富就增加了,每个人工作时间更少了,财富更多了。但这个财富本身,我非常同意林毅夫讲的结构的变化,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一定造成结构的变化。我原来吃一斤粮食,以后吃两斤、一百斤,不可能,会在种类和结构上有变化。但是这个结构的变化,财富怎么变成市场?仍然是企业家产生的。中国现在说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人类欲望都饱和了。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家仍然没有把新增的财富变成新增的市场,还聚焦在原来的市场上面从事经营活动,那就出问题了,全世界都有这个过程。

但如果总是想着把分工理论纳入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我觉得这本身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不仅市场在协调这个分工,其实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分工的协调机制。一个人选择生产衣服还是生产粮食的时候,这个人都在考虑别人在干什么,绝对不会说闭一只眼睛随便选择生产衣服还是生产粮食。企业家不是马克思描述成盲目的、没有任何计划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计划,每个人都有计划,但有一些人计划得好,有一些人计划得不好。我觉得要谈协调,一定离不开企业家,如果离开企业家谈协调,就不是现实的经济真正的协调。我再强调一下,企业家每做一件事都是有计划的,也许他判断会失误,但是我认为这就是他协调功能的来源。

企业家做什么?我总结两件事,第一发现不均衡,发现不均衡是我们讲的套利,按照经济学家讲的,均衡是没有利润的,只有不均衡才有利润,企业家发现这个赚钱的机会,不断地发现不均衡,慢慢走向均衡,再创造出不均衡。

比如说当年电脑市场都均衡了,当年电脑公司赚什么钱?赚的是搬运工的钱。卖一台电脑,赚的钱没有卖天津煎饼赚得多。但这时候出现了苹果,乔布斯就打破了原来的局面,生产出平板电脑,这就是企业家,或者熊彼特认识到的更重要的工作。第一个工作在传统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概念里面重要的,就是协调,就是怎么发现不均衡。熊彼特创新了这个理论,企业家打破了不均衡比发现不均衡更为重要。现实当中这两个理论经常搅在一起,没有办法严格区分。

猜你喜欢
斯密亚当分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爸爸是“森林之王”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全世界最奇葩的男子 几十年来一直在长高
严复与亚当·斯密税收思想比较研究
开车时别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