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娟
邵瑞娟,曾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副校长,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第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获得天津市信息技术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塘沽“人民满意的好园丁”、“十佳”教师、小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十余次在市级、区级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多篇论文获得各级奖项并发表于国家级、市级刊物上。先后指导青年教师获得市级、区级“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说课一等奖、课堂教学特等奖等。
学校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是学校管理中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部分。学校文化中主要是人的文化,教师文化又决定着学生文化的形成,是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重视教师文化形象的完整树立,这说明办学者逐渐认识到教师文化的重要性,然而,教师文化现状在整体协调和特色凸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校长要善于发掘学校的特质,把它融入到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中,从教育共识中走出一条独特的、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我校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营造学校特有的生态环境,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合作、互惠共生,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教师文化的塑造中摸索实践了一些可行性策略,以期实现更好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文化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素养,决定着建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的水平。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依靠有学术文化功底又热爱教学的教师,有睿智的教师才有精彩的课堂,才有优质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设教师文化的关键。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漫长、艰辛的蜕变过程,要想实现专业发展,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自觉性。也就是说,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一种自主的行为与需求,只有这样,专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依据“教师在对职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发展进程的设计”的职业自我设计理论,依托学校成立的教师发展学校,我们通过“自主定位→自我评价→自谋发展”的运作方式引领教师走向专业自觉。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帮助教师进行全面自我剖析,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与教师成长记录袋作为规划教师成长的辅助措施,每学年组织教师进行发展规划达成度自我评价,让教师成长有盼头、有奔头、有甜头,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教师成长典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教师成长轨迹,定期召开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会,适时总结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引导教师展望自我发展前景。“自主定位→自我评价→自谋发展”的方式有序地调动、发展着教师的专业自觉,与学校整体发展形成合力。
专业自觉是专业发展的前提,而团队互惠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条件。“互惠”意味着提升自己、惠及他人。团队互惠精神是现代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体内部上下同心,各部门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群体素养,是促进学校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每一名教师都应清晰,不管是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互惠共享式的教师成长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应共同追求的。为了能够弘扬团队互惠精神,学校整体谋划,通过多种途径加以渗透与培养。
将世界知名的职场团队培训——卡内基培训引入学校,从任教年限、任教学科、工作状态、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等多维度考虑,将教师组成若干团队,分批次参与卡内基培训。以“卓越情商与影响力”“情绪管理与沟通交流”等为培训主题,以富有特色的互动式培训为方式,将每一位教师置于极强的团队氛围之中,使每一位教师都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集体的智慧。
基于“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打动”的活动原则,学校陆续组织了“我感受到的‘浙小’文化”“精彩背后的故事”等主题活动。“我感受到的‘浙小’文化”主题活动引导教师深入领会学校文化——“‘浙小人’的追求”的核心内涵,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浙小人”,从气质上融入,生于心、融于心地“成为”。在第八届滨海新区“双优课”评选活动之后,学校组织了“精彩背后的故事”主题活动,表彰了获奖教师。讲述者从管理者、参赛教师的不同角度呈现了学校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营建了一个个组内同伴、领导之间上下一心、鼎力协助、互惠共生的工作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这样的主题式活动的润泽中,积极向上、敬德善教、互惠共生的良好师德风貌成为学校教师群体的形象特征。
以实现项目目标为共同愿景,以深度合作与知识共享为核心,发挥团队成员的交互作用和群体效应,达成愿景。项目负责人由学校委派或“招标”等形式来确定,项目负责人组织对“项目”进行设计、实施,学校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帮助、指导、审核及验收评价,学校对项目组织实施好的团队进行表彰。腰鼓、书法、电脑等校本课程的开发,16个科研小组和优秀教研组的建设,“我的足迹”青年教师沙龙、空中课堂实验、“浙小”数学题库建设、家长志愿者社团等项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团队,教师因为同学科,同年级,共同的研究课题,相近的年龄层次、发展水平等聚集在一起,交流、研讨、分享,实现共同成长。
项目推进,将学校工作和教师发展紧密地连接起来,在完成一项项工作的同时也塑造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每个成员都承担了认同、培育、维护、发展和传递团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对每个成员进行着价值引领。项目推进,让共享成长之风渗入到团队建设中,弥漫在整个校园里,这是学校得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也是教师在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群体价值的最佳途径。
生态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互动共生的价值理念,即追寻教师专业发展的互渗共融,强化教师间的协同合作,这种价值理念应成为学校着力蕴生的教师文化。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的专业成长蕴育于研究上好每一堂课之中。学校持续三年的课堂诊断、课堂观察,成为改进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每一个教师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与归宿,相互沟通、交流,真诚合作,共同探讨,实现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观察活动中,引导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从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角度观察课堂并进行深度对话,让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深入思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课堂教学深度对话,教师们坦诚相待、真诚评价,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者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形成一种隐性的教师文化,通过交流和文化氛围的熏陶,教师又获得了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越是融洽、和谐的团队,越易于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越是互动共生意识强的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就越快。
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现实的专业场境,更需要主动发展、互惠共生的教师文化。实践证明,创建互惠共生的生态环境,能为学校蕴育充满活力与自由、合作与分享、共生与发展的教师文化,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逐步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持之以恒地坚持和打造才能形成独特的文化和风格,在建设教师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校长引领,有意识地塑造;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创造;更需要积淀,因为,教师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期望,创建生态环境的可行性策略能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评介:
文化是学校的根基,是学校生长力的源泉。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优质的教师文化可以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邵瑞娟校长是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也是一位专家型校长。她始终关注教师的成长,努力营造学校特有的生态环境,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合作、互惠共生,在教师文化的塑造中潜心摸索,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切实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使学校成为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这种实践与研究为教师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