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迎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武汉 430074)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应用研究
夏迎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武汉 430074)
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活动。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信息化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行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教育部2012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国内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总趋势,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建设与支持,也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研究;二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问题;三是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问题;四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问题;五是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总的来说,已有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高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国内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总趋势,实行信息化教学是势在必行。
建设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问题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作一番深入的研究,找到切合实际的推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最佳路径。基于对该问题的逐步了解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要求,目前专家们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
(1)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与专业和课程结合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仍是空白。高职院校应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会计工作与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高职院校通过推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信息化教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业务组织与流程创新,将会促使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方法和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会计知识和技能,转向更注重培养会计理论实际应用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3)建立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无人问津。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怎样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同行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认可度,目前在同类研究中还是空白。
(4)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意义、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同时为教学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新视角;理论联系实际,为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1)推动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信息技术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结合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优化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训项目综合实践体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与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培养出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培养的会计人才要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就要对目前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革。
(3)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的能力影响到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及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能,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4)建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怎样对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怎样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同行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认可度,目前在同类研究中还是空白,本项目拟在此有所突破。
(5)建立财务会计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要能反映出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要能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3.1研究思路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沿着“理论建构→研究假设→进行证明→理论修正与整合”的研究路线对本项目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以较好地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1)理论建构: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和内容入手,以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系统的相关理论基础为逻辑起点,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支持。
(2)研究假设:以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模型的建构为逻辑终点,按照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模型建构的理论支持的层次递进关系,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模型和支持策略。
(3)进行证明: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为应用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模型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4)理论修正与整合:根据后期研究的结果,对原有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假设进行修正和整合,以期通过良好的环境构建支持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推进。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主要以网络文献为主,包括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学校网站等途径获得的文献,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支持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并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环境的资料。
(3)案例分析法: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支持情况进行实践研究,并进行分析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2]曹兆海,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J].新课程学习,2009(5).
[3]张维忠,唐慧荣.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的五大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
[4]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3969/j.issn.1673-0194.2015.21.130
G420
A
1673-0194(2015)21-0240-02
2015-03-14
湖北省职教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科学一般研究项目(G2014B029);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般研究项目(ZJGB201411)。
夏迎峰(1976-),女,湖北随州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