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旭
(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732;2.大连银行,辽宁 大连 116001)
渠道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亦是营销宣传和实现利润的载体和手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和发展渠道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从渠道种类来说,商业银行渠道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网点,还包括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
物理网点,即传统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最原始、最基本的渠道方式,具有其他渠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能够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几乎能够处理所有的客户需求,是部分业务的唯一解决途径。但是,物理网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区位方面,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对距离较近的客户来说,该网点具有相对优势,但对距离较远的客户来说,该优势就转变成了劣势。在营业时间方面,物理网点有固定的营业时间,客户办理业务必须在营业时间内进行,相较于部分24小时开放的自助设备以及网上银行,并不具备营业时间方面的优势。在等候时间方面,通常情况下,客户在物理网点办理业务都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如果在繁华区或者业务集中办理的日子,那么等待的时间将会更长。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建设和维护物理网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物资费用等。
自助设备是较早出现的缓解物理网点工作压力的渠道之一,同时,弥补了物理网点在区位、营业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例如,部分自助设备被摆放在商场内、车站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大程度地吸引和方便客户;部分自助设备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等。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自助设备不断升级革新,其所能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存取款、查询、转账等功能,发展到开卡、实时发卡、自助缴费等。
电话银行是出现较早的突破物理位置局限的沟通渠道,能够满足客户在不同地点实现部分简单业务处理,但是,出于安全性以及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考量,目前电话银行普遍以业务的查询、咨询以及投诉等功能为主,与新兴的手机银行渠道并不是同一概念。
网上银行,即通常所说的电子银行,是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并重点建设的渠道之一。网上银行能够突破银行网点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满足客户随时随地实现部分业务办理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上银行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业务办理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功能,还能够购买理财、基金等产品,交纳水、电、电话费。此外,为更好地吸引客户,增加客户黏性,部分银行还建设了网上商城,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还能够通过不定期的与银行优惠活动联动,达到放大活动效果的目的。
手机银行,亦被形象的称为移动银行,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建设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国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手机上网比例超过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以“双十一”为例,2014年11月11日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规模为1.97亿笔、243亿元人民币,占总成交额的42.6%。因此,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手机银行建设,并且通过减免手续费等措施,鼓励客户体验手机银行,引导客户将手机银行渠道作为办理业务的主要渠道之一。
随着经济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也对商业银行渠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观念方面,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需要多种更有效率、更便捷的渠道以供选择;在终端配置方面,信息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终端的使用更加依赖,这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电子化渠道奠定了基础;在信息获取方面,信息化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多的选择,客户不再是银行业务的被动接受者,而越来越主动的参与经济行为,对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行为更有想法和目标。
面对客户需求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变化,商业银行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在渠道建设方面不断发展,以维持和吸引客户,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奠定基础。有预测显示,未来客户每月使用商业银行各种渠道的频率为:手机银行约20~30次;电子银行5~10次;ATM等自助设备3~5次;电话银行5次左右;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仅1~2次。因此,未来银行的渠道将向电子化、轻型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电子渠道为重点,全渠道综合化发展态势。
目前,商业银行不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渠道建设同质化现象同样存在。在经历过物理网点大规模扩张、电子银行纷纷上马,到之后的社区银行热、试水手机银行等,银行业渠道发展的这种跟风现象屡见不鲜。要采取怎样的渠道策略,是商业银行渠道建设首先应明确的问题。在科技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电子化渠道的发展,一是为缓解物理网点的业务压力;二是为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客户需求。此外,在交易成本方面,电子渠道比物理网点更具优势。因此,大力发展电子渠道成为部分银行渠道建设的重点内容,而替代率成为了提及频率最高的衡量标准。据报道,目前上市银行的平均替代率已经达到了60%,部分领先的银行甚至超过了80%。虽然发展电子渠道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发展方向和侧重点存在差异,各商业银行更应该结合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各渠道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平衡发展。
渠道应集交易、营销、宣传推广等功能于一体,是银行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利润的途径。但是,目前的渠道建设多集中在交易功能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其营销以及宣传推广等功能。例如,物理网点能够实现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增加客户信任,是营销与宣传的最优质渠道之一。但是,目前由于受到考核机制的约束,客户经理往往以完成绩效任务为目标,对客户多方面营销以及挖掘潜在客户程度不足。再以手机银行为例,由于手机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将建设重点多集中在基本业务和操作的客户体验上,在业务开通、登录、响应速度以及页面设置等方面不断修正、完善,部分领先银行已经将网上商城引入手机银行界面,推进手机银行更进一步发展,但是,该项业务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银行在实现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等功能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易服务,更应该通过设置更多客户与银行间的互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客户体验度,增加客户黏性。
目前商业银行各渠道的发展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发展模式。例如,信息不能达到跨渠道共享;电子渠道与物理渠道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协同配合;业务架构、处理流程相对独立等。
新形势给商业银行渠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兼顾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渠道的平衡发展,更要将科技手段融入其中,为渠道赋予智能的概念,即所谓的全渠道发展。这种全渠道能够使客户通过各种渠道实现金融需求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更好地服务体验,渠道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智能,能够对客户行为产生记忆,并进一步根据客户行为习惯判断客户喜好。其实,全渠道的概念已经初见端倪,例如,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手机登录购物网站,都会出现相同的界面,该界面能够根据客户的搜索或浏览记录,优先显示客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银行的自助设备能够记录客户的提取习惯,将客户习惯的提取币种、金额等优先排列等。智能化的全渠道发展将是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的主要方向。
在渠道建设方面,应充分挖掘各渠道功能,实现渠道的高效利用。例如,利用物理网点面对面的资源优势,增强物理网点的综合营销能力。重点在于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技能和营销意识,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利用电子渠道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吸引更多客户,并且增加与客户间的交流、互动,比如设置专区,通过赠送信用卡积分等方式,鼓励客户分享旅游、购物、美食体验,建立小企业主群、社区群等,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信息,增加客户体验度。充分利用各渠道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客户积极性,挖掘客户潜力。
提高渠道间的关联程度,增强渠道交叉销售能力,以此增强客户黏性。正如富国银行研究显示,当客户只有一个产品时,客户的平均忠诚度为18个月;当增加一个产品,哪怕是活期存款后,客户忠诚度将增加为4年;当客户拥有3个产品时,忠诚度达到6年。同时,当客户拥有越多的产品,银行可获得的平均利润越多,客户流失率越低。通过各渠道的协同配合,努力增强交叉销售能力,当客户在物理网点办理一张信用卡、开立账户,在电子银行进行一笔实时转账、购买理财产品,在手机银行交纳水电费、查询基金收益等成为客户习惯,那么将大大增强客户黏性。各渠道应形成统一的力量,树立一致的品牌形象,共同推进银行发展。
[1]于越,安爽,王振宇.关于商业银行不同类型营销渠道及其特点的研究[J].财经界,2014(4).
[2]江西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渠道交叉营销管理模式研究[J].金融论坛,2011(6).
[3]陶江,胡荣尚.商业银行网点布局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J].金融论坛,2012(5).
[4]常嘉亮.我国商业银行渠道整合策略[J].甘肃金融,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