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园林城市长效机制建设探析

2015-01-03 14:29刘晓红
北方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园林城市北流市绿地

刘晓红

(中共北流市委党校,广西北流537400)

2014年1月,北流市获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目前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北流市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称号后,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竞争力、亲和力,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全面提升了一个档次,在软件上着力提高了城市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素质,擦亮了城市名片。但是北流市园林城市建设还是刚刚起步,要使国家园林城市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解决一系列园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实现园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北流市城市建设中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北流市园林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5月,北流市率先在广西县一级城市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载体,扎实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工作。四年多来,北流市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把增加绿量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了公园游园、道路景观、城市重要出入口、景区景点、单位和住宅小区绿化五大绿化工程,2011-2014年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和养护的资金达7.45亿元,全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大大提升,园林绿化实现了质的飞跃,整体上城乡绿化形成连贯性、一体化格局,形成一个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61.02%,国土绿化率达95.3%,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91%,绿地率32.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83平方米,所有指标都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1]

(一)园林城市建设机制初步建成

北流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园领导小组,出台了创园决定、创园实施方案、城北区“退二进三”规划等系列文件和绿线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等16项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对创园工作科学统筹、规范管理,并突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人文内涵、资源节约、社会参与和协调联动,形成各负其责、密切协调、齐抓共管的园林城市建设机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编制并实施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等11项规划,严格划定城市绿线、蓝线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园林管理机构职责和园林绿化信息平台,逐年增加园林建设管养资金,深入推广应用园林科研成果,因地制宜,以市域生态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北流市山水自然条件以及人文资源条件,按照“山、水、城”相依、“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绿地建设,布局灵活多样,全市形成“两廊、四核、百苑”的城市绿化系统。

(二)园林城市建设初具特色

北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案,反复论证修改了市区公园绿地、主次干道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规划,突出“点”的开放,注重“线”的流畅,力求“面”的完整,体现“量”的丰富,通过挖掘城市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特色资源的潜力,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首先体现了风格特色鲜明,同时也彰显了古朴雅致、生态自然的城市魅力。对大成殿、景苏楼、登龙桥、中共广西省委旧址、李明瑞故居、陵宁路骑楼街等一批珍贵历史遗存进行了有效保护和利用,加大了对勾漏洞、铜石岭、鬼门关、伟人山等风景名胜区绿化美化工作,突出了人文特色的塑造。占地11.33公顷的会仙河公园——梦之园,总投资三千六百多万元,由全市22个镇根据梦之园的整体规划,通过各个镇自己筹集经费、自己管理建设,建设项目与本镇的人文历史、民俗风貌、典型建筑相结合,在广西独开先例,建成独具北流地方特色的园林公园。

(三)全民参与建设氛围浓厚

从2009年起,把每周星期一定为北流市“绿化日”,市四家班子领导积极带头参加植树活动,通过自上而下的带领示范,提高了市民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意识,增强了市民参加创园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通过开会动员和广播、电视、网络、标语、专栏、文艺演出、手机短信、电话彩铃等多种形式,北流市全面宣传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工作,全民参与创园的浓厚氛围浓厚,全市迅速掀起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造林绿化浪潮。社会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通过共建、捐建、认建、冠名等多种形式,纷纷参与到北流市的绿化建设中,认种认养蔚然成风,一批企业林、青年林、巾帼林、夫妻林等不断涌现,坚持大绿化为基础、以公共绿地为重点的原则,通过道路绿化、街头绿地扩大化,加强小区绿化管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的绿化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公园、游园25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8.41%,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6.63%,达标率80.83%,林荫路推广率为72.14%,林荫停车场推广率为60.21%,城区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为95.41%,防护绿地实施率为89.69%,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为95.29%,生产绿地44.7公顷,占建成区面积2.08%。

(四)城市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一是以提升城市承载功能为目标,加快供水、供气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完善道路、照明、公交等市政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了100%,城市道路完好率96.51%,提高了市民出行舒适度。二是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整治。坚持“节约型创建”理念,积极应用节水、节能、节地、节材、节资技术及措施,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达到65.76%,节能建筑比例33.2%。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市净化、美化、亮化、硬化工作和“退二进三”战略,市容市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三是坚持“区城同建、产城融合”的原则改造建设旧工业区。城北区原来是烟囱林立、灰尘弥漫的地方,实施“退二进三”工程后,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技术水平的提升,把重污染的企业都迁移出去,建起了一个园林式的国际陶瓷贸易城,通过改造旧厂区及周边环境,建立起独石湖公园,水域面积超过13公顷,建立龙翔农贸市场,占地20公顷,配套建立了广西县级市面积最大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把旧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绿草成茵、鸟语花香的新园区,促进了全市工业化、园林化联动发展,整个城市政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北流市园林城市长效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领导思想认识不高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搞园林城市建设是“软指标”,是经济充分发展后再考虑的事情,没有充分认识到对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过去一段时期以来,上级政府部门在考核政绩时,只考虑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同时,由于园林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见效不大,要开展工作见成绩难度较大。这就造成部分领导干部对到城市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上,却没有考虑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较多干部认为园林城市建设就是打扫一下街道,多种几棵树木,多摆几盘鲜花,没有认识到园林城市长效机制建设是巩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重要内容,没有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缺少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二)城市建设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经过几年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探索努力,北流市园林城市规模已初步形成,整个城市面貌与过去比较发生了可喜可贺的变化。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依然面临着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承载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城市的建设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配套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式,没有理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多样,基础设施建设方式还比较单一、僵化,缺乏商业开发和市场化运作。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难题的方法,绿化成活率偏低,“只管种不包活”的植树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问题对园林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品位,与成熟的国家园林城市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三)园林绿地功能性模糊

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的绿色主体,由绿色植物组成。城市中优良的园林绿地系统给城市带来了不可替代和估量的效益,一些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达到维持碳和氧的平衡,一些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和粉尘,一些植物可以减菌和杀菌,通过绿化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和改善气候的恶化等。按照功能的划分,城市园林绿地又可以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型,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绿地的规划设计也必然不同,具体建设也就不同。但是,北流市在园林城市的绿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绿地的实际位置、地理环境与绿地的实际功能模糊不清的情况,如由于市区和工业园区相距不远,城市绿地发挥净化作用有限,城市上空弥漫着大量的粉尘、烟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园区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

(四)城市园林科技含量低,技术水平较差

城市园林作为一门艺术,是展示城市魅力所特有的形式,它与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理环境、人文条件、建筑布局等因素联系紧密,技术性要求较高。北流市园林建设还是刚刚起步,虽然经过这几年创园工作发展较快,但是总体上水平还是比较低,技术水平较差,存在园林工程设计缺乏合理、科学性现象。由于不能充分考虑城市土壤、水源、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地协调好这些因素作用的发挥,就不能为园林植物提供最佳的生存条件,造成一些植物在栽下不久就出现病态症状,甚至造成树木死亡的严重后果,极大地影响了园林城市建设的成效。此外,园林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老化、林灌设施不配套也严重影响着园林建设的成效,资金紧缺更是普遍现象,为了节约资金支出,一些林带只能实施轮流浇水。由于园林工人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又少,目前,北流市对于园林建设的专门研究不多,园林建设科技含量较低。

三、加快北流市园林城市长效机制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

对各级领导开展园林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市委市政府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要充分体现园林城市建设地位,把园林城市建设资金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理清经费投入、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的资金分配。为保证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把园林城市建设工作设定为绩效考评指标,制定各项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与干部晋升捆绑考核。另外,政府应注重引导领导干部重视园林城市长效机制的建设,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基础上,着力提出更高的创建目标——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发展的更高目标必定是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发展的先进模式就是生态园林城市,它不单单是指园林绿化率高,环境整洁、优美,而且要将城市作为一个集园林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城市的生态功能得到提高,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完善规划,加强监管

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后,必将面临更高层次的追求和管理,应进一步修编、完善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重要保障,在绿地系统规划中,要加入城市生态效益的理念,制定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制定操作性更强的绿地分区规划和绿地建设规划,使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从审批源头入手,启动“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牢牢管住城市绿线,把它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来严加监管,凡是超出绿线的建设项目,一律不能通过竣工验收。通过不断完善规划,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国家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三)完善制度建设,实施高效管理

绿化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是保障,必须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依法治绿力度,巩固绿化建设成果。北流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符号后,要防止“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强化绿化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标准,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分片包干,分段到人。另一方面,要建立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运用电子技术把城市绿化管理精细化、高效化,建立绿化档案,对树木实行挂牌保护,严格把关砍伐树木的审批,对损绿毁绿案件严惩不贷,继续加强“门前三包”的绿化责任。为增强园林职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要完善绿化管养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养护质量。

(四)加快科技创新,重视节约型绿化

园林城市建设离不开园林工作的技术创新,把园林科研与园林绿化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创新园林科研工作思路,既要注重引开发新品种,又要注意乡土树种的培育,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在用水、用电上减少支出,植物材料尽量运用本土化材料,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一是全力推进水循环利用工程,合理使用水资源;既要科学合理安排浇灌,又要不断改进灌溉系统,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二是广泛运用抗旱节水型的植物材料和技术,优化现有绿化林地的种植结构,减少养护园林的成本。

[1]顾振卿.北流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OL].玉林新闻网,2013-10-29.

[2]陈 刚.园林城市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

[3]王 薇.论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

猜你喜欢
园林城市北流市绿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花衣服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1987—2016年北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北流市花生的病虫害防治
走进绿地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探究
奇台县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浅谈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北流市募集民间助学善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