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鹏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25001)
例析提高组合练习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以水平四《鱼跃前滚翻》一课为例
卢晓鹏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25001)
1.设计思路
观看《鱼跃前滚翻》一课时,笔者发现本课设计了大量的组合练习。在对组合练习进行整理与思考后,可以得知本课的设计思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精心设计的。
从“鱼跃前滚翻接体操兔跳+鸭子步”到“收腹抱膝跳接鱼跃前滚翻+鸭子步(后换成弓箭步走)”,再到“跳过小垫子接鱼跃前滚翻+弓箭步(后换成蹲跳)”,最后到“收腹抱膝跳接跳过小垫子再接鱼跃前滚翻”。其中,从鸭子步、弓箭步走、蹲跳均为练习后空闲的时间里进行练习,可以看出本课能充分利用好“空隙”时间,体现出“体能的补偿性练习”、增加练习密度、有效运用上课时间的设计思路。
从与鱼跃前滚翻有关的组合练习中可以看出组合练习动作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所需要的体能是逐渐加大的,体现了循序渐进、完整锻炼身体的设计思路;从垫子上的“三条横线”可以看出本课对学生的练习要求也是逐渐加大的,足以体现出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思路。同时,学生在组合练习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目标,以目标引领着动作的发展变化的,体现出“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这些都是本课组合练习的优点,值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借鉴与运用。
2.存在问题
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明确设计思路和本课的优点的同时,笔者认为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本课依旧关注单个技术教学,难以体现出组合练习的整体性。体育教师将若干个体育技术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的依旧是单个技术,未能抓住组合练习的“链接点”。从组合练习是一个完整的练习的角度进行剖析,只关注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往往会破坏组合练习的整体性,也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本节课并没有讲清楚每一个动作之间是怎样的衔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串联,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其实,这些“链接点”才是组合练习的关键,其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所有组合练习的整体上。当然,在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中,教师的设计也可以以某一个技术为主,其他的技术为辅,但是必需从整体的视角进行设计。如,本单元中,教师可以在前面两个课时中设计以单个技术学习为主的教学;当单个动作熟练掌握之后,设计几个课时着重以组合动作的练习为主;最后的1~2个课时以组合动作的运用为主。这样细化到本节课中,可以以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学习为主,体操兔跳、收腹抱膝跳为辅。
第二,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感受到组合练习的趣味性。本节课虽然能根据浙江省“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和实施单元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技术教学的效果较好,但是教师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的练习形式也显得单调(纵观本课,始终是教师讲解与示范后,学生分小组练习),这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和无趣。
第三,过于注重体育技术教学,难以体验到组合练习的教育性。纵观本课,教师在教技术,学生在学技术,而在教与学的同时,教师并没有组织学生就练习要求和练习目标进行思考,以判断是否达到要求或者达到目标;没有引导学生就自身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也没有就自己和同伴的练习提出自评与互评等等。其实,体育教学需要有效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身体练习,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好能深度挖掘体育技术的内涵,懂得与他人交往、合作、探讨等等,以激活学生的体育思维,学会体育学习,最终在身体练习中体验出的组合练习的教育性。
1.提出明确的目标,以目标引领着技术练习
在组合练习前,教师设计了单个动作的练习,一是复习鱼跃前滚翻,二是学习体操兔跳。这两个练习教师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表明执教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练习目标: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就使得少数学生在组合练习中未能完成鱼跃前滚翻而影响了整个组合练习的效果。因此,在单个练习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所有学生都能做出鱼跃前滚翻和基本做出体操兔跳。这样在组合练习时就不会还停留在单个动作的复习与巩固上。总体上说,在组合练习时,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设置撑到第三条线的目标,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明确在原地做或者靠近第一条线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笔者在视频中看到倪老师有这样的教学)。教师要提出“单个动作与单个动作之间”衔接与串联的问题,注重整体组合练习目标的设置。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难度、美观等方面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分到一组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笔者认为组合练习的时间、速度、难度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很大,全班学生完全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练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次、分内容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组合练习。一方面可以多设计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与较难技术动作相关的体能,为较难技术动作的学习提供体能储备和良好的自信心,这样学生会逐渐提高练习的兴趣,对较难的技术自然而然不再担心、害怕与生疏了。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时可以多安排一些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较难的动作,让同样的动作重复地出现,学生就会在反复地练习中,加快了体育学习的效率,降低了动作遗忘的比率,最终能掌握相应的技能。
2.创设有效的问题,将问题融合到组合练习
基于整体视角下的体育教学,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技术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体验并运用技术,也就是通过有意义、有意思的问题来激活有意义、有意思的技术练习。一旦有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感知技术练习的进程中,就能够意会到所学体育技术的动作方法、练习要义、运用途径以及功能等等。比如,本节课可以设计:当在走路中,突然看到前脚下有个石头(小垫子),此时怎么才能不摔倒、获得安全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可以采用之前学过的鱼跃前滚翻动作来躲避危险。当鱼跃前滚翻做完后不能立刻站起来,怎么办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相应的方法,可以接一个前滚翻或者侧滚翻,还可以接一个兔跳。怎么才能撑到前面第三条线呢?那就得用力蹬地与摆臂。相关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去挖掘。当创设的问题增多后,其组合练习的方式必定会随之增多。这样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会体验到技术动作的方法和技术动作的运用,自然而然地发展了体能。同时,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提高了组合练习的趣味性。
3.建构完整的任务,将评价贯穿于组合练习
本课设计了4人一组的小组学习形式,主要学习过程为:A进行相关的组合练习,B观看,C抵住大体操垫,D组合练习完后做补偿性练习,依次循环练习。在视频中,学生每人练习了5次,每次均各自独自完成,对别人的动作漠不关心,同伴之间缺乏对话、沟通与交流。基于整体的视角,教师完全可以将评价贯穿于组合练习之中,学生明确了在练习过程中和练习后需要对自己和同伴的动作、表现等方面作出评价,那么学生必定要主动去观察、思考、分析、感悟和判断,最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针对视频中的学生活动,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练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修改后的学生活动)(见下表)。学生明确了在每个位置或者环节中的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练习,并且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使得4个人一个小组形成团结向上、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
视频中的学生活动与修改后学生的活动比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