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王室暴富生意经

2015-01-03 09:13唐逸如
中外文摘 2015年15期
关键词:伊本亲王王室

□ 唐逸如

沙特王室暴富生意经

□ 唐逸如

2015年1月23日,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病逝,再次把这个“石油大国”拉入国际视野中。当日,国际油价出现飙升。正在印度访问的奥巴马临时取消了参观泰姬陵的计划,紧急抽身前往沙特吊唁沙特老国王阿卜杜拉,并会见新国王萨勒曼。

此外,奔赴沙特的还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以及英国首相卡梅伦和王储查尔斯。白金汉宫和唐宁街甚至为阿卜杜拉降了半旗。

为何沙特国王去世的影响力这样大?在世人眼中,这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富有而奢侈;但同时,她又有着阿拉伯国家的古老与神秘,圣城麦加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朝圣者。沙特王室是不是如传闻中一样富有、神秘?沙特王室的财富究竟从何而来?

莫非王土

沙特家族的发迹始于18世纪中叶。当时,整个阿拉伯半岛名义上隶属于奥斯曼帝国,但每个游牧民族都是独立的,由酋长统治。1744年,酋长穆罕穆德·伊本·沙特与来到当地的伊斯兰教改革运动创始人阿卜杜勒·瓦哈卜合作,从两个村庄起家,逐渐向周围部族扩展,建立起第一个沙特国。

其后的50多年间,沙特国几经变迁,不断扩大疆土。1803年~1814年,史称大沙特统治时期。资料记载,当时南到也门,东到阿曼、马斯喀特,北到叙利亚、伊拉克的广大地域,都被置于大沙特的统治下,沙特拥有了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大沙特的征服活动激怒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他命令埃及总督去攻打沙特。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意欲统治阿拉伯的英国,不断威胁着沙特王朝的生存。在复杂的内外争夺中,沙特家族也丧失过统治地位。直到1900年伊本·沙特继承父位任酋长,沙特家族的命运才得以扭转。

当时,伊本·沙特年仅19岁,流亡在科威特。为了收复家园,伊本·沙特于1902年1月率领30名战士骑着骆驼直逼利雅得城下。他用一棵棕榈树作梯子,翻越城墙而入,杀死该城的统治者,一举夺回故地。

这次闪电般的突袭成功,为复兴沙特家族的统治奠定了根基。此后几年,伊本·沙特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上最重要的地区:纳季德、希贾兹、杰贝勒沙马尔、阿西尔、哈萨。1932年,在伊本·沙特统治下正式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

伊本·沙特不仅以武力征服各部落,而且还用联姻手段巩固国家统一。他先后与全国各部落的300多个姑娘结婚,得到法律承认的儿子就有43人,孙子100多人,重孙500多人。如今,沙特已经形成一个拥有男性亲王5000多人的世界上最庞大、人数最多的王室。

在沙特家族征服沙特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前,它的财富是很有限的,据说只有一些装在马鞍挎包里的银币。沙特王室创建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王室成员以及王国政府并不直接经营各种企业,每年靠朝觐收入和外国石油公司缴纳的租税维持王室和政府的开支。

但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家族名称命名的国家。王室的政治影响是阿拉伯商业体系的重要因素。在阿拉伯王室的观念之中,所谓“国家”就是“以国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沙特阿拉伯将石油的开采权收归国有之后,沙特王室的财富也出现了井喷式的爆发。

石油经济

1930年~1931年,美国一个名叫克伦的“慈善家”来到沙特会见了伊本·沙特,以保证找到石油资源后给予沙特贷款为条件劝说伊本·沙特同意由美国人进行石油勘测。1933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租让协定,获得了沙特东部地区93万多平方公里的特许区,着手石油勘探工作。

1938年3月,达曼油田开始喷油,在1938年~1939年间,达曼油田的产量达到了日产3万桶的纪录。1939年沙特石油年产量达到390万桶,相当于1970年的日产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沙特的石油产量也大幅增加。然而,由于美国石油公司对沙特石油的掠夺与控制,大量的石油收入并不归沙特所有。根据最初的协定,每开采一吨石油,沙特政府获得的油田使用费仅为1.65美元,相当于其所得利润的十分之一。

1950年底,沙特政府展开了向美国石油公司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的斗争。1950年沙特向阿美石油公司施压使其签订“对半分成制”协议。1960年,为了对抗西方石油公司单方面降低石油标价的行径,沙特联合伊朗等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而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沙特政府开始建立了国家企业、公司合办和与外资合办的企业,有了企业收入。在名义上,王国政府的财产也就是王室的财产。上世纪70年代经过石油提价后,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富国,石油出口居世界首位,沙特王室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

随着石油开采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也与年俱增。至1977年底,沙特的国外资产总额为660亿美元,年利息收入达44亿美元。

急剧增加的石油收入大部分流进了王族成员的私囊。每位王室成员定期向政府领取薪金,作为家庭的生活费用,具体数额视年龄、子女数目以及与国王亲疏程度而定。

据报道,沙特王室的5000名亲王按规定每人每月可以从王国石油收入中得到6万美元以上的俸禄。每年还有数十亿美元补贴1.7万名王室族员。王族家财估计在800亿美元以上,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新富豪。

平民中间人

随着“石油美元”的大规模涌入,沙特的王室成员也纷纷涉足商界。王室成员们各有各的生财之道,但其中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充当外国公司与政府的中间人,收取佣金或回扣。

当时,在中东的西方商人都明白,参加一些小型项目的招标会,凭自己的智谋和实力便足矣。而角逐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利润合同,就必须寻求和借助王室的力量。

这些投标公司会及时联系一些有优势的亲王,希望他暗中游说出力,或直接充当投标代理人。亲王们会利用自己在王室中的影响和在政府部门的职权,广泛介绍委托公司,博得招标领导小组的好感。

通常一份合同签订后,支付亲王们的总回扣都在合同价格的20%左右,这其中包括了许多王室成员的份额,因为大合同往往需要多位亲王鼎力合作才能取得。据说,1978年,加拿大贝尔公司赢得一份40亿美元的电信合同时,仅穆罕默德·法赫德亲王一人就独得600万美元的回扣。

据英国的中东问题专家米歇尔·菲尔德估计,1982年,王室最富有的几位亲王的财产在10亿至40亿美元之间。

而沙特阿拉伯第一大富商卡索吉历来是行贿传闻的中心人物。1973年,沙特军火商卡索吉曾对美国国防部的一个高级代表团说:“沙特国防部长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完全可以抛弃像我这样的中间商,因为他无需受贿。如果他想要10万美元,他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军火合同里提成。”

卡索吉既不是王室成员,也不是政府官员。他始终是以一个拥有特殊背景的平民商人形象出现于商业舞台的。这一平民身份使他能够开拓一条不受官方干扰又能发挥同样效应的“门路”。

通过卡索吉这个中间人,沙特权力阶层和金钱势力不必直接冒险接触,却能有效地达成交易。西方大公司赢得巨额订单,沙特王室获得“合理”回扣,卡索吉则酌情抽取佣金。

在卡索吉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寓所里,人们都可以看见挂在墙上的一幅照片,卡索吉半边身着阿拉伯人的“索伯”,半边身着深色西装、白色衬衣和领带。

这幅照片极其形象地说明了卡索吉的文化处境,他在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化间游刃有余。他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两种文化交融的产物。卡索吉曾对朋友说:他的任务就是“在落后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和潜在的盟友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卡索吉在与雷顿、洛克希德、李尔等西方大公司官员谈判时,他总是提出需要更高的佣金来支付“其他方面的开支”。但何为“其他方面的开支”?卡索吉始终回避。雷顿公司负责履行HAWK导弹协议的分公司经理哈里·A·勒贝尔有一回坦言“其他方面的开支”不过是卡索吉贿赂沙特官员开销的用语。

卡索吉的贿赂手法巧妙多变、不动声色、出手大方。卡索吉曾举例说:“也许我会把一幢房子以1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位沙特将军,然后,我立刻会以5万美元的价钱把它租回来。”

尽管行贿给卡索吉带来了恶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他曾信奉一句格言:权力就是金钱。更何况这种逻辑合乎贝都因人的思维方式:沙特家族征服了沙特阿拉伯,沙特家族的成员就理所应当享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果实。

王室商人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王室成员经商成为阿拉伯商界的新现象。这些“下海”的亲王或独资创业,或与名门望族合资分红,或暗中充当大公司的代理人,他们处事谨慎,运筹得体,底气之足、后劲之猛令一般商人望而生畏。

此前,沙特规定王室成员不准经商,因为与普通商人进行商业角逐有损王室尊严。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国王费萨尔开始改变这一传统。因为他发现,亲王们的法定薪金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

事实上,在石油美元涌流的最初年代,沙特的财政状况混乱。伊本·沙特国王死后的几年,王室成员几乎把国库花光,还欠下4亿美元债务。上世纪60年代费萨尔掌权之后,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既然这些捧着“铁饭碗”的亲王大多赋闲在家,为何不让他们也去创造财富呢?一个念头在费萨尔的脑海中闪过。此后,费萨尔国王允许王室成员“下海”经商。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慎而又慎,不得擅自张扬。比如,不可以在广告中宣扬自己的名字,不可以把王室头衔与商业交往纠缠在一起,等等。

头一个尝到国王新政策甜头的王室成员是费萨尔国王的长子阿卜杜拉。他创建了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民族工业企业,其中包括沙特最大的水泥厂、石棉厂和塑料厂。而另一个早期的王室商人是卡拉德亲王,他是老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侄子。卡拉德亲王曾在几个军火合同上狠赚了一票,然后他转向从事稳定的实业投资。

卡拉德亲王一直被公认为最职业化的王室商人。在国内外绝大多数投资项目中,卡拉德亲王始终与一位以敬业精神著称的大商人苏莱曼·阿勒杨合伙。两人兴建了包括沙特化工公司、卡拉杰禽蛋厂在内一系列大型设施,开设了面向整个阿拉伯社会的保险业务,并且在雅典、纽约、伦敦等地大量投资。

1973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沙特王室成员加入了经商的行列。泰勒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曾经是沙特著名政治活动家,却摇身一变成为工业家和外商代理人。他的两位兄弟诺瓦夫亲王和弥赛尔亲王也先后从商。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则成为德国富商菲利普·霍滋曼在中东投资的主办人。

正如费萨尔国王所期望的,这些王室商人都力求避免将自己的名字和产业在公众面前过多的曝光。他们的投资方向也主要是工业、服务性行业这样一些符合公众利益的体面行当。

王室商人因自身的地位和身份而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却也常常因此“作茧自缚”,只好“垂帘听政”,幕后操纵。与平民商人合伙或者加入大型商业集团的决策层,都不失为王室成员经商的良策,因为这样既有利可图,又无需抛头露面有失体统。

费萨尔国王允许王室成员经商,本意是想减轻政府长期供养王室的财政负担,但却没想到使权力与金钱的交易进一步“合法化”了。曾有一位与王室合作的商人私下说:“亲王们的收入并不是来自于勤勉,而是来自于他们的名字和影响,这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

(摘自《东西南北》2015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伊本亲王王室
摩纳哥王室婚姻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伊本·白图泰藏在摩洛哥“迷宫”中
试论伊本?西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英国:王室为何选择了蒙台梭利
联墨双馨七
八对王室夫妇的现代童话
阿拉伯人姓名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