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尔夫-赫尔伯特·皮特尔斯 斯蒂凡·施密茨 撰文□ 丁 成 编译
噩梦高速路
■ 罗尔夫-赫尔伯特·皮特尔斯 斯蒂凡·施密茨 撰文□ 丁 成 编译
路德维希堡交通警署局长哈里·保尔说,“商业伙伴打来电话,载重汽车司机打印下一份订单,女士化妆,这些画面非常常见。”
今年8月初的一起交通事故后,两个20岁的年轻人从汽车中被救出,全身受伤,副驾驶还可以说话。他告诉警察,他当时在给朋友看手机上的信息。3秒钟时速100公里的分心,意味着超过80米的盲驾。所有人都知道,驾驶座上的多线程工作可能致命,但在过去的200年间,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希望能同时做最多的事,无法忍受有段时间什么也做不了,也正因如此,处在堵车中才这样令人崩溃。
超速者很少有违法的觉悟。几天前,交警好不容易在桥上拦下一辆超速的保加利亚载重汽车,时速141公里。司机是个穿着Polo衫的矮胖男人,他点燃一支烟后大喊:“我有3个心脏支架。”他没钱支付罚款,他的妻子得了癌症。“我们是社会弱势群体。”
事故专家布洛克曼评论说:“在我们的社会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成为最高准则。”其后果可以在任何一条高速公路上观察到。“司机之间互道‘你好,伙伴!’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保尔也抱怨,一次他的公务宝马车正常行驶着,一辆车突然变道,“其实完全没必要,”他说,“那人以为这样可以更快地前进。”然而对这几米的争夺就可能导致堵车。保尔必须急刹车,跟在他后面的司机必须刹得更紧急一些,效应层层叠加,最后甚至可能导致交通停滞。
交警持续在监控室的屏幕上观察车流量大的地段。一个图表上显示着用不同颜色标明的交通路段,绿色代表畅通,橘色代表正在开始拥堵,红色表示不能通行。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已经很少出现完全的交通停滞了,尽管只能以步行速度一走一停前进的状况越来越普遍。
在高速公路上,人们之间相处的很多规则都不再适用。高速公路能提供一种美妙的自由感。司机可以咒骂,可以大喊,反正另一辆汽车中的人听不见:可以挖鼻屎,反正没有认识的人。事故也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助人的美德让位于高速路上的烦躁脾气,几乎没有人喜欢帮忙,没有人愿意为救护车让道,关心陌生的事故受害者是不是生命危急。
交通心理学家伯恩哈特·施拉格认为,汽车司机在抢夺街道上的有限资源。“这种抢夺越来越激烈。”他说,“当某样东西变得紧缺时,大部分人都会变得自私。”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开得越快,对这种可贵资源的需求就越多。一位步行者必须提前想两步,一个飙车的人却需要想200米,这个范围的空间都是他需要的。如果有人插进来,他就必须紧急刹车,同时对他之后的交通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高速路上速度过慢的司机也让人恼火。30岁的亚历山大·布克斯因工作需要已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7年了。“如果前面车里坐着的是个慢悠悠的老先生或是个过分谨慎的家伙,”他说,“我会催促,按下超车喇叭。”他不想和心理学家谈话,也难以理解驾驶座上的行为和心理学有何关系。老板在催,顾客在等,还有工地和堵车,攻击性简直就是正当防卫。越来越快,从不等待,这就是高速路的准则。
高速路上的休息站也不能缓解司机的焦躁感。“我必须注意提防有人偷我的汽油,或是划开我的顶棚抢车内的财物。”一位货车司机说。休息站自助加油机中的油比其他地方要贵很多,上厕所一般要交费70欧分。不难想象,为何在过去的15年间司机们在这里的平均停留时间减少了一半,目前只有约15分钟。
(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