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太奇
纽约城里的“中国二线城市”
□ 蒙太奇
从纽约曼哈顿的中央车站搭7号地铁线,终点站就是法拉盛。当走出地面,稍稍适应了一下北美东部刺眼的阳光,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这哪里是美国?
精武鸭脖、COCO奶茶、天津糖炒栗子、山东煎饼、陕西肉夹馍,还有游子老鸭粉丝汤……这些可都是在国内下楼遛弯时能见到的街边小店。再回神看身边,人潮汹涌,跟我们摩肩接踵的齐刷刷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便又一晃神,觉着自己仿佛是刚出了人民广场地铁站,如刘姥姥头次进入大观园般傻站在南京路步行街口。
朋友的住所离地铁站口不远,沿法拉盛的主干道缅街步行约十来分钟就能到达。一路上,沿街摆摊叫卖的烧烤大排档,随手倾倒污水的街面,还有穿着睡衣戴着卷发器的中年妇女站在街头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街景。只有偶尔路过的NYPD(纽约警察局)巡逻车和警察才提醒我们,我们正在美国纽约。
这里本是个纽约本地人看不上的地方。法拉盛以西5公里处,有一座纽约的市内机场拉瓜迪亚机场,法拉盛恰位于该机场主航道下。因此,住在法拉盛,除了时不时抬头可见巨大飞机在头顶划过,更需要忍受持续不断的引擎轰鸣,包括深夜。
对于那些当年住在高架旁、铁路边、工地上甚至废墟里的中国移民来说,吵点并不见得是一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如果地价房价便宜且有便利地铁到达的话。
另一方面,从中国国内来的非粤闽籍新移民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他们不愿意遵守唐人街老移民的“规矩”,也不想忍受他们的歧视排挤,于是急着开发一个新的“处女地”。法拉盛自然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9·11”之后,一些原本住在曼哈顿的中产华人也纷纷迁居法拉盛,一是曼哈顿安全感丧失,二是他们惊讶地发现,法拉盛俨然已经发展成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家乡”,美食和方便应有尽有,不用再费神费力改变生活习惯去适应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是的,这里虽然仍是美国仍是纽约,但秩序和规则都是中国式的。
我们在法拉盛拜访的朋友请我们去驰名纽约的中餐店“鹿鸣春”吃饭,据说诸多明星政要都是这家蟹粉汤包的“粉丝”。埋单时我们发现,除了8%的常规税之外,饭店将15%的小费也直接算在总价中,并不同于北美一般的小费习惯,结账后由客人根据服务感觉好坏自觉留下账单的10%~15%。
朋友解释说,这个店规是因为早先在法拉盛开分店时,大部分客人都不付小费。现如今在法拉盛,大餐厅和小饭店都实行这种强制付小费的方法。
有趣的是,在餐馆们“联合起来”应对华人不付小费的习惯时,法拉盛的另一些同胞们却觉得这是个大好商机。那些街边多如牛毛的大排档、烧烤摊,正在用“可以不付小费”甚至不用打税的办法招徕更多客人。
在法拉盛街头巡逻的纽约警察也相当淡定,只要不是当街犯罪,他们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概也是深知无法改变延续千年的、强大的“中国特色”。
我觉得,法拉盛虽是“山寨”了中国二线城市,却是中国人以独特的心智创造出的“圆满”。一方面处在繁华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另一方面又是不折不扣的“家乡”,连一分钟的适应和融入都不需要,立刻就能“回家”。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