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抑或留?
“如果你是大公司某业务负责人,未来是愿意继续留在大公司任职,还是去创业公司一搏身手?”就此,本刊与知乎社区进行了合作,共获得42份网友的现身说法。支持或反对?我们也想听听您的想法。
支持方1:
知乎用户:MJ勺子
2014年9月12日之前,我在物流行业某著名的集团公司(简称为A)任职,负责一个事业部。7月份的时候,受到一位老友的二次邀请,他希望我去帮忙管理新公司(简称为B)。
我是很犹豫,当时。一方面,A是我至今仍很尊重、很了不起、行业内少有的价值观正确、尊重制度、尊重人的企业。其内部有一些问题,比如决策链条长、保守、管理层平均年龄超40岁。 有一次我跟总裁开玩笑,说这里像一所高级监狱,好吃好喝,条件优越,但你要呐喊,隔音效果太好,想撞墙自杀,没有声响,想跟人打架,人们都客客气气。公司连续六七年,一再错过行业发展契机,内部成长的优秀人才流失,空降管理人员是匆匆过客,业绩无大起色。一个企业丧失好奇心、不主动拥抱变化、管理层老龄化的时候,是很恐怖的。
另一方面,B公司除现金流健康、提前完成原始积累之外,在各方面都需要重整。如果加入,意味着从头再来,压力会很大,甚至比从零起步更难。
我思考了2个多月——最终选择了后者。做管理者,我倾向于自己能掌控的平台和资源,也就是说——多大程度上你能自己说了算,否则,想法再多,也都要变成碎碎念。
支持方2:
知乎用户:郭子栋 擅长吐槽/跑题能手
直接给你结论:看家境。
有钱任性,这句话的反义词——不是没钱、认命,用另一句话表示:穷,就是没有选择。
大公司、大集团,提供了稳定的薪水和发展空间,但是这些岗位,充其量只能实现马斯洛需求中的尊重需要,只有创业才可以实现金字塔的最顶端:超越自己。
支持方3:
知乎用户:姜振鹏 杂学爱好者
参与创业公司和自己创业是两码事。作为在传统行业有一定积累的人,还是参与A轮到B轮阶段的创业公司比较合适,再早期的公司风险高,再晚没有好位置了。传统行业从业者参与创业公司有几大坎:
买“船票” 毕竟过去多年没有在互联网行业积累。可能是工资打折,差旅标准降低,生活工作平衡打破,逼格大降……
选“船” 10000个创业公司,可能有一半能融到天使, 1 500家融到A轮,100家融到B轮, 死亡率极高。
选位置 真正能够得到多少取决于你hold住什么样的responsibility(责任)。创业公司是经不起内斗的,所以上船时候的座位就很关键了。
学习是王道 转行的人加入新公司都希望尽快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就要依托自己过去的资源和经验,而资源和经验往往水土不服,用力过猛就恶性循环了。忘掉自己过去的一切,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
信任为本 跟创始大股东之间的信任非常关键,这种信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无法在短期建立。
反对方1:
知乎用户:晓旭 研发管理
在创业型企业打工不如在大型企业打工。选择创业公司就是选择“不确定”,但我怀疑大部分人并未真的重视以下这7个“不确定”。
1.创业公司成功的不确定性。
2.工作内容不确定性。在一个创业公司,业务高手首先得是多面手。
3.创业成功后回报的不确定性。我就曾经历过公司成功了,但跟自己无关的结果。这并不是个案。
4.老板。在大公司所有人“伺候”的是领导,但至少有制度可以依靠;在一家创业型企业,只有大写的“领导”二字,没有制度。于是老板成为创业型企业最大的不确定性。
5.你信任的人。在创业型企业,其最吸引人的是变化,而最常见的也是变化:在创业型企业没有什么规则是恒定的,也没有人是恒定的。
6.员工。(1)并不是所有创业公司的员工都合适创业;(2)并不是所有创业公司的员工都具备创业精神。
7.管理团队。直白一点儿说,你得面临和一群与你思维不合拍的人合作的现实。
以上综合起来,我的结论就是:大公司来的人无法适应创业企业的环境。
反对方2:
知乎用户:David Hao 极度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从互联网的角度而言,我个人不是特别赞成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放弃大公司业务负责人的机会下海创业,除非目标公司的业务至少是上市的规模。
Why?
1.互联网是有明显规模效应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二进制游戏,不是1,就是0。一个日活百万的产品和一个日活千万的产品差异可以非常大,前者可能养活不了自己,后者可能市值几十亿。
2.互联网已经进入资本和资源竞争的时代,产品形态和玩法相对稳定,而多数资源,都掌握在巨头的手中。
所以,在大公司的平台下,还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使用,如何用?那就是个人的本事了。但是相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目前的环境其实并没有VC们吹得那么好——缺乏靠谱的人才,创业者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严重缺量,垂直细分领域用户规模过小,产品频次过低……都是很严峻的问题。此时互联网整体的创业环境其实没有2008年、2009年那么好,更别说2000年初。当然,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选择,做出决定的衡量标准主要在于两点:
1.哪件事情更值得干?
2.我更适合干哪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