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

2015-01-02 15:28:30谢伟
北方经贸 2015年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部门管理工作

谢伟

(枣庄市计量测试所,山东枣庄277100)

关于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

谢伟

(枣庄市计量测试所,山东枣庄277100)

科学化、精细化是预算管理追求的目标,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但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提高认识;将绩效观念融入部门预算全过程;将预算管理同部门工作有机结合;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结合

一、引言

部门预算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推行了许多年,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从最初的财政部门统一编制,到现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本预算,从最初的简单收支,到建立了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预算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门的履职尽责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渐成为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将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部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评价结果应用。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督促部门更好的履职尽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很多单位没有成立单独的预算绩效管理部门,也没有单独设立岗位职责,配备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大多是由财务部门人员兼职。

部门对预算的认识还停留在收支层面,关心的重点放在收入的完成状况和申请财政拨付资金上面,只要申请资金拨付到位,如何安排支出自己说了算,不去关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的节约情况。

(二)绩效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不紧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结余未能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部分单位还存在着账外账、小金库。将预算收入转移到学协会或者实体,截留财政资金,再利用其他手段套取现金,逃避财政监督;在年终决算时,很多部门会出现大量的结余资金,这部分资金通常滚存到下一年度,由单位继续使用,但是由于预算上和决算上报时间的差异以及财政部门疏于管理,结余资金未能纳入下一年度预算管理,形成预算管理的真空,使绩效成为空谈。

编制预算时项目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能充分反映项目的目的和特点,致使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无从下手,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基层单位上报的项目库种类繁多,信息量大,部门在审核时把关不严,项目的重复建设,落后的、非重点项目占用大量财政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按预算执行,挤占、挪用资金,改变资金用途,项目进展缓慢,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

在监督过程中,财政部门一般注重下达指标、拨付资金,很少过问资金的运行质量,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往往滞后,就是发现问题,也是罚款了事。

(三)同部门工作联系不紧密

由于开展绩效管理时间不长,基础薄弱,很多单位不重视,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主要原因在于。

1.绩效目标同年度工作目标相脱节,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是由单位的领导班子和负责考核的部门共同制定的,通常是对各项工作达到的程度概括性的描述。而绩效目标是由绩效管理部门制定,是对每一个具体项目制定的可量化分解的目标,并有相关的评价指标。

2.绩效管理工作同日常工作脱节,由于目标脱节,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日常工作中找不到切入点,游离于其他工作之外。

3.绩效评价同年终考核脱节。绩效评价与年终考核在开展时间、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异。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

绩效评价工作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绩效评价,促进部门工作。但目前,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

1.缺少法律法规支持。使绩效评价工作的严肃性、约束力大打折扣。

2.评价机制不健全。各部门项目以及同项目相关的目标、指标在内容和性质上差异很大,在哪些部门评价哪些项目,什么时间去评,如何去评,都未形成成熟的模式。

3.评价主体不明确,部门自评多,外部评价少,自评大多是成绩多,问题少,参加外部评价的专业人士少,还没有一个稳定的相对专业的稳定的评价主体。

4.评价的结果不能够充分应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部门后,没有进行跟踪和责任追究制度。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部门主观不作为的问题,也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的缺陷,因此,一方面要改进部门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

实行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也是对部门更好的履职尽责、接受社会监督的要求。

只有实行绩效管理,才能促进部门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推进部门科学化管理,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只有充分注重绩效,才能促使部门合理安排工作计划,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预算支出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绩效管理部门,设立岗位,明确职责,配备和培养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二)将绩效观念融入部门预算全过程

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加强对学会、协会、实体的管理,严格执行关于“非转经”的文件,防止单位通过学、协会将非经营性收入转为经营收入,逃避财政监督,进而通过支出套取现金。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尤其是对结余资金,该收回的收回,确定单位留用的,要纳入下一年度预算管理。

对下属单位上报的预算要严格审核,尤其是对项目审核,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对上报的项目分类整理,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与地方政府重点工作贴近的要优先安排。对落后的、重复建设的项目要整合或砍掉。二是完善项目审核内容,不仅要审核项目的目标,还要审核项目实施计划、资金使用计划、项目说明书,充分做好事前评审,作为今后安排资金支出的重要依据。

加大力度监督预算执行,建立奖惩制度,对于项目不按时开工,不按预算执行,挤占、挪用资金,项目进展缓慢、效率低下的单位要予以处罚,停拨或减拨资金,同时追究单位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对于执行较好的单位,要予以奖励,充分体现通过工作实绩兑现效益,让绩效观念深入人心。

(三)将预算绩效管理同部门工作有机结合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预算管理的需要,对部门的工作也有促进作用。只有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部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全员参与,各个科室互相协调配合,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

制定绩效目标时,绩效管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要共同参与,经领导班子研究,共同制定。绩效目标要与单位在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相衔接,或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制定的绩效目标要明确,可衡量,可量化,不适合量化的要进行定性的描述,并设置不同的档位和分值,同时目标要分解到具体的科室和人员,明确责任。

目标衔接后,绩效管理工作就不再是单独的、额外的工作,完成既定的绩效目标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绩效管理部门要进行跟踪管理,要通过控制预算资金的拨付和安排专项审计检查,监督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完成进度。例如,单位进行审计工作,就可以申请对某些重点项目同时进行专项审计,单位进行自查清查工作,通过资产的清查,就可以掌握预算安排的政府采购的执行情况等等。

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同单位年终考核工作相结合,将每一次开展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评分依据,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重要程度,设置一定的权重和分值,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加分项或减分项,使单位年终考核不再是仅限于述职报告和“德、能、勤、绩、廉”等文字的描述,而是用数字说话,用工作实绩证明。

(四)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1.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目前,财政部已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各单位要以此为依据,结合工作实际,建立适合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使绩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树立预算绩效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丰富评价主体,部门要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单位内部培养专业的绩效评价人员,熟悉本单位内部各项业务工作,目标和指标的制定规则。聘请财政、审计、人大部门等有关方面专家和社会人士参与,倾听社会各界对本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能够适合不同行业的指标体系,分为行业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各部门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单位的职能职责,建立适合本单位的目标和指标体系。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和资金额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评价工作,先评重点再评非重点,先易后难,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评价覆盖面。创新评价方式,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开展评价工作,不仅要在事后评价,还要在事中、在关键点安排评价,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将评价的结果及时通报给部门,以便在下一步工作中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方向,确保按照制定的绩效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财政部门,作为安排下一年度预算和财政资金分配的依据;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地方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社会公众,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绩效评价的透明度。

四、结束语

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是部门转作风、提效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部门只有主动克服的一些成规陋习,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1]包丽萍.构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2(6).

[2]李 毅.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1(64).

[3]查振华.预算绩效评价是深化政府财务行政改革的一项管理创新[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4]江中亮.公共财政事业中的预算绩效管理[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19).

[责任编辑:方 晓]

F275

A

1005-913X(2015)03-0083-02

2014-11-15

谢 伟(1980-),男,山东滕州人,会计师,总工程师,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部门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7部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