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云云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4》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至2014年底,江苏省共有中小企业约164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6%,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吸纳了80%的从业人员,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可见,中小企业已经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2 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定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国内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但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组织架构较为简单,企业管理层也没有真正领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中小企业的成立和发展主要依托企业创立人的个人努力,企业创立人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开拓市场、拓展原材料供应渠道等工作层面,很难顾及到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另外,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创立人秉承家族式企业管理理念,不愿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更不愿意设立内部控制机构监督自己、削弱自己的权力,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发展风险加大,后继乏力,很难做大做强。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第一位就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中小企业管理层由于理念落后,人手较少,不愿让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内审机构,一人兼任数个职位,监督职能无从发挥。
内部控制包含了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会计活动、审批监督等各个环节,换言之,内部控制的许多细节散落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人员理念落后、水平有限,使得企业经营的许多方面不尽规范。如部门有限,难以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部门之间难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局面。另外,中小企业在财务审批上往往不能严格执行审批制度,财务管理混乱。
理念是行动的基础和方向,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症结根本在于企业经营者缺乏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理念。中小企业产品较为单一,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资金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因此,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理念传导到每一位员工,通过对风险的预判、评估,加强内部控制,最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体量小,抵御企业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会计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保证企业必须的流动资金,以维系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科学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的优势就可以充分体现。此外,为了维持企业的资金安全,还应该建立配套的会计结算制度,控制资金的流动规模,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保证企业始终处于财务状况良好的局面。
中小企业由于人手较少,一人往往身兼数职,虽然可以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是亦会造成经营混乱,岗位之间缺少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甚至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设立责权明确、岗位明晰的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不同岗位相对应的职责权力,禁止一人同时兼任多个岗位的情况出现。同时,建立企业内部正常上升通道,激励员工通过努力工作进入企业管理层,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良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可以有效对企业经营活动、会计工作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内部人员营私舞弊。在具体执行层面,考虑到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可以不设置内部稽核监督部门,但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且将执行稽核监督的人员独立于企业财务部门,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
[1]陈汉文.腐败与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06(2).
[2]陈秀兰.刍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现代商业, 2009(9).
[3]兰天.经营者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4]毛金妹,黄旭.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构建[J].商业会计,2011(15).